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和论文累计影响因子的说法不科学
已有 11383 次阅读
2012-3-3 08:23
|个人分类:引证分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影响因子, 科学院, 卫生部, 年度总结
昨天,听了一位院长的年度总结报告,讲到2011年,我们科学院的SCI论文数量为???篇,“论文平均影响因子”(IF)为???点,比去年稍低点。
去年,在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时,听到一位海归科学家讲到自己的“论文累计影响因子”为300多点,证明自己很厉害。
无论科研人员个人,还是研究机构,或是一个国家、地区,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和论文累计影响因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影响因子,只能说明一个期刊的论文被引用情况,表明期刊的影响力。不能将多个期刊的影响因子累加,或平均来说明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SCI和国内引证分析,都没有这两个指标。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B是A的子集)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43441.html
上一篇: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下一篇:
当前南京冷,北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