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张锡纯运用石膏治疗热病之浅议

已有 1872 次阅读 2023-8-6 11:5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王李君. 张锡纯运用石膏治疗热病之浅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22):8-10

摘要: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石膏治疗各种热病,近世医者多有仿效。但仔细考究锡纯之说,锡纯对石膏的认识、运用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待商榷。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石膏性大寒,非微寒;(2)石膏无发汗、达表之作用;(3)石膏阿司匹林汤不宜同用,易损伤脾胃;(4)白虎汤中石膏配伍,粳米不宜用山药代之。关于石膏治热病之运用,有以下几个观点:(1)石膏有寒凉败胃之弊,大剂量使用时,一定要配伍粳米同煎服用;(2)石膏退热,不宜与阿司匹林同用,阿司匹林使用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二者合用可败胃;(3)热病初起,尚在伤寒太阳病或温病卫分证,表未解时,不可用石膏,初起表热,可予大剂量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透邪出表;(4)严格把握好石膏治热使用适应证,须见发热时“汗出、口大渴、口唇干燥”;(5)冬日伤寒表不解,热传于里,寒热间歇性发作,可予小柴胡汤加石膏、连翘、板蓝根,和解少阳阳明以退热。

热病是指由外感六淫导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即中医的伤寒与温病[1]。近代名医张锡纯以善用石膏著称,在当时医界有“张石膏”之美誉。但细读张氏之著述,其关于石膏之论颇为精细,然仔细分析发现,锡纯之见解虽然独到,但还是有其不足之处,本文对锡纯运用石膏之见解,略论一二,并提出余之见解,以供同道借鉴。

1 对锡纯石膏药性认识之考辨

1.1 石膏性大寒、非微寒 张锡纯好用石膏治疗热病、各种杂病,时誉为 “张石膏”[2]。其好用石膏于临证,尤其是热病的治疗。其在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引经据典,对石膏的药性、功用理论进行阐释、发挥,他遵从《神农本经》之意认为石膏药性微寒,非大寒。关于石膏药性质疑,历代医家普遍认为石膏是大寒之品。如陶弘景认为石膏辛、大寒。唐代苏敬、孙思邈亦分别在《新修本草》《千金翼方》中指出:“石膏,味辛、甘,大寒,无毒。”唐慎微、王好古、汪昂等医家亦谓石膏为大寒之品。现代学者王凤霞等[3]通过地质学成因考证后指出石膏的基原是硫酸盐类矿物,从地质学角度认为石膏属大寒。锡纯认为石膏凉而能退热,他指出“西药有安知歇貌林,又名退热冰,究其退热之效,实远不如石膏。石膏之凉,虽不如冰,而其退热之力,实胜冰远甚”[4]3。若石膏远非大寒之品,又岂有非常强的退热作用,以至于远甚过退热冰。从中药药性、功效分析,既然石膏具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则其必然是大寒之品。从上述分析可知,石膏实属大寒之品,非微寒也。

1.2 石膏无透表解肌之功 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石膏之质,中含硫氧,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4]1。余认为石膏自身本无透表解肌之功,其能治热,非能透表解肌、发汗之故也,实乃其辛寒、质重沉降、能直泄阳明实热。锡纯谓石膏能令人出汗,他指出“重用石膏以发汗”“发身有实热之汗”。然余每观张氏医案,发现其治外感热病时,均喜以石膏为主药, 辅以薄荷、连翘等辛凉发汗、轻清透达。如锡纯温病案,俞寿卿,与人动气争闹、头面出汗,为风所袭、遂成温病,予解太阳之表、内清阳明之热,所用石膏、薄荷、连翘、天花粉、龙胆草、茵陈等,服药后一小时,遍身得汗、温热全消。分析锡纯所用方药,治温用石膏泄阳明之热,却辅以薄荷、连翘轻透达表。由此观之,锡纯“石膏能解肌达表”之说尚有待考证。锡纯用石膏治热病的另一特点,就是常配伍阿司匹林一并使用。锡纯治其族弟印春温病案,用石膏三两、阿司匹林一瓦,锡纯释此曰“其脉象兼浮,知其表证未罢,犹可由汗而解,遂佐以阿司必林之善透表者以引之出汗,若无阿司必林之处,于方中加薄荷叶一钱,连翘二钱亦能出汗”[5]。若石膏真能透表解肌、令人汗出,岂需阿司匹林、薄荷、连翘乎。余观其所治外感热病医案、医方均少不了薄荷、连翘等轻解透达之品,如清解汤、凉解汤等。石膏本无透表解肌之功,透表解肌实乃薄荷、连翘之效耳。锡纯遵《神农本草经》之言,谓石膏性味“辛”,并言其能达热出表。但现代学者[6]认为石膏并无达热出表之功,无论伤寒还是温病发热 用石膏即汗出热解,此热乃阳明里热、肺胃实热,所谓汗解,乃石膏清里热之故也,如病在表,不从表解,但见发热,便投石膏,冰遏其邪,则热愈炽。仲景言:“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叶天士亦指出热病的治疗“在卫汗之可也,宜银花、连翘,到气方可清气,宜石膏、知母。”从仲景、叶天士之说观之,石膏并无发汗、透表之作用。若石膏真能令人发汗,伤寒发热表不解或者温热病在卫分,则石膏均可用。

2 对锡纯石膏治热病之考辨

2.1 石膏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锡纯常将石膏与阿司匹林同用治疗热病, 并创制“石膏阿斯必林汤”。他指出:“阿司必林,无嗅微酸,似有杨柳皮汁气味,其性凉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热,兼退内伤之热。”“阿司必林最善解热,且无不良之副作用。”锡纯认为阿司匹林味酸,而能发汗解表。苏鑫童等[7] 从传统中药气味、功用方面分析认为酸性主收涩、可敛汗,锡纯对阿司匹林的气味、功效解释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失于恰当。现代相关药理研究[8]表明,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所用剂量宜小,大剂量使用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导致胃溃疡、无痛性胃出血,当阿司匹林剂量达1g以上时,水杨酸生成量增多,可出现中毒症状。观石膏阿斯必林汤之用量,石膏用量二钱、阿司匹林的用量为一瓦。经纪征瀚等[9]考证一瓦约为现在的一克,相当于十片拜阿司匹林。如此剂量足以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导致胃溃疡、出血。虽锡纯原方石膏用量尚轻,但与阿司匹林一瓦合用诚然不可取,二者合用有损伤脾胃之弊。锡纯曾以石膏阿司匹林汤治赵海珊之侄风湿关节肿痛,累计用生石膏共三斤、阿司匹林三十瓦。又如锡纯治族弟印春温病兼劳力过度案,石膏用至三两,阿司匹林用至一瓦。如此重剂即便能治愈疾病,然岂有不伤脾胃乎。综上分析,锡纯之论石膏阿斯匹林汤,有两点不妥之处:其一,以中药之气味、功效释阿司匹林之功效,并片面地认为阿司匹林无副作用,且与石膏二者合用,作用机制不明确。其二,石膏阿斯必林汤,阿司匹林用量偏重,与石膏同用,易损伤脾胃。锡纯将石膏与阿司匹林合用,是以阿司匹林之力助石膏解热、发汗,但二者合用诚然不可取,治疗疾病须时时以顾护脾胃为要。

2.2 白虎石膏配伍,粳米不宜用山药代替 锡纯于白虎汤的基础上制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治疗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其喜用石膏、知母、配生山药,此法实为白虎加人参汤以山药代粳米的组合[10]。白虎汤本为气分实热、热入阳明而设。

石膏,辛、大寒,泄阳明气分热,但易寒凉伤中。仲景取粳米配伍石膏,其意在益气养胃调中, 达到攻而不伤正, 补而不留邪。况锡纯自己又指出:“用粳米者,取其汁浆浓郁能调石膏金石之药使之与胃相宜也。”锡纯对仲景运用白虎汤,以石膏配伍粳米的用法颇为认同,但锡纯却喜用石膏、山药配伍取代粳米,此有违仲景白虎汤,石膏、粳米配伍之原意。吴丽丽等[11]认为粳米能益气调中、滋养胃液、渗下行,除烦能利小便,在白虎汤中有其他药物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陈婷等[12]通过研究发现,白虎汤中用粳米、石膏相配可长效且有效地退热,作用较山药更优。从功效而言,粳米甘平,归胃经,能健脾和胃,药性平和,滋补力弱,尚能除烦清热、利便止渴。而山药侧重于补脾阴、益脾气、固摄肾气,滋补作用更强,而顾护胃气之作用较粳米弱,且无清热之功。锡纯用山药代替粳米配伍石膏,其意是顾虑素有内伤、元气虚弱兼有阳明热炽者,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泻,故而以山药代粳米,固摄脾胃,不至滑泻。然锡纯此举尚有待商榷。首先,粳米本有益气调中、养胃之用,可防石膏寒凉损伤脾胃元气、致滑泻之弊。故此,粳米不必以山药代替。其次,粳米性味甘平,顾护脾胃,尚能清热除烦、止渴、利小便,可助石膏退热,而山药则无此功。其三,山药偏于补脾阴、滋肾阴,若用山药代粳米,与石膏相配偏于滋补、恐有补而留邪之嫌。

3 临证运用石膏治热之新解

石膏寒凉、可治肺胃实热,因而被广泛用于热病的治疗,但石膏之使用具有两面性,清热的同时有寒凉伤胃之弊。锡纯以好用石膏著称,且对石膏用法颇有独到之见解。通过前文之分析,锡纯在石膏的药性认识、使用方面的观点尚有待商榷之处。在临证使用石膏时,应遵循“人以胃气为本”之原则,时时以顾护脾胃为要,用药治疗温热疾病时宜清透并举。

关于石膏之运用,余之认识有五:其一,生石膏为大寒之品,有寒凉败胃之弊,使用时须配伍粳米顾护脾胃,不宜以山药代替;其二,石膏退热, 慎与阿司匹林同用,二者合用,剂量不当易损伤脾胃;其三,热病初期,尚在伤寒太阳病阶段或温病卫分证阶段,禁用石膏。热病初期,须予大剂量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透邪达表。芦根,性味甘寒,善清肺热、生津止渴;白茅根,性味甘寒,善清肺胃热、凉血止血。二者虽性寒,然均非大寒之品,使用时辅以青蒿,可避免石膏过早使用而寒凉遏邪于内之弊。观芦根、白茅根之性状,二者均生长在河边,质地轻而根内中空,凉而不寒,尚可透热达表,达邪于外。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芦根、白茅根在热病初期、热尚未传阳明气分阶段,有透热达表之妙用,此乃石膏作用之所不及也;其四,运用石膏治热病时,应遵循叶天士“温热病,到气方可清气,宜石膏、知母”之论,须见“汗出、口大渴、口唇干燥、唇色红、苔黄而干”之气分热象,方可使用。盛夏之季,暑热直入阳明,热病初起即以卫气同病为主,石膏可用之,但阴暑发热用之需慎;其五,冬日伤寒不解,热传于里,高热间歇性发作数日(相当于现代西医所谓之病毒性感冒发热),可予小柴胡汤加石膏、连翘、板蓝根,和解少阳阳明以退热。小柴胡汤本为邪在半表半里而设,有和解表里之枢机,达热于外的作用。仲景言“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依仲景之意,若伤寒二三日,邪往里传,则必传少阳、阳明。而现代临床常见冬日外感所致的高热,间歇性发作,常持续数日,病程发展多属少阳阳明阶段,故可按少阳阳明合病而治,予小柴胡汤加石膏。邪热入里,而热未成腑实,故不可予大柴胡汤,而只须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既可和解少阳、达邪于外,又可清阳明之热。刘渡舟教授曾以小柴胡汤加石膏、连翘、板蓝根、枳壳、桔粳等和解少阳阳明,治疗流感病毒高热患者,疗效显著[13]。

4 结语

张锡纯好用石膏治疗热病,开创性地提出“石膏,性微寒”“石膏与阿司匹林同用”“白虎汤加人参去粳米,加山药”等观点,并以中医气味、功效释阿司匹林,西药化学释石膏,中西互参互用。张氏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及至当今,近世学者亦多为推崇。由于锡纯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关于石膏的药性认识及运用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尚有待商榷。本文将其存在争议之处提出,有待后学者之参考。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8045.html

上一篇:[转载]矿物药石膏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关于石膏的“退热”神话(1)
收藏 IP: 117.61.1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