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爱因斯坦的发现与发明观

已有 4815 次阅读 2015-4-18 17:24 |个人分类:科学哲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爱因斯坦, 李约瑟, 西方, 信件, 东方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学者,几乎是在景仰爱因斯坦的文化氛围下,走向了理工科的求学道路,初中时代,我读了欧几里德几何,1977年读到《趣味物理学》和随后《物理世界奇遇记》,以及《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印象非常深刻。

欧洲科学的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时期是工程技术和文学艺术,自培根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的逻辑学论述以来,17世纪到19世纪奠基了实证的物理、社会和生物科学,而19世纪进入现代工业和艺术设计发展时代;然而,局限于波普尔3世界理论,经历几十年的困惑,终于以人工或工程科学和4世界理论得以解决。

在进入大学的1981年,刚拿到图书证就借读了许良英译的3卷《爱因斯坦文集》,以及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贝弗里奇的《科学研究的艺术》和现代绘画等书。近日,又见重新翻译爱因斯坦1953年有关科学方法论和发现、发明的信件,于是,参与了讨论。

 

仔细查看原稿复印件,“e”与“o”的区别,前者模糊,并有右边一个相同的突点,后者清晰,分析前一个是“these”steps,后一个是“those” discoveries,后从A.F.Wright在1957年所用版本得到查实;因而,可能多数学者一直以来,前后词都用成these或都用those,导致了解读的困境。

爱因斯坦的信件,其实,格式非常工整、条理很清晰。

第一段讲近代“西方”科学,格式 - 方法发明、发现可能:逻辑a方法(对应爱因斯坦童年对欧几里德几何a的惊奇)发明和发现b系统的实验可用于找出因果关系(理论或规律);

第二段讲中国古代智者,格式 - 2步方法、那些发现:没有这2步a方法发明,但那些发现b很惊奇(对应爱因斯坦童年对指南针b的惊奇)。

而且,现代科学哲学有操作主义、约定主义等现代学派,其中,就含有理论作为工具的观念,工具就是发明,而不是发现。
其中,a和b是一对平行对偶关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展览馆是阴阳图设计,犹太教与儒家文化彼此存在一些相同观念的认同,爱因斯坦对中国古代发现和发明的惊奇合乎情理,其实,我首次读到有关资料时也很惊奇。

例如,事实上存在*:
1)古代中国是声学、光学、磁学、化学等简单层次、单一形态的知识和经验、实践方法的技术;
2)近代西方是动力学(力学和声学)、热力学、电磁学(电学、磁学和光学)的3次综合,以及b)体系化的实验方法找寻a)因果关系和推理化的逻辑、数学论证等。
显然,从中古代中国到近代欧洲,注意时间的前后,就是一个发展和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而且,古代中国也有实践经验模式的社会理论和技术,包括兵家、法家和刑侦(侦探和司法可能最早具备实证科学形态)等,爱因斯坦也比喻科学研究为侦探过程。
实证方法或科学形态的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过程奠基,可以考证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创建过程的这段历史。

实际上,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径为:1)中国文明;2) 阿拉伯文明;3)查理曼文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荷兰为核心区域;4)英联邦文明(英国到北美和澳洲),而后,科技中心和文艺中心是否再转移到中国,则是一直以来我的探索兴趣所在。

注*:系统生物学概念和方法,其实,就是基于工程理念而提出与发展,参考“科学究竟是什么?”(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AGHGF41&xpos=1)和“中国古代科学史纲”(http://www.bookschina.com/1237801.htm),其中,大量用于“科学”观测的仪器发明,尽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用“工程”或“前科学”更恰当。

历时百余年的中西医学争论,关键就在没有分别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2个不同概念,即,前者属于生物科学,后者是工程范式、临床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艺的应用。

—(BJ.Ze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883457.html

上一篇:机器纪元
下一篇:文明的路径 – 向东方与向西方
收藏 IP: 223.68.162.*| 热度|

7 刘立 袁贤讯 曹聪 谢力 wangqinling wolfgangg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