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脾的大体解剖

已有 3042 次阅读 2022-6-21 15:30 |个人分类:比较医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形态的称之为大体解剖学(gross anatomy)。

1.概述

脾是一个淋巴器官,色暗红、质软,受钝性暴力作用后易破裂、出血。脾的表面有致密的被膜包裹,被膜中含有弹性纤维和少量平滑肌,有时脾破裂可限局于被膜下,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胀破被膜,可引起突然的内出血。

脾的形态不一,可分为三角形(53.0%)、长圆形(42.5%)和圆形(4.5%)。三角形者均有结肠面,分三个缘(前缘、后缘和下缘)、三个角、四个面(包括膈面和肾面、胃面和结肠面等三个脏面);另两种类型没有结肠面,分两个缘、两个端、三个面(膈面、肾面和胃面)。

脾的体积约为11cm×7cm×4cm,重150g~250g。脾的膈面凸隆,紧贴膈;脏面(包括肾面、胃面和结肠面)凹陷,有脾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出入处,称脾门,出入脾门的这些结构有腹膜包裹,统称脾蒂。行脾切除术时,处理脾蒂是手术的关键。

脾的上端称脾上极,略呈方形,脾的下端称脾下极,略尖。后缘较钝,前缘一般有1个~3个明显的切迹,当脾肿大时,该切迹可明显被触及,这是临床上鉴别左上腹肿物是否为增大脾的重要依据。

2.体表投影

脾位于左季肋部后外侧,其表面投影是:脾上极在左腋中线相当于第9肋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第11肋处;脾的长轴与左侧第10肋平行。脾在腹腔内与膈、胃、横结肠脾曲、左肾及左肾上腺等相贴,其位置深在,正常情况下全部为肋弓所遮掩,不能扪及,若在肋缘下3cm内扪及脾,则脾已增大至正常人的两倍。

3.脾的毗邻

脾在腹腔内与膈、胃、横结肠脾曲、胰腺、左肾及左肾上腺等相贴,其位置深在。

4.脾的韧带

除脾门外,脾的大部分被腹膜所覆盖。覆盖于脾的腹膜,在向周围其它结构延续时形成韧带。

胃脾韧带为脾上极及脾门至胃大弯侧的双层腹膜,此韧带的上部含有胃短动、静脉;下部含有胃网膜左动、静脉。

脾肾韧带为左肾前面与脾门之间的腹膜,其内含有胰尾和脾动、静脉。

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有时不明显,内含小的血管支。

膈结肠韧带为膈与结肠脾曲之间的腹膜,对脾有承托作用,但实际并非脾的韧带。

脾在上述韧带的支持及周围脏器和腹内压等因素的作用下,其位置相对固定。正常情况下,可因呼吸、胃肠充盈程度及体位的变动而上、下移动2cm~3cm。如脾蒂过长,则可形成游走脾。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脾蒂扭转。

5.脾的动脉

脾动脉多起自腹腔干(98.98%),少数起自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等处。其长度为5.7cm~23.1cm(平均12.5cm)。管径4 mm~10mm,平均6.5mm。脾动脉发出后自右至左横行,沿胰腺上缘(偶尔埋于胰腺实质内)至胰尾附近行于胰尾的前上方,并于此处分为数个分支入脾门。脾动脉在行程中可发出左膈下动脉、胰背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及分布于贲门、食管和胰腺的小动脉支。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1~3个一级分支,经脾门入脾实质,称脾叶动脉。据其分支数而分为单干型、双干型和三干型。其中以双干型多见,三干型次之,单干型很少。单干型者,脾动脉发出脾上叶动脉后,主干延续为胃网膜左动脉,后者发出数个分支,供应脾的其余部分。双干型者,脾动脉分成两支入脾门,分别称上叶动脉和下叶动脉。三干型者,脾动脉分成上、中、下三个叶动脉入脾门。

脾叶动脉再行分支,称脾段动脉,供应相对独立的一块楔形脾段组织,楔形的底朝向膈面,尖朝向脾门。根据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脾分为三段型、四段型和五段型,以四段型为多,占94.8%。

脾动脉也可发出分支不经脾门而在脾上极或下极直接入脾实质,分别称为上极动脉。上极动脉的出现率为52%,多起自脾动脉干,少数起自上叶动脉或腹腔干。下极动脉的出现率为67%,多数起自下叶动脉,少数起自脾动脉干或上叶动脉。脾上、下极动脉的分布范围可自成一段,亦可分别分布于上叶或下叶的一部分。

6.脾切迹与脾叶、段的关系

脾切迹多出现于脾的前缘,可多达6个,以2个~3个为多见。脾后缘的切迹发生率也较高(38.81%),且其延长线向前下斜向脾门,多与相对的前缘切迹的延长线相连,从而构成脾叶间的分界。

7.脾静脉

脾静脉由脾门处的2条~6条(常见为3条)属支汇集而成,其汇集的部位与脾门的距离不一,平均3.4cm。脾静脉汇集成后,通过脾肾韧带,在脾动脉下方与胰腺后方右行,在胰颈后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脾静脉长度为5.7cm~10.0cm,平均9.6cm。其行程中接受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胰腺的小静脉支及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的管径常为脾动脉的两倍,在门静脉高压症时更为增大,且其壁更加变薄。在巨脾切除术分离、结扎脾静脉时,应仔细操作,以免破裂出血。

8.脾的淋巴

脾小梁及被膜下的集合淋巴管皆走向脾门,注入脾门处的淋巴结,再沿脾动脉至腹腔淋巴结。因此,当对胰尾或胰体部癌行胰体、尾切除时,应将脾一并切除。

9.脾的神经

脾的神经支配来自脾丛,脾丛沿脾动脉走行和分布,主要接受腹腔神经丛,也接受左肾上腺丛和左膈丛的分支。左膈神经终末支有时达到膈脾韧带,故脾的疾患有时可出现左肩部牵涉性疼痛。

10.副脾

副脾的色泽及硬度与脾相同,约15%~40%的人有副脾,数目不等,多在6个以内。副脾的位置多在脾门、脾蒂、大网膜等处。此外,尚有报告,副脾可出现于后腹膜和睾丸附近。副脾的功能与脾相同,故当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溶血性黄疸)行脾切除时,应仔细寻找副脾,一并切除,以防症状复发。

参考文献(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022/07/48475987_1000792319.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3921.html

上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2)——走进高墙
下一篇:[转载]王阶:治冠心病应建立病证结合体系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