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学科评估】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成效

已有 3980 次阅读 2018-3-24 18: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科评估】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成效

近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学科评估每四年一轮,对全国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最权威的综合评估和质量检测。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淡化排名,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按A、B、C三类九档进行排列。


上海市的高校在次轮评估中的总体成绩处于全国第二的位置,A+学科26个,优质学科(A+、A、A-合计)91个。上海优质学科布局也较为合理,在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中均有A+学科入选。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发展处处长杨颉认为,上海高校之所以能在本轮学科评估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与上海市政府一直以来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密不可分,2013年以来通过《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和《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加大了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政策指导和投入力度。根据杨颉处长的统计,在上海高校26个A+档学科中,有21个曾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资助,80%的“高峰高原”学科达到全国前30%的水平。


什么是“高峰高原”学科?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是上海市教委公布的《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中的重点任务,旨在引导高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优化上海高校学科布局结构,整体提升上海高校学科建设水平。计划分2014-2017年和2018-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支持上海高校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巩固提升一批潜力学科形成高原学科,持续支持一批建设目标明确、对接社会需求的亟需学科,形成与上海地位相匹配的高等学校学科体系。


据悉,现阶段分六大类进行建设:Ⅰ类高峰建设目标为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21个);Ⅱ类高峰一级学科点综合实力趋近全国第一,并在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11个);Ⅲ类高峰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先进,培养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22个);Ⅳ类高峰支持国家战略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学科,通过错位竞争、同城协同,使上海该类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内第二(32个);Ⅰ类高原一级学科点进入国内前三或20%,各一级学科点中至少1-2个二级学科或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169个);Ⅱ类高原为特色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7个)。


“高峰高原”学科在评估中表现如何?


从目前的公开资料中很难找到上述六类建设计划所包含的所有272个学科的详细名单,笔者仅能从相关报道和资料获取一些零星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的整理,下表是此项建设计划中的I类高峰学科和II类高峰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以及与上一轮评估结果的比较。


表1 I类和II类高峰学科近两轮学科评估表现


说明: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名次表示方式为:所获名次/参评学科数,并且将此分数所得值以百分比表示显示在第五列。


(1)I类和II类高峰学科建设成效明显


I类高峰学科继续保持领先,所有学科都排在前两档。获列建设的21个I类高峰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部排在A-档之前,仅有的两个A-档由于所在学科参评数少,从最高档直接跳档至A-,即实际上所有I类高峰学科在此轮评估中都排在其所在学科的前两档。事实上,能入选I类高峰学科建设的学科本来具有强大实力和传统优势,对于此类学科的最大任务就是继续保持领先。从结果看,有14个学科在此轮评估中继续排在最高水平A+档;有4个学科虽未列最高名次,但也和上一轮的评估结果持平。因此,除了一个学科上轮没参评之外,剩下的I类高峰学科排名档位持平率达90%。由此可见,I类高峰学科经过四年的努力依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最高水平,基本完成了之前设定的建设目标。


II类高峰学科也表现不俗。获得建设的11个II类高峰学科在此轮评估中斩获3个A+档。剩下8个学科虽未能冲A+成功,但是有7个学科位列所在学科的第二档(注:交通运输工程和中西医结合跳档至A-;海洋科学和口腔医学跳档至B+),这些学科离A+档仅一步之遥,很好的实现“综合实力趋近全国第一”的设定目标。


由此可见,I类和II类高峰学科基本实现了原先设定的目标,上海市高校的大部分的A+学科都在此产生。


(2)部分“高原”已成“高峰”


除这两类高峰学科之外,上海过去几年还对其他200多个学科进行建设,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具备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学科。比如根据入选原则,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进入全国前30%可以进入I类高原学科建设。由此也可以发现部分学科通过“高峰高原”学科的建设,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上海交大工商管理从原来的10名左右,进步到此轮的A+档。


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科也进步到前列。例如复旦大学哲学和中国史、上海交大生物学、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等学科都从第三名进步到A+档。


上海高校的整体表现如何?


下表呈现了上海高校在第四轮评估中91个优质学科(A+、A、A-)在近两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表格说明:1.蓝色表示第四轮评估结果,橙色表示第三轮评估结果;2.纵坐标蓝色色块表示I类高峰学科,浅蓝色块表示II类高峰学科;3.横坐标单位为百分比,并按第四轮评估的档位计算方式进行标记;4.第三轮评估结果按照排名百分比和前两名为A+档的原则进行换算,并进行标记;5.第四轮评估结果取区间的中间值标记。


从整体看,“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大部分学科按百分比计算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虽然部分学科由于两轮的参评学科数差异大会导致数据呈现造成一定偏差。


大部分的A+学科都集中在I类和II高峰学科中和具有传统优势的学科中,“高原”变“高峰”的学科还是相对较少。有必要继续对这些有一定基础和潜力学科进行支持,以进一步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局面。


在91个优质学科中,市属高校比重较小。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此轮评估中3个学科获得A+档,表现抢眼。因此可以对部分有潜力的市属高校予以关注,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特色院校、行业性院校的核心专业进行支持。


同时,有部分学科有跨两档以上的进步,后续可以对这些学科进行关注,例如上海大学的社会学、华师大的世界史、同济大学的数学、上海交大的仪器科学与技术等。


略感遗憾的是,也有小部分学科有一定的退步。比如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和口腔医学未能在此轮评估继续保持在前两名。还有个别学科出现了整体下滑趋势。也需要对这些学科进行关注,分析原因。


表2 优质学科(A+、A、A-)在近两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


作者 | 钟之阳,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105518.html

上一篇:【学科评估】浙江省“双一流”学科入选可能性与第四轮评估结...
下一篇:【学科评估】北京市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初步分析
收藏 IP: 124.76.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