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信号之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rong1940

博文

福州话会不会成为濒危方言第一例?

已有 18631 次阅读 2013-8-16 05:5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方言, 推广, 普通话, 濒危, 福州话

   福州是我的故乡。福州话是和普通话距离特别大的方言。全国各地的方言种类多多,但少有福州话这样与普通话差别之大的。许多外地人,即使在福州生活了多半辈子,仅仅学会听而不会说福州话,会说也说不地道,很容易被本地人听出来是个“老外”。福州方言之难,我认为主要有二:

   1、福州话中,有很多单词无法与汉字一一对应,有的简直不知道是什么字。例如玉米叫“you lian mao”(本文在此借用汉语拼音来近似福州话的发音,尚缺其声调的表达),究竟对应哪三个汉字?我曾问遍老福州人——无人能答。还有,“苍蝇”叫“bu lin”,“蚊子”叫“hong mon”,“舒服”叫“tao ka”,“可怜”叫“siu wai”,“什么东西”更绝,四个音节变成两个叫“sie no”……

   2、福州话的单字是某一种发音,连起词句来却常常产生“音变”,变得趋于含糊不清。这恐怕是外地人难以学会说的最主要原因。例如,福州人对外地人贬称“两个声”(或“两个听”),“两个声”用福州话逐字发音为“lan ga siang”,“两个听”的福州话逐字发音是“lan ga tiang”。但是,它们的福州话连续发音却成了“lan ga liang”。无论“siang)”还是“tiang)”发生音变,都变成“liang”。倘若询问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你说的究竟是‘两个声’?还是‘两个听’?”恐怕他们都说不清楚。

   在《维基百科》,查阅“福州话”的条目,其中一段话颇令我这福州人惊讶不已——“虽然福州话被官方定义为一种方言,但从语言学的定义来看,福州话同汉语标准语差别迥异,甚至无法被说闽语其他分支的人所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州话算是(另)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在这里,福州话竟然不被承认是“方言”,而被看作一门“外语”!

 

   福州推广普通话有历史渊源。由于福州话与普通话差别太大,福州人学说普通话非常难,即使会说也难免带有严重的方言口音。上海人把蹩脚的中式英语叫做“洋泾浜”,福州人则把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形容为“半咸淡”。

   清朝年间,林则徐曾以一口“半咸淡”的官话(即普通话)遭到朝中大臣的讪笑。福州仕子相传此典故并引以为戒——“读书为了做官,一定要学好官话!”因此,福州早年就看重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民国时期,福州从幼儿园起就教孩子说普通话,小学、中学更是严格规定普通话为校内的通用语言,不用说,教学更是一律用普通话。

   1949年之后,福州的党政军各部门,上中级首脑几乎都是“南下干部”,在机关内部都说普通话。社会上也自然形成推崇普通话的风气,福州人谁要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里外都觉得十分有面子。

   我到北方上大学,有一位广州来的同学林JF,他说普通话很费劲也真让人头疼,呜哩唔鲁简直不知道说些什么。他告诉我,他背诵“关关雎鸠”或《木兰辞》等都只会用广东话。原来如此啊——那里高中语文课竟然都是用广东话教的!?

   为此,我作为福州人,曾经因家乡推广普通话“卓有成效”而深感自豪。

 

   最近,我又一次回福州聚会亲友。突然发觉,常年生活在福州的古稀老人们,虽然福州话说得仍算流利,但互相交流起来,却都觉得普通话更加便利自如。我们在福州的下一代已步入中年,他们说福州话,听起来却有点像“两个声”。再看看孙辈的福州人,九零后的青少年已经很不习惯、甚至不愿意说福州话了,当然也说得很不地道。

   究竟发生什么事了?难道说,福州话的消亡已不在遥远的将来,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眼前啦!?

   福州话会不会成为濒危方言的第一例?

   这事是好还是坏?

       我们应当为此做些什么才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387-717189.html

上一篇:雾霾的原因和对策
下一篇:保护福州话!
收藏 IP: 76.71.24.*| 热度|

6 张忆文 冯大诚 俞立平 应行仁 张江敏 rfm2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