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医馆界,2022-11-28 18:00
我在同仁堂作为分管连锁医馆的副总时,曾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管辖的四十多家医馆中有120多位专家,绝大多数都是老中医。按理讲病人数和业务收入前二十名都应该是老中医囊括才对,但事实上发现有三个例外(更精确地说是惊喜):
01 治未病年富力强的女中医
病人数和创收双双挤进前十名的有一位女医生,不到五十岁,中专学历,中医师职称,按常理她排在前十是让人有些意外的,甚至和她在一起坐诊的老中医(主任中医师)不思其解颇有不服甚至挑斗诋毁,但最终还是她拥有高人气高效益,让那位老中医颜面扫地情急之下不辞而别。
究其原因其实这位女医生定位准确,认知到位,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抓住了市场蓝海机会就是治未病需求旺盛,养生调理市场广阔,她全方位锤练并打造治未病专业形象,久而久之在顾客中产生影响力,成功上位太正常不过了。反观那位老中医定位不清且认知不到位,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别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治未病市场方兴未艾大有作为,我们应更多地发现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02 专病特长的青年中医
这位青年中医是90后的,研究生毕业,是一位初级中医师,他在专业上一点不含糊,从事小儿中医儿科,擅长处理小儿常见病,拥有不少儿童患者,进步快业绩增长迅速。
从刚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门庭若市,病人数和业务收入挤入前二十名,打破了90后青年中医坐冷板凳的尴尬局面,成为闪烁耀眼的中医新星。
他的成功主要归于他专心致志主攻小儿中医,目标明确并全力以赴,围绕小儿中医专业不辞劳苦勤奋好学虚心拜师,才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可能,这是许多青年中医需学习借鉴的。
03 刚需的中年中医(全科)
有一位男性中医,50来岁,主治中医师职称,他专业知识全面,综合能力强,他所在医馆有四位中医,他资历最浅年龄最小,但病人数和业务收入都排第二,也排到全公司的前二十名。
究其成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专业技术全面,内妇儿没有明显的短板,属中医全科类的人才。二是综合能力强,尤其是沟通能力和亲和力都很强,其实市场需要这类全科中医的量也很大。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在疑难杂症及危重症上有优势有品牌,应是中青年中医的榜样和标杆,当今的中青年中医应该清楚起码目前有四条路可选择:
1.向老中医学习,传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争取更早成为老中医的继承人,进一步解决疑难病证及危重症。
2.扎扎实实做好刚需的中医全科,解决病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3.努力做好专科专病中医医生,持有一技之长,解决专科专病问题。
4.大力发掘和培养治未病中医医生,在养生调理保健也就是大健康领域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这方面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现实的中医馆在选拔配置人才时总是希望寻找包治百病的神医仙医,总是摇摆在左右两个极端,总期冀天上掉陷饼,总喜欢胡子头发一把抓。
我们一定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提练精华,并在识育用留诸方面下功夫,根据市场需求平台需求而精准选择和培养适合自己的中医人才。没有必要一刀切,也没有必要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条条道路通罗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才是全国中医馆应有的景象和格局!
总之,中医市场需求的层次化和多元化直接导致中医人才和产品的层次化和多元化,这才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才是充满生机的社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