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干细胞疗法,让10种重大疾病不再可怕

已有 4157 次阅读 2022-10-7 11:54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科普干细胞,2022-06-20 08:22

“干细胞是人类重要的生物资源,近年来,干细胞作为新兴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对多种疾病的干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干细胞就像是生命的种子,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和再生的多功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修复各种组织功能和再生器官的能力,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01  心脏病

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目标:利用干细胞修复心脏病发作时受损的心脏组织。

功效:干细胞具有心脏组织分化能力,可诱导、促进干细胞向心脏靶向归巢,将干细胞整合至损伤心肌,促进心脏前体细胞的分化,进而提高心脏自我修复潜力。

生长心血管目标:血管新生——新生血管的生长。

功效:几种不同来源的包括牙髓干细胞在内的干细胞,已经被证明能刺激毛细血管的生长。

02  眼病

角膜疾病目标:利用干细胞改善角膜病患者的视力。

功效:英国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结论,干细胞是“一种能够重建角膜表面并恢复患者视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黄斑病症目标:使用干细胞制造专门的细胞来帮助治疗Stargardt黄斑营养不良和干性黄斑变性。

功效:干细胞治疗黄斑病症的这项测试正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已经报道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均未出现治疗副作用。

03  糖尿病

目标:利用干细胞来战胜2型糖尿病。

功效:将提取的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后,回输到糖尿病患者体内,干细胞就会像种子一样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细胞,替代受损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受损胰岛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从而起到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大量的治疗案例显示,利用干细胞治疗后不会产生并发症和副作用,且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甚至可使患者摆脱终身打针服药。

04  脑卒中

目标:用干细胞来抵消中风造成的脑损伤,修复脑卒中受损区域的组织,并逆转中风导致的残疾。

功效:利用干细胞,可使脑部功能更年轻化。

干细胞回输人体后可分化形成新的神经细胞,为大脑提供全新细胞源,能有效改善脑衰老状况,尤其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智力,有明显改善和恢复。

05  脊髓损伤

目标:使用干细胞治疗患有不同程度瘫痪患者的慢性脊髓损伤。

功效: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用于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

2009年,医学院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涉及39名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研究。他们将干细胞回输至患者腿部的股动脉,随后研究人员表示该疗法是安全的,26名患者(66%)的刺激反应有所改善。

06  帕金森

目标:利用干细胞干预治疗和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功效:干细胞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帕金森治疗方法。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以及可分化成任何类型神经细胞的能力,如分化成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挽救功能失调神经通路的能力。随着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的治疗将迎来新曙光。

中国科学家近期在《STEM CELLS》杂志上揭示,干细胞治疗有助于通过刺激室管膜下区(SVZ)干细胞产生更多的神经细胞,以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0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目标:向脊髓输送干细胞测试其安全性。

功效:由密歇根大学的Eva Feldman领导,在埃默里大学进行的一项临床表明,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名患者进行了干细胞治疗,并未出现副作用。

08  多发性硬化症

目标:使用干细胞抑制,然后重设免疫系统,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功效:通过临床案例表明,干细胞疗法对抑制常规治疗无效的侵袭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有着持续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导致持续的临床改善,特别是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09  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

目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能力。

功效:干细胞的最初用途之一就是治疗血液和免疫紊乱,回输干细胞后,可以重新建立造血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免疫功能。如今,干细胞已成为这些病症中的一些标准治疗手段。

10  软骨修复

目标:利用干细胞制造新的软骨。

功效:骨关节一旦损伤则很难修复,将会导致不可逆性的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疾病形成。而利用干细胞则可修复关节损伤,改善功能。

不难发现,干细胞涉足的治疗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人体八大系统2000多种适应症,因此我们可以期待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未来干细胞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58363.html

上一篇:[转载]利用细胞技术成功克隆冰河时期幸存者
下一篇:“气不固摄”和“补气固摄”能够实现科学话语的跨越吗?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