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界限与自我实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自我源于思考 逻辑思维,创新实验,完整自我——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知识传播体系

博文

南京的冬雨

已有 4663 次阅读 2007-12-27 22:04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极地冰雪中吹来的风经历过众多的城市后,携裹着工厂、车辆的热能而渐渐停下来。没有风,城市的温岛还笼着古都。枯卷的树叶还在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遥远的寒风将他们送往大地上,但他们又等来了一场萧索的冬雨。冬雨浸湿了南京,冲刷去常绿植被的灰土,许多的青翠似乎告诉我们08年的春天极力要从没有结冻的地下钻出。

我很不喜欢这场雨,圣诞刚过。世界的颜色应该是雪白的,但是,我们头顶是冬天的阴霾,而身边却淋下沁凉的雨丝,一点一点地打在积成的水洼上,一滴一滴从楼檐上坠落。上天没有赐给我们轻盈的雨的魂灵——雪来装扮大地,

吃过晚饭,雨停了。清冷的空气,厚厚的衣服。我到学校后的先锋书店去看一下新的书籍。摆在罗丹像一边的推荐书籍中有一本《货币战争》,我以为讲的是全球化情形下的金融问题,没有想是金融业出现就开始了,从拿破仑一直讲到现在的股市暴涨。翻了一下,看到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美国对于日本的金融战,我看过好几个版本,但这一版本中增加了国际银行家的“股票指数期权”,美国用这一武器打击日本的股市信心,这最后一击使其股市崩盘,而没有实现软着陆。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损失相当于二战战败的损失。这一论述我认为比前几个笼统的论述要好一些。金融战毕竟是一个复杂的战争,并且金融业的发展一直没有间断,不断有新的理论和金融工具的产生,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上引用几条难以说明具体的问题。

继续转到大厅里,发现一本《诺贝尔化学奖图说》,翻了一下,说阿累尼乌斯由于电离学说获奖,并说门捷列夫由于同阿累尼乌斯的过节以一票之差落选,估计不是真的,因为同门捷列夫竞争的是一个合成人造钻石的享利莫瓦桑,炼金术式的的科学家,当然他的获奖理由是发现的单质氟。有人说牛顿是西方最后一个炼金术士,我认为莫瓦桑可能才是最后一个吧,许多文章说由于人造钻石的发明满足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求,所以门捷列夫落选或许是真的,我毕竟不希望门捷列夫是由于科学家之间的过节而落选的。又看了一下第一个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范得霍尔,觉得这本只是适合于中小学生看的科普读物,因为里面没有他们研究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设备的介绍,所以便放下了。

在历史档发现一本书,《美国的危机》,作者是潘恩。我在书中发现许多未知的历史,原来在美国独立时竟然有30%的人不赞成独立,他们被称为效忠派,由于英军解放了一批黑奴,所以黑人也支持英军对于大陆会议方的攻击。而潘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政治宣传作用,给了大陆军以精神力量,尤其在197612月大陆军境遇最糟糕的时候,华盛顿把《美国的危机》的第一章作为振奋士气的兴奋剂,获得随后奇袭战斗的胜利。潘恩创的summer soldiersunshine patriot 至今还在使用。这一发现让我有些泄气,因为我一直以自己的历史知识沾沾自喜,看来还差许多呢。

在经济学那里发现一本书《新资本论》拿起来看了一下简介,作者丁建中。该书是第二版,有知名学者题的序言,在致谢中还提到许多政府官员的支持。仔细地看了一下,作者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为生产力价值理论,把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从五段论发展为三段论,即为地本主义经济形态,物本主义经济形态,人本主义经济形态。作者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争论归结为在物本主义经济形态下的公有资本多或者少的问题。

我以前看的马庆泉的《新资本论》说的是一个新的资本:知识。它的价值规律及运作情况。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不如丁建中的这部。其中丁建中对虚拟资本价值提出它是相对于市场利息率而来的,而实际资本是相对于自然利息率而来的,并对于自然利息率和市场利息率作了论述。我认为这本书还是很有新意的。其理论框架的构建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能够给我们许多启发。有一点我要补充,我认为在地力资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要增加一个货币资本。而货币资本将三种不同的资本整合在一起,产生价值。

这本书有一个趋势,也即写序言的 熊教授的观点:产权全民所有,而不是政府代理。我把它理解为公有制向共有制的转变。

从书店里出来,雨已经停了,灯火照耀着南京。从书的世界重新来到这个物质世界,呼吸一下夜的空气,感到很不错,当我欣赏着繁华的都市夜景时,一个女孩子叫住我,旁边还有一个吸烟的中年男子,怯生生地说来找人却搬走了,没有钱买吃的现在很饿,请求给予援助。旁边的中年男子也说同样的话,如果听不到他们说话,感觉他们就像在饭后散步的样子,我对于这种骗钱方式没有听说过,但对中年男子感到很怀疑,转身要走,却触到兜里有两元零钱,便给了他们。

呵呵,还要去实验室去做实验呢,要高兴起来,不要让冬雨影响我的情绪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871-13405.html


下一篇:奥运献词
收藏 IP: .*|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5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