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陈邦贤:中国脚气病流行史

已有 2780 次阅读 2022-3-13 20:35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按:1924年,陈邦贤代表中国医学界,应邀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远东热带病学会第六次大会,并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中国脚气病流行史》,在国际上扩大了中国医学的影响。

资料来源:陈邦贤. 中国脚气病流行史. 中华医学会专题资料汇编,2014-07-01:121-124

脚气病在中国流行最早,现在研究他流行的历史,要分为三部分讨论。一、中国脚气病名义变迁的历史。二、中国脚气病原因的历史。三、中国脚气病疗法的历史。研究名义变迁的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历代脚气病流行的经过;研究原因的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历代脚气病学说的主张;研究疗法的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历代脚气病治疗的经验。

现在先讨论中国脚气病名义变迁的历史。中国上古的时候,本没有脚气病的名称,在西历纪元前二六九七年的时候,《内经》叫做厥,《内经》有《素问》和《灵枢》,《素问》有厥论,《灵枢·百病始生篇》“厥气生足悗”,足悗就是脚不爽快的意思。这就是指的脚气。又有名字叫做痿躄,《素问·疏五过论》“皮焦筋屈痿躄为挛”,《灵枢·经脉篇》“虚则痿躄,足不能起”,这是形容脚气病状态,痿躄就是指的脚气,所以厥和痿躄都是中国脚气病最古的名称。

在纪元前三一四年以前的时候,《左传》说:“沃饶而近盐土,盐水浅,于是乎有沉溺重腿之疾”。沉溺重腿的病就是指脚气。

纪元后一四五年,汉朝永嘉的时候,天下丧乱,当时的交通,没有现在的便利,公卿赤著脚跋涉奔走,浸染了江南的蒸气,不服水土,饮食也很区异,因之脆弱的体质,成脚弱或是肿满,毙命的很多,这是汉时候流行脚气病的状况。

三一八年以后,晋朝王羲之和羊欣的书,称脚气叫做脚中。大概在晋宋的时代,多半用这个名称。

五二七年到五二八年的时候,梁武帝书“数朝脚气,转动不得”,脚气的名称,自此开始。武帝大通三年,侯景围台城,台城就是现在南京的地方,闭城的一日,男女有十多万,穿着甲的有两万人,围困久了,人多身肿气急,死亡的十有八九,这是梁时候脚气病流行的状况。

六〇五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刘方征林邑,士卒脚肿,死亡的十有四五。这是隋时候脚气病流行的状况。巢元方说:“江东岭南,地土卑下,风湿之地,易于伤人。”可见得隋的时候,江西广东一带都流行脚气。

六四七年,唐朝孙思邈《千金方》说:“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缓风这名字,两汉间很通行,又说:“魏周之代无此疾。”魏周都在江北,所以唐人称脚气病是江南之疾,又叫做软脚病。韩昌黎说:“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柳子厚跃永州的时候也说:“昏牦重腿,意以为常。”这可以知道唐朝的时候,江苏一带已大流行脚气。

九〇七年,《后梁纪》“会阴雨积旬,黄泽道险,堇泥深尺余,士卒援藤葛而进,皆腹疾足肿,死者什二三 。”腹疾足肿,就是脚气,这是五代的时候,脚气病流行的状况,其后宋元虽没有具体的考据,但是也很流行的。

一五一五年,明朝虞抟《医学正传》说:“东南卑湿之地,比比皆是,西北高燥之方,鲜或有之。”可以证明中国在明朝的时候,东南流行脚气,楼英《医学纲目》说:“脚气顽麻肿痛为痺厥,足痿软不收为痿厥,脚气冲心为厥逆。”考究起来,瘅厥就是湿性脚气,痿厥就是干性脚气,厥逆是冲心性脚气。可以见当时脚气病分类的状况。

一八五八年,清朝咸丰的时候,西洋的医学,输入中国,脚气病译作风毒,或译作瘴。脚气病的学说,到此也为之一变。

一九〇八年,清朝曾超然《脚气刍言叙》:“脚气濒海诸省皆有之,而广东最盛。”又说:“戊甲三月,广东征兵协,壮夫聚处,疾病孔多,而脚气竟居十中之四。”

丁福保《脚气病原因及治法叙》:“上海地土卑下,迩来学校工厂中之患脚气者日益多,因此毙命者不少。”这可以证明清朝的时候,中国广东上海和沿海诸省都流行脚气。

总括起来,中国脚气病的流行,已数千年,历代皆有,以汉唐的时候最盛,民国以来,也屡见不鲜,流行的地点,以岭南和江南一带最盛,其余沿海的各省,也常发现,时期以春夏为最多。

现在讨论中国脚气病原因的历史。中国数千年来,关于研究脚气病原因的学说很多,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为六种:

一、肾虚说。纪元前二六九七年,《灵枢·本神篇》“肾气虚则厥”,《卫气篇》“下虚则厥”。厥是脚气,说是脚气是由于肾虚,大概在上古的时代,很主张此说。

二、湿气说。纪元前二六九七年,《素问》“躕跛,风寒湿之病也。”蹢跛就是指的脚气,说是脚气的原因,系由风寒湿所致。又说:“清湿下虚,则病起于下。”说是脚气的原因,系由于湿气,所以《汉书》说:“下湿多瘅”。后世主张脚气系从湿气来的,都根于此说。

三、风毒说。纪元后六〇五年,隋朝巢元方说:“凡脚气皆由感风毒所致。得此病多不即觉,或先无他病而忽得之,或因众病后得之。”唐朝的孙思邈、王焘,也很主张此说。所以隋唐的时候,风毒原因说最盛。

四、水毒说。纪元后一二四七年,南宋李东垣说:“脚气实由水湿,此病系一种水毒,地气所生,非风寒暑湿所干涉。”元明以来,很主张此说。

五、饮食中毒说。纪元后一四五年以后,司马迀说:“楚越之地,烹海为盐,饭稻羹鱼,地势饶食,不恃贾而足,以故呰窳。”呰是弱,窳是病。呰窳就是指的脚气。楚越产盐的地方,所食鱼米,因此而患脚气。又《淮南子》说:“谷气多痺”。汉的时候,多倡此说。很和近代说是鱼米中毒的学说相近。

六、瘴毒说。纪元后一九〇八年,清朝曾超然说:“两广云贵,为极边烟瘴之区,瘴雨蛮烟,感人易病,故脚气多而且重。南洋诸岛屿,亦多见此证,谓非地土之瘴毒乎?”说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方,痺气太重,脚气的原因,系从瘴毒来的。

以上六种学说,现在主张湿气说的最盛,自从西洋和日本的医学输入中国,主张米中缺少维他命和酿母菌的学说渐多。

现在再讨论中国脚气病疗法的历史。中国关于脚气病疗法,可以分为五种:

一、针灸疗法。这个方法最古。纪元前二六九七年,《灵枢刺节真邪篇》“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又说:“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病脉淖泽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后世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脚气,都是从这里来的。

二、泻血疗法。纪元后一三六八年以后,明许浚治疗脚气,引《内经》说:“饮发于中,驸肿于上。”又说:“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以三棱针刺肿处,出紫黑血很多,即刻肿消痛减,这方法和针灸疗法不同,历代很有用这方法治疗脚气冲心的。

三、转地疗法。纪元后一九六年以前,《汉书》冯野王弟立为东海太守,下湿病痺,天子问之,徙为平原太守。这就是转地疗法。一六四四年以后,很倡行此说。

四、药物疗法。纪元前二六九七年,《素问·厥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是上古治疗脚气的方法。纪元后九二三年,《圣惠方》说:“脚气虽虚羸,不可多服补药,非泻不瘥,纵其羸,亦须微微通泄,时时取汗。”是南唐的时候,治疗的方法,业己不同。一〇七八年,宋朝的时候,董汲等发明更多,一六四四年以后,药物的疗法,渐有系统,实在有今胜于古的趋势。

五、通俗疗法。通俗疗法可以报告的,约有数种:如岭南的人民,多吃槟榔,可以防免脚气;广东的土人,吃禾虫可以疗愈脚气;江南的人吃脚鱼和大蒜,虽脚气冲心的重症,也可疗治。可惜没有经过科学试验,不能有确切的报告。

以上各种的疗法,以药物疗法,最为人民信仰,其次就是通俗的疗法。近年如注射疗法,电气疗法,都在试行期中。

中国历代关于脚气病的专著很少,都是散见在各书。只有唐朝李暄《新撰脚气论》三卷,《脚气方》一卷,《岭南脚气论》一卷。苏鉴、徐玉等《脚气论》一卷,宋董汲《脚气治法总要》二卷,徐叔向《脚弱方》八卷。徐文伯《辨脚弱方》—卷车若水《脚气集》二卷,清曾超然《脚气刍言》一卷,吾师丁福保先生《脚气病之原因及治法》二卷。鄙人今天所说的,掛漏的地方很多,还希望诸君子一一的指正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9259.html

上一篇:[转载]愚昧的营养学 大航海时代的噩梦
下一篇:[转载]中医脚气病沿革考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