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非升即走”---- 科研教学都不瘸---唐常杰
近日, 清华解聘教师和“非升即走”的规定引起的争议,成了多个媒体上一个小小的热点。不少朋友从政策、管理、公平等方面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文从当事人的角度,想说,“非升即走”是特定学术单位在特定时势下无奈的选择,而年轻人可通过自我规划来应对。
社会要求驱动了学校的定位定型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定型:定位有如若干年达到国际一流或国内一流, 定型有如科研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少有大学宣示自己是纯教学型大学,多少都要讲点科研。名校有名校的定位和定型,省市的院校也有省市级的定型和定位,
这种定位和定型来自社会的要求或逼迫,例如,社会要求北大清华向国际一流大学奋斗,至少有三个原因:(1)可能性,他们基础最好;(2)责任,他们从纳税人这里得到的人财物资源最多;(3)他们有自信心。
养兵千日,他们不冲谁该冲?
老百姓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合成为社会的要求,其实是来源于国际竞争的需求和历史潮流的挟裹。历史潮流是只能顺应,不能逆动,作为国家,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作为学校,顺之则兴旺,逆之则衰败;(作为官员,顺之则上升,逆之则下降)。
学校的定位定型驱动了校内政策.一个学校要想在几年,十年之内达到奋斗目标(如国际一流,国内一流或某些方面一席之地),不是仅靠校长和几个院士就能做到的,这个担子要分担到全校的师生上,学校的科研教学政策就是实现这种分担或转嫁的机制。
不要把 “转嫁”想得太负面,“转嫁”就是一种分解,教师、课题组负责人,常常把压在自己的担子分解到课题组成员和学生。在这棵分解树上,用计算机行话说,上层的逻辑压力大,下层的物理任务多;清华那位被解聘教师就是在下层。
“非升即走”是确保分解的任务能被完成的措施,但并不普遍适用; 不是任何学校都可简单套用,关键在“走”向何方,要有出口。
“非升即走”也间接实现了试用期或观察期,人是复杂对象,阅人无数的诸葛亮也会看走眼(例如马谡),先说好“非升即走”,引进人才时,可以大胆一些,考察几年,再定去留。
学术高地的“非升”者,在“此处不留爷”时,可以流向更适合的“自有留爷处”;
学术洼地的“非升”者,就不易找出口,但“非升即走”给洼地以人才流进的机会;
机遇这个东西很难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说不定,某一天,这个洼地像青藏高原板块一样隆起,新珠穆朗玛就出来了。从这一点看,“非升即走”有人才动态适配和自动适配的积极意义。
“非升即走”在国际一流大学似已形成潮流,既然是潮流,就只能顺应,难以逆反的。社会呼吁、打抱不平的作用都不大,这一点,是想要进入一流大学的年轻人预先就要想清楚的。
与时俱进的科管政策与校内的时变阵风 学校的科研型大学为保证科研,有指定的若干量化指标,论文,经费,获奖等,要保证指标过硬实施的最简单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指标分散并嵌进职称评定标准。
近几年,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尽管提高的速度不尽人意),职称评定标准也不断升高,社会对教学科研的要求的与时俱进,在学校中表现出来就是晋升政策中的强度和风向都有所变化的阵风。今年强调科研,偏教学的教师就难一些,明年强调教学,偏教学的教师就顺一些。
风变则帆变,目标不变,在奥运会的帆船竞赛中,竞赛水域的风向受大自然客观规律制约,不以运动员、裁判员和拉拉队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科幻小说中,作弊分子可在水域附近用气象武器制造高低压,从而干预风向,这至少在近十年内还只是科幻)。但运动员可以调整自己的风帆,顺应风向和潮流,达到既定目标。
在帆船竞赛中,风向变化的预测提前量不大;在学校中,科研和教学政策常可提前一年告知;
帆船运动员不是龙王,不能兴风作浪,普通教师不是雷公风婆,不能呼风唤雨,但是知风而调帆,还是能做到的。
不想以讲师身份退休 一些年轻教师有个朴素的想法,既然在高校工作,总不能终其一生,最后以讲师身份退休;至少,若干年后,要晋升副高职;虽然退休工资高不了多少,但在老同学聚会上会坦然得多。
这并非豪言壮语,也不是远大理想,但挺实在;不是人人都能当教授,但人人都可以想当副教授。
不要太早地指责其太无雄心壮志、太不“拿破仑”了; 也许,等升了副教授,工作几年,就会朝教授标准努力;军队用军阶激励军人,学校用职称激励教师,阶梯是要靠水平、靠贡献来上的,激励的结果是有利于社会的。
一位朋友的蹉跎晋升 一位年轻朋友,博士毕业后到某外校任教,当时的领导希望他作多考虑教学或偏重教学(为应付将到的教学评估),并承诺,将来它提职称时,给倾斜性政策;殊不知,四年后,风向变了,那位领导也到其他单位了,偏向教学的政策也变了,他的职称遇到了困难,郁闷了两周,继续奋斗三年,把科研突上来,才晋升副教授。
科研教学都不瘸,走得更顺利 年轻教师初入高校,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困难多多,房子、妻子、儿子、帽子,车子,基金,…,可以理解。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会在困难中求索,不要太早把自己定型为纯教学型或纯科研型,教学科研都不可偏废,科研教学都不瘸,走得更顺利。
如果你善于教学,但想不做或少做科研,只想做教学型的千里马,你还得等待教学型伯乐的降生,人们都说伯乐不常有,这是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因素,此外,不做科研,对前沿技术不了解,在知识更新比较快的专业,也不容易把课讲好、讲精彩。
如果你善于研究开发,但不善于讲课,作为善研究之人,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自己的教学?多花一分力量,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当把一个复杂问题给学生讲透时,自己也理解更深刻;讲课受欢迎的老师容易招收到好的研究生,反过来又会促进科研;如果你因为不喜欢教学而轻视教学,甚至出点教学事故,晋升中可能会被一票否决。
经验表明,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力度的比值,分布区间在 [3/7 ,7/3]都是合理的,并且比较容易根据风向实现在区间内的再调整,一旦过偏,补救起来比较困难,吃亏的是自己。
教学科研都不瘸,代价无非是少睡一些觉,多付一些力;年轻人注意锻炼,匀速科研,是可持久的。
求风求人不如求自己 作为过来人,而今在岸上,但曾经在水中,理解年轻人的科研教学路程之漫漫和修远。
如今,清华解聘一教师(实际上是转岗),引起了争论,有人为她抱不平;有人追根源,追到了体制;有人吁公平,呼吁社会关注。
帆船已在途中,“上下求风”不解近忧,求风之说,诸葛亮不信,周瑜也不信。
生活总要继续,帆船还要前进,在风向多变的竞争中,顺应潮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适当的科研计划,今年科研少了一点,明年就多做一点。今年教学上有缺陷,明年咬咬牙,把教学当做研究对象,多用一成力量,就突上去了。
对于清华被离岗老师,“求风求人不如求己”,也许比说几句传统的安慰话实在。
相关博文(研究生导师系列)
导师的面子,学生的胆子、路子和帽子
研究生导师的“两怕”及避防体会
急用先学 vs 厚积薄发 : 两种不同风格的讨论班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
名山、名师与高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