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当下:教育需要一些宽容和耐心

已有 5430 次阅读 2015-5-18 18:03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当下:教育需要一些宽容和耐心


---蓝莲花瓣---

       其实好久了我一直在科学网潜水,一是由于今年工作比较忙,二是想要练练内功,提高工作能力。但是,徐耀的博文《不设目标是教育的唯一出路》很深刻地打动了我,他的文字就放在我的心里。今天打开科学网,又看到马臻的博文《不想无原则地“讨好”学生》,就想到了一种有关教育的坚守。想到了我的教师的事业。

       大多数时候我们做教师的聚到一起,不会不讨论学生。而这些年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一级不如一级”,似乎抱怨和无奈多一些。社会上的言论,网上的讨论,也仿佛是声讨教育的更多。不禁深深地发生了疑问,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呢?

        我个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上大学,那时候经济还不发达,文化信息也远远没有现在的发达,我自己所感受到的大众的文化素质也远远不如现在。因为,那时候村里有一个大学生,是稀少的,物以稀为贵,因此考上大学,甚至于考上一个中专,便会远近闻名了。但是现在,村里谁考上了大学,应该大家都知道,但是再也不是那么地稀少了。更加明显的改变是,毕业了工作很难找。所以,这些年教育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学生人数比例的增加。这个变化应该有一个很大的益处:提高了全社会的知识文化素质,是水涨船高式的提高。

       这种提高因此也带来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谁是人才?谁是精英?要在很高的水面之上再找高度,再造高度,肯定比前一次困难,这个任务也比前一次艰巨。一个艰巨的任务的完成,不但需要魄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尤其是教育,你要生长一百年的参天大树在三个月里让你看出潜力,不但是对对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挑战。因为能力,是一种没有办法度量和预期的东西。没有给予教育足够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没有让教育在坚韧中成就自己。谁都没有资格苛责教育。

       但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理性和客观的。有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分析孩子成长的种种可能,对方说:“你是一个教人的,你把他教不好。” 这就是一种既功利又愚昧的思想。首先,家长的好坏标准,也许和教师的不一样,更有一些人们自己的标准常常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参考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其次,教育是一件庞大系统的多样性工作。庞大系统是指一个学生或者孩子要面对的是全部的生活,有很多人,很多因素。多样性工作是指,教育的效果其实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集合。每一样因素都在起作用。所以,谁有能力对教育打包票?一个成人能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打包票?

       成长和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意味着发展变化,同时意味着会出现种种的问题和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问题的挑战,才能造就真正的成长。可是,这些过程,是需要我们给予时间,给予空间让学生们发现、认识和成长的。当一种教育模式和制度制定出来了,一种方案已经实施了,在整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最理性和最具爱心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地面对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改弦更张。因为教育的效果,非得等到很多年才能体现出来,非得有不少不少的毕业生,一批一批的社会力量才能表现出来。倘若让教育在一片骂声中讨好社会,只能造成全体教育的无所适从。所以,出了问题的前者是教育,不断变化的而后者不是教育,叫做折腾。

      最为重要的是,社会需要各种层次各种能力和各种特点的人才,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和环境都不相同。不把自己的虚荣和功利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很多人都办不到的。但这不是教育的错误,这是家族的家长的传统的错误,这种不理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对教育的影响,需要家长们自己反思和修正,而不是变成对教育的贬损。想一想吧,谁能在监工的虎视眈眈之下,莫名指导之下,把工作做好?

        在这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但是,一定要明白,这种投资的收益是无形,是没有办法用具体的东西来衡量的,千万不能功利化,极端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一种知识或者文化能够被写在教科书上,那它就是非实践的,它同时也是已经成为过去时的,这样,学校的、网络的,所有有型的教育,教的东西都是成熟过时和纸面上的,屏幕上的。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要面临的是却是现在进行时和实践的问题。所以,用能不能找上工作来度量前面的教育,那也是不可靠的。更进一步,需要给予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这包括了体会实践和理论,把自己的教育转化成为能力。

       这段时间科学网上还有其他老师的博文谈论教育问题。王德华老师的《知识的有用和无用》,鲍海飞老师的《教育的沉思》都使人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受到他们的对于教育的坚守。教育本身是一种默默的、长期的耕耘,教育的效果和受益不能功利化。有教无类,但孩子们的特点和人的不同是现实和客观。所以,教育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是可能的。可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都应该给予教育一种宽容和等待的耐心。国科大如果夭折了,谁也不知道它的模式和理念究竟好不好。可这种夭折对进入国科大的学生未必是好事。

 

备注:引用的博文的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89037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8902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888184&from=spac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89082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891091.html

上一篇:梨花非梦
下一篇:忍住你的痛苦穿过整座城市
收藏 IP: 180.95.168.*| 热度|

24 武夷山 陈小润 刘艳红 赵美娣 彭渤 王安良 张骥 徐耀 郭景涛 韦玉程 张海霞 张强 李学宽 陈晨星 陈湘明 彭真明 庄世宇 罗帆 陆俊茜 杨正瓴 朱晓刚 姚伟 鲍海飞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