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规划参考】中国慕课的荣光与挑战

已有 2156 次阅读 2019-4-17 08:57 |个人分类:规划参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网络改变教育、智能创新教育,网络和智能叠加催生高等教育变轨超车,作为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2019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为中国慕课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    中国慕课的诞生与发展

Ÿ   2012年,慕课元年。选课人数迅速增长,机构持续投入,掀起了一场浩大的慕课浪潮。

Ÿ   2013年,慕课在国内起步,并呈井喷式发展,“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涌现。

Ÿ   2018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是慕课课程建设的关键一步。

Ÿ   今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801门国家精品慕课,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1000余所高校开设慕课,200余门优质慕课登陆国外著名课程平台,超过2亿人次学习者,其中65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

从慕课的行业细分领域来看,慕课已渗透到高等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兴趣教育领域。目前国内慕课平台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领域。

(1)高等教育慕课:主要为高等院校课程,涵盖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国外典型平台以 Coursera、edX、Udacity 为主,国内典型平台以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平台为主。

(2)初等教育慕课:主要为中学课程。国外典型平台为 Show Me,国内典型平台为华师慕课。

(3)职业教育慕课:以职业技能类培训为主的教育类课程。国外典型平台为 Udacity,国内典型平台为中国职教MOOC。

(4)兴趣教育慕课:包含自我成长、手工艺、设计、DIY、音乐、表演、摄影等兴趣教育类课程。国外典型平台为Kadenze,国内此类典型平台尚少。

国内主要慕课平台地址(喵处理下,可点击图片进入,弄好了删掉这个括号内容)

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

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好大学在线:https://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

https://static.cnmooc.org/images/logo.png

华师慕课:http://home.c20.org.cn/mooc/

中国职教MOOC:http://www.icourses.cn/vemooc/

六年来,中国慕课快速发展,数量和应用规模现居世界第一。但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否也暴露出痛点?未来中国慕课进阶之路上还有哪些障碍?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   中国慕课建设的挑战

(一) 课程完成率低

已有研究显示,在慕课实践中,只有约不足10%的课程学习者最终通过了课程。虽然课程完成人数的绝对数量普遍远远大于传统的授课形式,但慕课的低完成率也确实反映了慕课实践中的问题。有研究者将造成课程完成率低的典型学习者分为四种类型:无效学习者、资源浏览者、流失学习者、结课但成绩不足者,并针对四种典型学习者进行了归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慕课的高辍学率或与学分转换和学历认证障碍之间存在关联。如果能够解决学分转换和学历认证的难题,将会对学习者产生更强的激励,进而留住更多的学习者。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ECTS)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在ECTS下,学生可以在《里斯本公约》的53个国家内,将自己的已修学分转换成该国相对应的学历。

(二) 没有系统的商业模式,平台盈利困难

中国慕课的学习者与日俱增,对于超过2亿人次的学习者管理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很高。对于课程教师而言,大量学习者的加入也催生了一系列的课程编制与实施、评价的难题。其次,国内的慕课平台建设主要集中于高校内,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慕课发展,虽然一些慕课平台也获得了企业融资,但中国慕课目前仍然主要是国家在推动,缺乏企业力量的强有力支撑,中国慕课仍然以公益性为主。

慕课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经济问题。中国慕课如想要维持自身的造血功能,甚至获得盈利,以保障自身运营和更新,必须要找到适合自身的本土化运营策略,构建完整的商业模式。

(三) 受众群体仍过于局限

回望中国慕课的兴起,不难发现首批拥抱慕课的均为国内顶尖高校,这些中国慕课的开创者建立了十分专业、优质的线上课程,为大众提供了更多获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课程的专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设置了门槛,在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慕课学习者仍然是学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所惠及的仍然是“专业学习者”。

然而,慕课建设的初衷绝不仅仅局限于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还应当让大量的社会学习者易于接受。但目前中国慕课平台上的课程过于专业化,并不适合向大众开放。和市场上大量的同为在线教育的“知识付费”相比, 后者的课程内容、传播模式、课程运营等都普遍比慕课课程更具吸引力,或许这些也应当成为国内慕课平台的有益借鉴。

(四) 制度建设不健全

2017年,教育部首次审批认定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利地推动了中国慕课的建设发展,但仍然偏重于慕课的课程建设,有关的慕课制度建设存在缺位。慕课的发展和实践是基于原有的制度体系,即中国慕课实践先于制度建设而行。

制度建设的滞后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慕课建设标准不健全、教师职称评定体制中与慕课建设相关制度不明确、学分认定管理机制不完善、慕课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十分不利于中国慕课的可持续发展。要破解制度依赖,需要在宏观层面重视慕课建设机制,同时也需要在微观层面落实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中还应当整合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等新工具,为制度制定与落实提供坚实的支撑。

路漫漫其修远兮,慕课建设作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招,势必也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艰难险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慕课的前景是光明的,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乃至于中国教育的变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宇.慕课低完成率问题的归因与解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9):80-85.

[2]. 王歆舒. 中国MOOC平台传播与运营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8.

[3]. 饶爱京,万昆,郑碧慧.路径依赖视角下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9):86-91.

[4]. 唐红晶,董金权.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11年~2016年CNKI核心期刊论文和国内外会议的文献计量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6):60-63.

[5]. 目前,我国已有1.25万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参加学习——中国慕课,大有可为[EB/OL].[2019-04-11].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4/11/nw.D110000renmrb_20190411_1-08.htm

 

作者:谷腾飞,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173787.html

上一篇:【域外动态】MIT人工智能学院迎来校内“伦理、计算和人工智能”大讨论
下一篇:【征稿启事】里瑟琦智库2019年征稿主题
收藏 IP: 111.187.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