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读《老子》(通行本),开头就有疑问。现在抄下来,还有点儿意思。
第一章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通常的句读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的第一个疑惑是,第二个“道”通常解读为“说道”(以言辞表达)之类,我却以为它应该和第二个“名”一样,是动词化的“道”——“道”之可以“为道”,是因为“非常”(变化)。如果是“说道”,岂非等于“可名”了?
我的第二个疑惑是“有欲”和“无欲”。感觉这个意义的“欲”不该出现在这个“论道”的地方——后面讲它的地方很多,如“使民无知无欲”,“少思寡欲”,“我无欲而民自朴”等等——王荆公对这句话的断句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想这个读法更切合那个语境,说“道”,自然要说“有”和“无”,道之“非常”,正是因为“有无”的演变。如果拿今天的量子场来牵强,那种解读就更加“圆满”了。
有点儿不幸的是,那句话在帛书《老子》里是“常无欲也……常有欲也……”有了那个“也”字,“无欲”和“有欲”就断不开了,老王的读法也就不成立,我的解读也就没有文本的根据。不过,反过来看,我们凭什么相信帛书呢?就因为它老?它也不过是古人的一个抄本,完全可能因为抄写者的误读而误写(它的这一章,见下图:“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可见习惯了“也”)。不是有那么多版本没有“也”么?
“有无”之读,才好解释后面的“两者同出而异名”——“有欲”和“无欲”当然不能“同出”,而“有无”才是。用辩证法的“追认”逻辑来说,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现代自然科学的证明。
【后来发现,“有”“无”的读法自荆公以至今天,仍然是很通行的;可更后来的研究,拿《帛书》来做根据,又坠入“欲”中去了。】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它是把《德经》放在前面,《道经》放在后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