||
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通过政策设计的系统布局来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结构,促进学科间进一步融合发展,旨在形成一批国际或国内一流的优势特色学科以及新兴前沿交叉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战略定位和国家战略建设。
上海和北京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前沿阵地,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推动本地区高校的整体学科调整和布局。上海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北京市从2015年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启动了北京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市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和央属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2018年制定了高校高精尖学科计划,并于2019年5月正式公布了《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本文简要地从学科建设项目类型、学科布局、学科资金支持和项目管理四个角度来,分析对比上海和北京两市的相关学科建设政策。
上海市与北京市高校学科建设项目设置类型不同。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项目始于2014年,在国家公布“双一流”建设政策前,就开始重视以学科实力为基础,结合部属和市属高校学科特色进行学科调整和布局。
北京市“双一流”建设项目始于2015年,以央属和市属高校为基础,高度重视国家、地方、经济产业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设置。以北京最新公布的“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为例,申报要求中明确指出该项目一是服务国家和北京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需求,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二是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三是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参加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提升北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市与北京市具体学科建设类型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六类项目
表2:北京高校“双一流”建设五类项目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较早开始进行布局,在第一阶段2014-2017年,共有96个学科进入首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范围。在第二阶段2018-2020年,进行了动态调整学科,共121个学科入围计划。其中,32个Ⅰ类高峰学科、13个Ⅱ类高峰学科、11个Ⅲ类高峰学科、9个VI类高峰学科;Ⅰ类高原学科36个、Ⅱ类高原学科20个。
北京市2015年成立19个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开始“双一流”项目,重点建设一流专业项目遴选了20所高校27个专业、市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4所和央属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27所;“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分布在53所央属高校和市属高校,共计99个学科。
北京市“双一流”项目启动比上海市“高峰高原”起步晚,但项目的学科建设层次和数量更多,基本一视同仁地支持部署和市属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来看,北京市学科布局强调学科发展的服务作用,全面调动了部署和市属高校积极性。
上海市“高峰高原”在每个建设阶段投入36亿,推动该重点学科建设发展。“高峰高原”项目支持部署高校力度大,部署高校的Ⅰ类高峰学科,三年的建设周期获得支持金额范围为1000-9000万;Ⅱ类高峰,获得支持金额范围为2600-5500万;Ⅳ类高峰,获得支持金额为7500万。笔者未找到与Ⅲ类高峰和市属高校“高峰高原”项目的资助金额,故无法统计。
表3: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资助金额
北京市设立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投入近百亿实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校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高精尖”学科建设。北京市高校“双一流”建设以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实行总额控制、分年申报,重点支持。“一流专业”在5年建设周期内,每个专业最高可获3000万元支持;市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采取项目管理方式,根据学校已公布的建设方案按需予以资金保障;国家“双一流”建设央属高校按照对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采用因素法给予补助资金;“高精尖”学科最高则将获得5000万元的财政支持。
整体来看,北京市加大“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投入,比上海市投入力度大,表现出后来居上之态势。
表4:北京高校“双一流”建设资助金额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采用自评价、第三方跟踪评估价、综合绩效评估方式。在上海市教委成立“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学科根据建设方案中自主设立的建设目标及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学科自评。并通过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采集部分客观定量指标,依据客观数据对学科建设进展包括与历史相比的绝对进步情况和与标杆高校相比的相对进步情况等进行动态跟踪监测,以适当形式发布。该项工作小组每年也对学科建设包括学科队伍水平和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代表性研究成果、建设目标的达成度等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并且,上海市教委将按建设周期与各高校签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协议,必要时启动问责机制。
北京市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北京市财政局对北京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依据绩效评估和考核结果调整资金分配方案。同时,北京市教委应该设定专项资金的总体绩效目标,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双一流”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评估、绩效跟踪、期末绩效评价,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逐步完善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与北京市“双一流”项目管理评价方式大致相同,都采用多方评价的模式,强调动态绩效考核,以评促建推动学科发展。
附表:
表5. 上海市纳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范围的学校名单(截至2018年10月)
表6. 北京市纳入“双一流”建设项目学科建设范围的学校名单(截至2019年5月)
说明:本文数据为人工采集,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