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地道药材:云南茯苓,浙江白术,广东橘皮,福建泽泻,山西党参、黄芪,四川大黄、附子等等
2. 先于《神农本草经》有《山海经》、《诗经》。
3. 中药名来历:(1)地名如【阿】胶,【党】参,【秦】艽,【靳】艾,【广】皮,【建】曲,【吴】萸,【川】乌,【巴】豆,常山,大蓟,小蓟。(2)因采时为名:夏枯草,款冬花,忍冬藤,半夏,冬青;(3)因味得名:酸枣仁,苦楝皮,苦参,细辛,甘草,淡竹叶,五味子。(4)因形状得名:鹤虱,牛膝,钩藤,木鳖,猪苓,木蝴蝶,破故纸。(5)因其色得名:赤豆,黄柏,黑丑,丹参,黄芪,赭石,大黄,黄连,黄芩。(6)因形大小赋名:大生地,大腹皮,大贝母,大玄参,小川连,小川芎,小生地,小茴香。(7)因功效赋名:威灵仙,防风,益母草,何首乌,等等。(8)因纪念发明人赋名:如徐长卿,刘寄奴,杜仲,使君子等等。(9)因其性赋名:如急性子,千年健,万年青。(10)因其传说赋名:淫羊藿,牵牛子。(11)因其花、根、子、叶、皮、木得名。
4. 时逸人曰:盖如后世所谓米炒、土炒、醋炒、酒炒等,药之本性全失,实属多此一举!
5. 谚云:单方一味,气煞名医!如【独参汤】、【一甲煎】(牡蛎)
辛温发汗剂
6. 麻黄:【地道药材】产于西北、华北,山西大同附近产者为佳。【禁忌】汗多及虚喘(心性喘息)及心血管病(高血压)。【附记】古说凡用麻黄,需先煎去沫。近世研究功用在沫,去沫之说可商。另麻黄根有特殊止汗作用。
7. 桂枝:【地道药材】产于华南,两广、云南,越南者最佳。【禁忌】发热、不恶寒,及内热者忌用。【附记】(1)本草载桂枝无汗能发,有汉能止,其实不然。桂枝单用独用,并无发汗之力;其用为发汗之辅助佐品,须视其配合,配麻黄、防风能出汗,配白芍、大枣能止汗。(2)独用、多用,能强心助体温;对于慢性弛缓性溃疡,平塌凹陷,不易起发化脓而恶寒食少者用之,有刺激亢进代谢作用,提早治愈之希望,肉桂功效更佳。
8. 独活:【地道】产于四川、云南;产于西羌(青海)者为“羌活”。【禁忌】阴虚内热,及无表证者忌用。【附记】(1)独活治关节痛,多用为麻醉剂。(2)羌活治关节痛,多用为发散剂。
9. 荆芥:【禁忌】汗多及发热重,恶寒轻者忌用。【附记】治血晕须炙炭用,每服二钱热通便送下。
10. 防风:【禁忌】内热及汗多者忌用。【附记】刘河间将“调胃承气汤”加味味凉膈散,再加味为“防风通圣散”,治一切疮痒外证,为通行方。
11. 紫苏叶:【禁忌】肺热汗多者禁忌。【附记】(1)苏梗治胸闷;(2)苏子平喘、祛痰、镇咳。
12. 藿香叶:【禁忌】胃热呕吐忌用,感冒气虚者忌用。【附记】藿香叶发散,藿梗并用有宽胸之作用。
13. 佩兰叶:【禁忌】胃热呕吐忌用,感冒气虚者忌用。【附记】药肆“省头草”别是一种,并非本品。
14. 香薷(香茹):【禁忌】暑令无感冒性症状,发热汗多者忌用。【附记】叶天士:香薷热饮易作呕,加杏仁、黄芩则不吐。
15. 西河柳(河柳,三春柳,观音柳):【禁忌】(1)飞痘证不必用,痘疹已出透不必用。(2)独用多用,有痘疹过多之弊;内热重者,有鼻衄喑哑之变。【附记】多与芫荽配合,用于外洗有效;内服宜慎用为是。
辛凉发汗
16. 桑叶:【禁忌】热性病汗多,及斑疹已透者忌用。【附记】本草载朱丹溪云:霜桑叶研末,米饮下,止盗汗。余迭经试用,本品确有发汗之功,并无止汗之用,丹溪用以止盗汗,似不可信。
17. 浮萍(水萍,浮萍草):【禁忌】自汗出及身体衰弱者忌用。
18. 葛根:【禁忌】热甚汗多者忌用。【附记】(1)本草云:生用解肌,煨用止泻。(2)本品分人工与天然产二种,人工者淀粉多,纤维少,只可作食品充饥;入药以天然产者为佳。(3)葛花解酒毒,可治疗慢性酒中毒症。
19. 青蒿:【应用】优良发汗解表剂。不碍心脏,不碍消化。适用于热性病症中期,不恶寒,但发热、无汗,或往来寒热,寒轻热重、无汗者。对结核病之消耗之热,常用本品,但有汗者亦忌之。【禁忌】发热汗多者忌用,风寒感冒初起恶寒者忌用。【附记】(1)发汗之药,多能碍胃,惟本品兼能和胃,是其特点;(2)本品发汗,确实可靠,古人用以止盗汗,殊不可信。
20. 薄荷:【医用】辛凉发汗解热剂,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目赤,及热性病初起、身热、无汗、喉痛,口齿肿痛等症。【禁忌】汗多者忌用。【附记】(1)本品经制炼后之薄荷脑,有刺激及麻醉作用;但用生者(薄荷叶),只有清凉之效,适用于风热诸症。(2)苏联曾用薄荷脑3-5%油膏治疗软组织创伤,尤其下肢营养性溃疡,12小时换药,并内服薄荷脑0.1公分,据云甚效。
21. 葱白:【禁忌】(1)自汗者,神经兴奋者忌用。(2)据云与密相反,不可同食。
22. 木贼草:【禁忌】自汗出及肾脏炎患者忌用。【附记】(1)本品有发散消炎之功效,适用于疮毒、皮肤病而成水肿者。(2)又本品利尿功效甚强,多用久用,有血尿之弊。
23. 蔓荆子:【禁忌】头目痛,由血虚内热者忌用。
24. 豆豉:【禁忌】无外感者忌用。【附记】(1)豆豉在伤寒论中只名“豉”,后世因漂淡用之,即名“淡豆豉”。肘后方与葱白配合,为四时感冒发散之通剂。(2)豆豉本身为酵母制剂,有和中健胃之效,配葱白为发汗之辅佐品,本属良法,清医叶天士因吴俗胃用麻黄,及以麻黄水浸漂豆豉,自此豆豉遂为发汗之通剂,和中健胃之效,荡然,此药物古今调剂之不同也。
止汗剂
25. 麻黄根:【禁忌】无汗者忌用。【附记】本品为止汗之辅助药,气虚者以黄芪、人参为主;阴虚者以生地、龟板、元参为主;内热者以石膏、黄芩为主;大汗亡阳者以干姜、附子为主,本品配合用之,皆有殊效。
26. 浮小麦:【禁忌】寒湿症忌用。【附记】如无浮小麦,可用麸皮代之,功效 略同,取其较便。
27. 五味子:【禁忌症】风热咳喘,痰壅气滞,及肺有实热者忌用。【附记】瞳孔散大者,用之有效。
另有:龙骨,牡蛎,黄芪,山茱萸。
解热剂
28. 金银花(忍冬蕊,银花):【禁忌】不发热及汗多者忌用。
29. 连翘:【禁忌】寒症忌用。【附记】古代医家多认为有活血、行瘀之效,其实不然,只有清宣作用而已。
30. 黄芩(枯芩,子芩,条芩):【禁忌】中寒者忌用。【附记】枯芩清表热,条芩清里热。
31. 菊花:【禁忌】风寒头痛,及脾胃需寒、便泻者忌用。【附记】(1)菊花根捣敷疔毒,亦有良效。(2)野菊花用于外洗,治疮痒外症,良验。
32. 山栀子(栀子,山栀):【禁忌】胃寒便溏者忌用。【附记】止血多用山栀炭。
33. 丹皮(牡丹皮,粉丹皮):【禁忌】胎前忌用,内寒者忌用。
34. 石膏:【禁忌】中寒症者忌用。【附记】(1)石膏质重,须用大量,至少亦须三、五钱以上,研细末,多水久煮,有效成分方能溶解一部分。(2)石膏生用与煅用并无差别。(此与张锡纯说法相反)(3)余常用石膏以清内热,服后恒有疲倦之感。在高热薰灼,胸膈满闷,精神不安者,用石膏有清热、镇静之效,解除心脏受热之薰灼,此所以一部分人误认为其能强心也。
35. 知母:【禁忌】寒症忌用。
36. 黄连:【禁忌】为泄火药,忌用。本品专清内热,表热症忌用。
37. 胡黄连:【禁忌】贫血及衰弱性下痢,不发热者忌用。
38. 龙胆草:【禁忌】贫血及衰弱病,无发炎充血之现象者忌用。【附记】张锡纯云,泻实火之力,数倍与白芍;至于收敛虚热,固不如白芍。又据本草谓:空腹,令人小便过多。
39. 黄柏:【禁忌】慢性炎症,身体虚弱机能减退者忌用。【附记】(1)本品与黄连之功效略同,外用治皮肤病,又杀菌、消炎、收敛等作用。(2)本草云:黄连泻心火,龙胆草清肝火,知母清肺火,栀子清三焦火,大黄清胃火,黄柏清肾火。
40. 地骨皮:【禁忌】衰弱无热,大便溏泻者忌用。【附记】其果为枸杞子。
41. 柴胡:【禁忌】胃气不降之呕吐,及初起感冒性病症忌用。
42. 竹叶:【禁忌】不发热,小便自利者忌用。【附记】用鲜者为宜。另有一种淡竹叶,功专利水,与本品不同。
43. 蒲公英:【禁忌】中寒血虚者忌用。
44. 老紫草:【禁忌】贫血衰弱,体温不高者忌用。【附记】另有一种紫草茸,形属胶质,与本品绝对不同,不能混用。
45. 紫花地丁:【禁忌】慢性衰弱病,无热者忌用。
46. 板蓝根:【禁忌】衰弱无热者忌用。
47. 青黛:【禁忌】衰弱无热者忌用。
48. 山豆根:【禁忌】胃寒大便溏泻者忌用。
49. 苦丁茶:【禁忌】风寒症者忌用。【附记】
50. 犀角:【禁忌】恶寒未罢,及发热有汉者忌用。【附记】犀角价昂,患者多无力负担,多用牛羊角代之。
51. 羚羊角:【禁忌】虚性抽搐,无热及自汗者忌用。【附记】本品似有发汗副作用。
52. 地龙:【禁忌】心脏衰弱,体温低降者忌用。
53. 白薇:【禁忌】中寒者忌用。
54. 夏枯草:【功效】清肝胆郁热。
55. 苦参:【禁忌】胃寒者忌用。【附记】其子名参子,但与鸦胆子不同。
56. 牛黄:【禁忌】慢性衰弱性疾患,无痰热者忌用。
57. 熊胆:【禁忌】虚寒症者忌用。
健胃剂
58. 吴茱萸:【禁忌】急性胃炎、发热口干者忌用。
59. 胆汁:【禁忌】胃寒者忌用。
60. 厚朴(川根朴):【禁忌】津液不足,喉干、舌干者,及孕妇忌用。【附记】厚朴古称运脾,乃疏通乳糜管之停滞,便利吸收之故。故可治肚腹胀满,而为疏滞之剂。
61. 广皮(陈皮,橘皮):【禁忌】烦渴、舌赤少津者忌用。【附记】(1)俗名陈皮,疑陈久者良,究其实际,新者入药亦无妨;(2)青皮,即未成熟之小者,功效略同。(3)桔叶能宽中利膈,使噫气舒畅。(4)桔白能化痰养胃。(5)桔红性较燥烈,能化湿痰。
62. 香橼皮:【禁忌】胃热口干,舌赤少津者忌用。【附记】佛手片功效与本品略同,均可未广皮之代用品。
芳香健胃
63. 木香:【禁忌】舌赤少津,口干喉干者忌用。【附记】(1)本品产于广东者佳;川木香与青木香,气味略似,功效稍逊。(2)通常为本品生用行气,煨用止泻,实则不必拘执。
64. 檀香(紫檀香):【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65. 降香:【禁忌】血虚有热者忌用。
66. 沉香:【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67. 丁香:【禁忌】急性肠胃炎属热者忌用。【附记】母丁香为其较大者。
68. 茴香:【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附记】大茴香功效较峻。
69. 砂仁:【禁忌】急性充血性胃炎、大肠炎者忌用。【附记】(1)多用为木香之辅助品。(2)砂仁壳功效较小。
70. 白蔻仁(白蔻仁,小豆蔻):【禁忌】急性充血性胃肠炎,及高热烦躁、口干舌赤、少津者忌用。【附记】(1)草豆蔻俗名草果,功效略同,惟性偏温燥,气味辛烈,而力较猛。(2)白蔻壳与砂仁壳,温燥之力较减,皆可用为行气药之辅佐品。
71. 益智仁:【禁忌】急性炎症,及发高热者忌用。
72. 肉桂:【禁忌】内热烦渴者,及各种急性充血性炎症、热性病之亢进期、肺痨失血等,皆忌用。【附记】(1)肉桂中心厚者称为桂心,功效相同。(2)本品有健胃、活血、祛寒、行瘀、止痛之作用;至于回阳散寒之功,不如干姜、附子,故仲景于伤寒三阴症,寒邪深入,厥冷、吐泻等症,皆用干姜、附子而不用本品,可以知其区别。
73. 香附(莎草根,香附子):【禁忌】神经虚性兴奋者忌用。
74. 荠菜花:【附记】本品能消因食细粉过多而积食者。
75. 石菖蒲:【禁忌】虚性兴奋,及失眠等症忌用。
健胃矫味剂
76. 胡椒:【禁忌】阴虚内热、吐血者忌用。
77. 川椒(花椒):【禁忌】急性炎症性高热者,及肠胃病、神经兴奋、有热者忌用。【附记】本品外用,煎汤漱口,治因寒牙疼者有效;其根煎汤洗脚气,及湿疮有效。
78. 生姜(干姜、姜皮、炮姜):【禁忌】胃热及喉痛,目赤者忌用。【附记】(1)姜皮可治腹胀,干姜有止泻作用,可促进胃肠吸收。(2)炮姜经燃烧成炭,则效用全失。(3)生姜据谓可解半夏之毒。
79. 高良姜:【功效】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禁忌】胃热有火者忌用。
80. 荜拨:温中下气,暖胃消食。【禁忌】胃热者忌用。
81. 乌药(天台乌药):温中、行气、止痛。【禁忌】充血炎症性腹痛忌用。
82. 玫瑰花:和胃调中。【附记】不宜多用,多用反有不舒适之感。
83. 蜂蜜:【禁忌】便溏者忌用。【附记】据谓与葱相反,不可同食。
84. 山楂:【禁忌】腹吴停积者忌用。【附记】如煮老鸡硬肉,如本品数枚,即易烂。
消化酵素
85. 麦芽:【禁忌】乳妇及孕妇禁忌。【附记】(1)外台及小品方,皆载麦芽堕胎,其理无法推测,故作存疑。(2)小麦皮内含有一种维生素,有和缓神经之功效,谓能除热、去烦、润脏、安神经。仲景‘甘麦大枣汤’用之,为脏燥症主药。
86. 建曲(神曲,六神曲,六曲):【禁忌】消化力强盛,及胃酸过多,发酵异常者忌用。【附记】(1)现在药肆所售,有依法炮制者,亦有另用其它助消化药品做成,重形式而不重发酵,以致所含酵素甚微,故其功效不著。(2)本品如发酵充足,含量丰富,与豆豉、酱油、霉豆、酱豆腐等,皆为滋补品。利用酵母菌,促进营养物糖化之作用,而便于吸收。
87. 鸡内金:【禁忌】与建曲同。
解酸助酸剂
88. 瓦楞子:【禁忌】胃酸不足者忌用。
89. 乌贼骨(海螵蛸):【禁忌】胃酸不足者忌用。
90. 乌梅:【禁忌】感冒症初起忌用。【附记】(1)研末内服,为驱虫剂,能抑制其活动,而易于排出。(2)外用擦牙,可用于牙关紧闭者;又取以捣敷胬肉,亦有效。
催吐剂
91. 瓜蒂(甜瓜蒂,香瓜蒂):【禁忌】汗多虚弱、胃无停滞、气管内无停痰,会患咳血、吐血,及有心脏病者,皆忌用。【附记】瓜熟蒂自落者不苦,亦无效;宜生采取蒂,方能有效。
92. 藜芦:【禁忌】与瓜蒂相同。【附记】(1)本品研末,嗅之能取嚏。用小量。能治咳逆、咽喉肿痛,吹鼻导涎,能去鼻中息肉(肥厚型鼻炎)。(2)徐之才曰:人参、丹参、沙参、党参、苦参、芍药、细辛等,与藜芦相反,即十八之中。
93. 天明精(天门精):【禁忌】虚性喉痛、大便溏泻者忌用。【附记】(1)外用治痈疽、疮毒、赤肿等症,以鲜者捣涂,有消炎、收敛之效。(2)子名“鹤虱”,有驱虫之效;根名“土牛膝”,有祛痰作用。
94. 猪牙皂角:【禁忌】老人、幼儿、孕妇,及吐血、咳血、体弱者均忌用。【附记】研末醋调敷,能消硬肿未溃者。
止吐剂
95. 半夏:【禁忌】津液枯竭,舌赤无苔者忌用。【附记】本草谓半夏生用有毒,须与生姜合用,故习惯上少用生者;其实以干燥品入药,虽生用亦煮熟矣。
96. 代赭石:【功效】镇逆气,治呕吐,平噫气呃逆,主心下痞硬,肚腹满闷。【禁忌】体温低降者忌用。
97. 伏龙肝(灶心土):【成分】谓矽酸、氧化铁、氧化铝等组成。【禁忌】内热中满,大便闭结者忌用。【附记】(1)本品必须乡村大灶底焦黄土,方能应用;煤炉底下者,不可用。(2)此药内地尚有。
98. 竹茹(淡竹茹):【功效】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清热,凉血,利痰,止呕。【附记】本药力薄,不负重任,仅可作配合之佐药。
泻下剂
99. 巴豆(巴霜):【禁忌】便秘热结、烦渴,及阴虚者忌用。【附记】如用“巴霜”,发生上吐、下泻之胃肠炎症者,用黄连水、冷粥解之,或以水果投之亦可。
100. 大黄(将军,川军,锦纹):【禁忌】中寒泄泻,及气虚血枯之便秘,均忌用之。
101. 枳实:【禁忌】胃肠虚弱性腹泻,心脏衰弱性气促,皆不宜用。【附记】本经只有枳实,别录云:“采于九、十月”,系枳实成熟时期。至雷公始以“内实为枳实,内空者为枳壳”。汉时无枳壳之名,伤寒论用枳实约七方,金匮用枳实者约十四方,汉代之枳实,即现今之枳壳,现今之枳实,昔时因尚未成熟,不入药用。自宋代雷公以臆见立说,破坏古意,专力于蒸、炙、焙、炒,头、尾、生、熟种种琐碎之辨,一若分之愈细,自诩才智过人。枳壳、枳实本无可分,后世议论纷纷皆为雷氏为作俑者。李时珍云:“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则实不独治下,而壳不独治上也”。此言为最当。
102. 芦荟:【禁忌】本品为通经药之缘由,因此在月经来潮、妊娠、生殖器的炎症出血、痔疾时,均为所忌。另衰弱便溏者忌用。
103. 续随子(千金子):【禁忌】中虚泄泻者忌用。【附记】毒虫咬后,用本品压碎摩擦,据云能去毒。
104. 番泻叶(洋泻叶,泻叶):【禁忌】贫血衰弱、大便虚秘忌用。
105. 牵牛子:【禁忌】脾虚气弱者忌用。
106. 大戟:【禁忌】虚者慎用。
107. 芫花:【禁忌】虚者慎用。
108. 甘遂:【禁忌】虚者慎用。【附记】大戟、芫花、甘遂皆为攻逐停水痔峻剂,以甘遂之力最大;大戟、芫花次之。后世医家虽有用之者,但攻逐之力太过,用之不慎,有无以善后之感。
109. 瓦松(昨荷叶草):【禁忌】寒症慎用。
110. 芒硝(盐硝、朴硝):【禁忌】中寒便泻者慎用。【附记】西药泻盐为硫酸镁,亦为硫酸盐类,功效与芒硝相同。
润肠剂
111. 蓖麻仁(萆麻子):【禁忌】蓖麻油大便溏泻者禁服。痢疾初起,发热腹胀,便下不爽,需用清热通便之剂,本品非所宜。
112. 郁李仁:【禁忌】孕妇慎用。【功效】利水通便,破血润燥。
113. 大麻仁(麻仁):【禁忌】内有邪热之便秘,当清热通便,本品少用。
止泻剂
114. 罂粟壳:【禁忌】外感症慎用。
115. 诃(he)子:【禁忌】风寒咳嗽初起,及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者忌用。
116. 五倍子:【禁忌】外感咳嗽,及泄泻痢疾初起者忌用。【附记】或有以“文蛤”作本品者,但文蛤系介类,本品系虫类遗种,实非一种,不能混用。
117. 没食子(没石子,墨石子,无食子):【禁忌】痢出去腹胀痛,及咳嗽咯痰不出者忌用。
118. 白头翁(胡王使君,翁草):【禁忌】虚弱性久痢忌用。
119. 肉豆蔻(肉果):【禁忌】急性充血性肠胃炎忌用。
120. 赤石脂(陶土):【禁忌】急性炎症之呕吐下利忌用。【附记】西药多用白石脂(即高岭土,或白陶土)作为吸着剂。
121. 禹愈粮(太乙余粮):【禁忌】湿滞泄泻初起者忌用。
122. 石榴皮:【禁忌】内热津液干枯,大便艰难,及初起下痢者忌用。
123. 金樱子:【禁忌】小便不利、泄泻初起者忌用。
124. 骨炭:【附记】木炭与本品性质功用相同。
125. 百草霜:【附记】为烟囱中的墨烟,需为平时烧茅草、杂草者方可用,煤炭灶所结不可用。
促进吸收剂
126. 白术:【禁忌】外感病,热度高,津液消耗,脉数失眠,及急性肠炎初起忌用。【附记】(1)自古相传,公认白术为补脾专药,古称“脾有散膏半斤”,乃指胰而言。(2)又古称“白术补脾,厚朴运脾”,乃指白术催进吸收,厚朴疏通停滞而言。(3)昔时苍术、白术不分,别录于白术之外,另有赤术即苍术,功效略同,惟温燥之力则之。
127. 苍术:【禁忌】阴虚液燥,便秘者忌用。
128. 芡实(鸡头果):【禁忌】大便干燥者忌用。
129. 莲子:【禁忌】大便干燥者忌用。【附记】(1)莲须为涩精药,治遗精带下,每用钱半至三钱,(2)莲房为治带下专药,与龙骨牡蛎配合尤佳。(3)莲心清心、利小便,去烦、安神、止渴,每用一钱至三钱。(4)鲜荷叶清热消炎,兼能发汗。(5)鲜荷梗通气宽胸、通孔。(6)荷蒂止血、止带、止泻,每用二至三钱。
130. 山药:【禁忌】大便干燥者忌用。
131. 薏苡仁(苡米,苡仁):【禁忌】大便干结者,孕妇及津液不足者忌用。【附记】(1)本品含有营养料甚富,易于消耗,为谷食上品。(2)其叶煎服,味清香,与凤尾松叶之气味相同,并有利尿之效。
利胆剂
132. 茵陈蒿:【禁忌】无湿热者忌用。【附记】茵陈梗功效略同。
133. 玉米须:【功效】调中,和胃。为利胆剂,并有利尿作用。
134. 姜黄:【禁忌】体虚者忌用。
另有:龙胆草,大黄,黄柏,山栀,枳实,竹茹,郁金
镇咳剂
135. 杏仁:【禁忌】肺气虚,大便溏泻者忌用。
136. 贝母:【禁忌】胃寒者忌用。【附记】川贝母形小、价昂、效著,宜用于体虚肺痨之咳嗽;浙贝母形大、价廉,宜用于普通有火之咳嗽,其消炎力较川贝为大。
137. 百部:【禁忌】肺热者忌用。
138. 白前:【禁忌】非上气喘急诸症勿用。
139. 前胡:【禁忌】虚弱性之咳嗽忌用;据云又忌猪肉。
140. 枇杷叶:【禁忌】为清凉性镇咳、祛痰剂。肺气虚弱,无痰热者忌用。
141. 款冬花:【禁忌】肺有湿热者忌用。【附记】(1)本植物叶为解毒药,对于服食河豚中毒,煎剂内服,据云有解毒之效。(2)外用可治湿疹、化脓疹。
142. 紫菀:【禁忌】阴虚肺燥,内有湿热者忌用。
143. 马兜铃:【禁忌】苦寒之药,肺寒者忌用。
144. 白果(银杏):【禁忌】内有湿热者忌用。【附记】(1)白果连外皮,用菜油津满100日后,称油浸白果,可治疗肺结核,尚商榷。(2)白果肉接触于皮肤时,能起炎症,并致发疼,故亦可用于皮肤刺激剂。
145. 桔梗:【禁忌】呕吐及咳血者忌用。
146. 远志:【禁忌】急性热性病,及喉痛咳嗽、失血忌用。【附记】单用酒煮,外敷痈疽有效。
147. 天南星(胆星):【禁忌】阴虚热痰患者慎用。【附记】本品生食有毒。处方用“胆星”,乃将南星研末,纳牛胆中而制成者。
148. 白芥子:【功效】通气开胃,多服呕吐轻泻,宣肺气,利寒痰。【禁忌】肺气虚弱、无痰者忌用。
149. 硇砂(硵砂):含有氯化铵。【禁忌】体虚无积者忌用。
150. 苏子(紫苏子):【禁忌】肺虚者忌用。
151. 牛蒡子(大力子):【禁忌】肺气虚者忌用。
152. 射干:【禁忌】中寒者忌用。
153. 旋复花:【禁忌】衰弱星干咳无痰,及大便泄泻者忌用。【附记】有毛必须包煎,如入丸剂,炙酥研末用。
154. 薤白:【禁忌】肺虚咳嗽无痰,及大便泄泻、无热者忌用。
155. 全瓜蒌(瓜蒌):【禁忌】中气虚弱、大便泻泄者忌用。【附记】(1)近世医家每将本品皮与子,分别用之,但仍以合用为佳。(2)根名天花粉,并有生津、催乳功效。
156. 桑白皮(桑皮):【禁忌】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肺气虚、小便过多者,忌用。
157. 海蛤壳(蛤壳):【禁忌】咳嗽因寒者忌用。
158. 浮石(海浮石):含有矽酸,碘、铁、锰、钾等,并有微量的氯化物及铵盐。【禁忌】无痰者忌用。
159. 葶苈子:虚性咳嗽、气喘无痰,及外有感冒星者,皆忌用。
160. 莱菔子:【禁忌】有痰而气虚者慎用。【附记】莱菔叶治喉痛、痢疾,鲜者煎服,有发汗、解热之效。
161. 礞石(青礞石):含有矽酸,有坠痰泄热之效。【禁忌】中气虚弱,及怀孕妇女忌用。
162. 天竺黄:为苦竹、淡竹有病,其节孔中分泌水液,继则干涸凝结之块状物,供药用。【禁忌】无实热痰火者忌用。【附记】(1)本品为竹内液体凝结物,故有清热、化痰之效。(2)现今市上所售,疑似骨质粉末,或葛根粉末制成,其功效殊不可靠。
163. 竹沥:用生淡竹截成尺许,去节,破成四片,架火上炙之,两端有液流出,以碗盛取,供药用。【禁忌】胃寒泄泻者忌用。
164. 马宝:即马胆囊中之结石供药用。【禁忌】中寒湿痰者忌用。【附记】本品据云有止血之效。
165. 猴枣:以猴之胆石供药用。【禁忌】贫血衰弱无热者忌用。
166. 安息香:产于南亚,以木质供药用。【禁忌】贫血衰弱者忌用。
止血剂
167. 阿胶:【禁忌】消化不良者忌用。【附记】(1)烊化冲服,功力较佳,用蛤粉炒成阿胶珠者,效力较差。(2)白明胶又名白阿胶,为无色透明薄片,亦为动物皮熬成,功效与阿胶略同,又为制胶囊之用。
168. 白芨:【禁忌】外感咳嗽带血,及内有瘀热而便血者,均忌用。
169. 藕节:【禁忌】风寒外袭及孕妇忌用。
170. 槐花(槐米):含芦丁。【禁忌】无热性病发炎下血症状,及怀孕妇女忌用。【附记】(1)本经虽载能治目赤、皮肤风热等症,然现今医家多用为治肠出血专药,鲜有用以治他病者。(2)果实名槐角,古方用以治疗子宫疝痛及催生之用。
171. 地榆:【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172. 仙鹤草(金顶龙芽草):【禁忌】外感寒热者忌用。【附记】(1)本品别名金顶龙芽草;马鞭草虽有紫顶龙芽草之别名,但两植物科属不同,形状功效亦各别。(2)又马鞭草为解毒、退热剂。适用于各种急性脓毒性热病、化脓性炎症,专治痈肿、发背、疟疾、痢疾、水肿、胀满、经闭、痞块、梅毒、下疳等症,并有紧缩子宫作用。
173. 旱莲草:养肾阴,乌发鬓,治一切出血。取汁涂眉发,生速而繁,又有乌发之功。【禁忌】胃寒便泻者忌用。
174. 棕皮炭:【禁忌】失血症初起,内有瘀热者忌用。
175. 血余炭:【禁忌】内有瘀热者忌用。
176. 真珠(珍珠):【禁忌】凡病不因组织亏损而起者勿用。【附记】中医昔日谓本品能泄热定惊,殊属不确。
177. 童便:【禁忌】脾肾虚寒者忌用。
178. 侧柏叶:【禁忌】中寒者忌用。
179. 续断(川断):【禁忌】有高热及内热者忌用。
180. 三七:(山漆,金不换):【禁忌】失血症而物疼痛感觉者忌用。【附记】(1)本品有参三七、田三七、野三七之分,入药以野生者较胜。(2)余每服1~2分,则作心跳。云南昆明人,视为补品,常服无碍,想属生理机能不同之故。(3)据云云南白药,亦以本品为主要原料。(4)另有菊科“三七草”,与本品不同。
181. 大蓟:【禁忌】寒瘀阴疽者忌用。【附记】小蓟与大蓟作用相同,惟力较薄,不能如大蓟之有消痈毒作用。
182. 苏木:【禁忌】血虚者忌用。
183. 花蕊石(花乳石):【禁忌】血虚者忌用。
184. 蒲黄:【禁忌】中寒血虚者忌用。【附记】(1)据云本品与麦角有相似之处。
补血剂
185. 皂():为硫酸亚铁。【禁忌】热性病、心脏病、多血质,肺结核有咯血趋向、月经过多者均忌用。服用铁剂时,凡含有鞣酸之茶,及咖啡等均忌用。【附记】(1)铁锈油调外敷,可治恶疮、疥疮,及蜘蛛、蜈蚣咬伤。铁粉内服亦可治贫血、黄疸,并能镇痉,治惊痫。(2)本品在空气中氧化猴成棕黄色,不可用。(3)本品用之过量,能引起肠胃炎,不易治愈。
186. 砒石(信石,人言,砒霜):生者为砒石,炼者为砒霜。砒石成份为砷,砒霜为三氧化二砷。【禁忌】急性充血性炎症忌用。
187. 獭肝:【附记】(1)水獭肝现今药市无真品。(2)肝脏含有丰富维生素,不耐高热,宜生晒研末服之较佳。
188. 龙眼(桂圆肉):【禁忌】风寒感冒,及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者忌用。
189. 何首乌:【禁忌】外感风寒者忌用。【附记】(1)生用有润肠、消肿之功。与黑豆蒸熟用之,滋补之效更著。(2)藤名夜交藤,可治不眠症。
190. 山茱萸(山萸肉):【禁忌】内热及小便不利者忌用。
191. 熟地:【禁忌】邪盛发热、无汗,大便秘者忌用。
192. 鸡血藤:【禁忌】有充血性炎症,发热者忌用。【附记】本品如截断其藤,汁液流出,其色赤似血,取名鸡血藤胶,功力尤佳。
强心剂
193. 樟脑:宜樟树木中所含之挥发性精油制成。【禁忌】失眠症,及津液不足、内有虚热者,皆忌用。【附记】(1)用小量,有强心、健脑、提神、调整呼吸之效。(2)副作用能引起口干、喉痛,身发疹,形似风疹作痒,但为一时性,食少量水果,即可解除;用之过量,必致中毒。
194. 麝香(元寸):【禁忌】孕妇及急性热病初起,以及急性炎症发高热者,皆忌用。【附记】(1)本品香气峻烈,近之则甚臭,远闻之则觉芳香可爱。其整个形状,包皮如囊,小者如金橘,大者如鸡卵,中藏香物之成粒者,名“当门子”;四旁之细粉者,名“散香”。(2)辨别真伪之法:a. 以炽炭火一盆,将麝香少许,弹于炭火上,真者如燃人发,其质暴烈,其香四溢;伪者不但无香,且立成灰炉。b. 当门子泡滚水中,真者依然坚结,伪者完全分化。C. 葱汁浸线,穿针透过香囊,真者葱味消失,伪者反是。
195. 冰片(梅片,龙脑):以树脂析出所凝结之块供药用。含有龙脑松节油等等。退热、生肌、止痛、强心、通窍、平脑。【禁忌】气弱及孕妇忌用。【附记】服之过剂,必致中毒;不宜与酒同服,慎之为是。
196. 万年青(千年?):万年青素类似洋地黄功效。【禁忌】脉实有力者忌用。【附记】(1)本品与广东万年青不同。(2)有毛地黄的作用。(3)亦有其毒性。
197. 蟾酥:含有蟾蜍毒素。【禁忌】急性热病初起、脉数有力者忌用。【附记】(1)本品侵入目部,则赤肿目盲,急以紫草汁洗点即消。(2)入口能使口唇缩紧而麻,犬咬之立见口肿。
198. 附子:乌头之旁根即附子。【禁忌】舌赤少津、口渴心烦者,体温高、脉数有力者,及怀孕妇,皆忌用。【附记】(1)乌头无幼根者,名“天雄”,功效略同,其力更峻。(2)母根及乌头,其麻醉力较著。
调经剂
199. 当归:【禁忌】血热妄行,及崩漏者(因能弛缓子宫)忌用。【附记】(1)故称头止血、身补血,须活血,全用活血,因身部肥大,得滋养料独多之故。(2)本品与生地、麦冬、白芍、玉竹等,皆多汁液,不可炒用。
200. 川芎(芎?):【禁忌】血虚内热、头部充血者忌用。
201. 益母草(茺蔚):【禁忌】无瘀血者,及孕妇台前忌用。【附记】其子名茺蔚子,亦有活血、调经之作用。
202. 艾叶:【附记】艾叶碾成艾绒,供灸科之用。
203. 延胡(玄胡,延胡索,玄胡索):【禁忌】贫血衰弱、舌红无苔,及孕妇忌用。
204. 泽兰:【禁忌】崩漏者忌用。
205. 五灵脂:寒号兽(似蝙蝠)之粪便。含未消化松实脂果,树脂较多。【禁忌】血虚无瘀滞,及胃弱者忌用。
206. 丹参:【禁忌】外感病,及孕妇血少不能养胎者忌用。【附记】(1)古称一味丹参饮,功通四物汤。虽有活血功能,但滋补效用,尚嫌不足。(2)张山雷云:丹参专入血分,其功用在活血行血。内达脏腑,而化瘀滞,故积聚消,而徵瘕破;外利关节,而通经络,则腰腿健。本经所谓益气,别录所谓养血,皆积滞既去,正气自能恢复之意耳。
207. 茜草:【禁忌】贫血衰弱、无瘀滞者忌用。【附记】古方配乌贼骨,治吐血与失血,曾经试用无效。
208. 牛膝:【禁忌】男子精关不固、女子月经过多,及妊娠时忌用。【附记】俗称产于怀庆者有强壮性,产于四川者有沉降性,其实功效大略相同,不必强分。
209. 血竭:以紫铫树治树脂供药用。紫红色,树脂结晶。【禁忌】经来过多,及孕妇忌用。
210. 郁金:【禁忌】贫血心脏衰弱、舌赤无苔,及孕妇忌用。
211. 干漆:干燥之漆树汁供药用。【禁忌】胃弱血虚者忌用。【附记】本品行瘀之效甚著,故仲景“大黄蟅虫丸”方用之。
212. 刘寄奴:【禁忌】血虚者忌用,过用令人吐利。【附记】本品为宋武帝刘裕所发现,裕小字寄奴,故名。
213. 乳香:产于土耳其地中海的树脂。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214. 没药:【禁忌】经来过多,及孕妇忌用。
215. 三棱(荆三棱):【禁忌】孕妇,及心脏病、气血虚者,均忌用。
216. 莪术(蓬莪术):【禁忌】无淤积者忌用。
217. 桃仁:【禁忌】胃肠机能衰弱、大便泄泻者忌用。
218. 红花: 【禁忌】无瘀者忌用。【附记】产于西藏者为藏红花,功力较强。
219. 虻虫:即牛身上之寄生虫。【禁忌】无瘀者忌用。
220. 水蛭(蚂蝗):【禁忌】失血病,及孕妇忌用。【附记】凡被水蛭咬伤者,止血不易。有抗凝血作用。
221. 蟅虫(土鳖虫,地鳖虫):【禁忌】无瘀者,及孕妇禁忌。
222. 穿山甲:【禁忌】凡痈疽已溃、体虚者忌用。
223. 赤芍:【禁忌】妇人胎前及血虚者忌用。【附记】古代赤芍与白芍不分。惟赤芍性瘀力较著,故能行血、通经,破坚积、疝瘕;白芍和缓神经之力较著。
224. 卫矛(鬼箭羽):破陈血,能落胎。【禁忌】无瘀者,及孕妇禁忌。
子宫收缩剂
225. 贯仲(贯众,凤尾草):【禁忌】虚寒泄泻,积无虫积者忌用。【附记】或谓本品之大头瘟有效。
另有:紫河车,何首乌,山茱萸。
催乳剂
226. 王不留行:利乳窍,通经,行血,诸疮痈肿。『禁忌』外感者忌用。
227. 草棉子:即棉籽。【附记】西药中的催乳剂,由草棉子制成者多。
228. 通草:催乳利尿。【禁忌】寒湿者忌用。
229. 冬葵子:下乳,通淋泄浊,养胃津,利水道。【禁忌】溲多便溏者忌用。
230. 漏芦:【禁忌】中气虚者忌用。
激性剂
231. 鹿茸:【禁忌】阴虚烦躁,神经兴奋者忌用。【附记】(1)鹿茸系新生之鹿角尚未形成者,又名血片,功能兴奋、强壮神经,壮阳、补脑,多服能使头重、目赤、鼻衄。(2)生鹿角治体温低降、腰脊冷痛、阴疽残块不化,溃后脓水稀薄,及虚寒经闭等症。(3)鹿角霜——即鹿角挫成细末,功力较差。鹿角胶用胶煎熬耳成,功效较优,并能止血,多服能使脊柱内有热气上冲。(4)鹿筋、鹿肉、鹿胎等皆能补阳,可作食馔。
232. 海狗肾(腽肭脐):味咸,大热。补精壮阳。【禁忌】性欲亢进者忌用。【附记】黄狗肾(须连睾丸同用)与本品功效略同。
233. 桑螵蛸:补精固涩,壮阳缩小便。【禁忌】肝肾有热、性欲亢进,及小便不利者忌用。
234. 枸杞子:【禁忌】性欲易于冲动者慎用。【附记】(1)产古甘州者,力胜,故又名甘枸杞。(2)地骨皮即枸杞之根,性寒。(3)叶名天精草,味苦性凉,清心肺之热,但力弱,仅可代茶解渴。
235. 补骨脂(破故纸,婆固脂):种子入药,辛而大温,色黑。【禁忌】阴虚有热。大便秘结者忌用。
236. 巴戟天(巴棘):【禁忌】脑充血,及性欲旺盛者忌用。
237. 淫羊藿(仙灵脾):【禁忌】脑充血,及失眠者忌用。
238. 肉苁蓉:【禁忌】胃虚便溏,及性欲易动者忌用。【附记】用时漂净,或酒中浸一夜,洗净用。
239. 锁阳:【禁忌】性欲易动,及便溏者忌用。
240. 菟丝子:【禁忌】大便燥结者忌用。【附记】菟丝饼即菟丝子浸酒煮烂,结成饼状者,功用相同。
241. 沙苑蒺藜(潼蒺藜):产于潼关故名潼蒺藜。【禁忌】阴虚有火者,即孕妇忌用。
242. 阳起石:含矽酸镁、矽酸钙等。【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243. 仙茅:【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244. 蛇床子:【禁忌】肾火易动者忌用。
245. 雄蚕蛾:【禁忌】性欲旺盛、遗精淋浊者忌用。【附记】宜取未经交配者有效,已经交配者少效。
246. 韭菜子:【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附记】韭菜叶亦有兴奋之力,在肠内并有消毒作用,可治肠炎下利。
利尿剂
247. 猪苓:生于枫树根菌类,黑褐色如猪粪,故名猪苓。【禁忌】小便过多者忌用。【附记】本品除利小便之外,无和脾胃功能,故补剂以茯苓配合,而不用猪苓。
248. 茯苓:产于云南较佳名为云苓,松根周所真菌类。【禁忌】小便过多者忌用。【附记】(1)报根生者名茯神,可用以安神。其外围带色之皮,名茯苓皮,可用于利水消肿。(2)本品产于临安、于潜者,名种苓,功力较差。
249. 泽泻:【禁忌】小便过多者忌用。
250. 车前子:【禁忌】小便过多、大便秘结者忌用。【附记】(1)历来本草指本品有明目益精之效,实际不确。(2)车前草有清血热、利小便、止血、明目、镇咳之效,鲜者为佳。(3)利尿之药如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功效略同,但茯苓能和脾胃,安心神;猪苓能清利膀胱湿热;泽泻能止渴,兼能泻肾火;车前子能止大便泄泻,此功效区别之大概也。
251. 滑石:【禁忌】小便过多者忌用。
252. 淡竹叶:【禁忌】小便过多者,即孕妇忌用。
253. 灯芯草:【禁忌】无热而小便通利者忌用。
254. 茅根:【禁忌】中寒溲多,及口不渴者忌用。【附记】茅花功用与茅根相同。
255. 防己:分木防己与汉防己。【禁忌】胃寒脾虚、消化不良者忌用。【附记】俗谓木防己专风,汉防己专水,实际上似无此限制。
256. 木通:【禁忌】小便频数、遗尿滑精、孕妇忌用。【附记】古之通草,即今之木通;今之通草,即古之通脱木,有利水、通乳之效。
257.地肤子:【禁忌】内无湿热、小便过多者忌用。
258.萹蓄:【禁忌】溲多者忌用。
259.石苇:【禁忌】小便通利者忌用。
260.瞿麦:【禁忌】孕妇忌用。
261.冬瓜子:化痰热,益脾,利水。【禁忌】寒痰咳嗽者忌用。【附记】冬瓜皮利尿作用尤佳,适用于肾脏炎。
262.海金砂:【禁忌】体虚无实热者忌用。
263.蝼蛄:【禁忌】体虚泄泻者忌用。【附记】蝼蛄自腰以下用之,利小便功效卓越。1~3枚。
264.萆薢:【禁忌】肾虚者忌用。【附记】(1)本品有缓解梅毒之效,但须用数两,与银花、土茯苓等久服方效。(2)服汞后,四肢拘挛,本品与土茯苓均可治之。(3)无刺为萆薢,有刺为菝葜。
265.商陆:【禁忌】气虚水肿者忌用。
266.葫芦瓢:【附记】阴寒水肿者无效。
267.蟋蟀:利小便,治水虫,催产。【禁忌】虚症忌用。
268.丝瓜络:化湿热,通络,利水消肿,解毒。【附记】本品能伤津液,须与生津之药配合使用之。
269.泽漆:【禁忌】体虚者忌用。【附记】本草载其功效与大戟相近,用者慎之。
尿防腐剂
270. 白檀香:【禁忌】痈疽溃后多脓者忌用。
271. 荜澄茄:【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止尿剂
272. 覆盆子:【禁忌】小便不利者忌用。【附记】本品减少小便之力较显,固精之力则差。
273. 木瓜:止尿,疏筋止痛。【禁忌】外感者忌用。【附记】世传“虎骨木瓜久”治疗慢性关节痛有效,但初起者忌用。
止尿剂:菟丝子,桑螵蛸,沙苑蒺藜,石菖蒲,益智仁,五加皮,山茱萸。
兴奋剂
274. 酒:【禁忌】喉痛、目赤、淋病、痔疮、外科急性炎症等,皆忌用。
275. 茶:【禁忌】胃寒、失眠者、多尿者,及睡前,均忌用。【附记】(1)本品含茶色素鞣酸,宜用滚水泡之,约十分钟后饮之,有兴奋健胃之作用;若泡之时间过久,鞣酸溶解,反能妨碍消耗。(2)外用敷痔疮,能收敛、消炎。
276. 番木鳖(马钱子,马前子,木鳖子):【禁忌】失眠、遗精者忌用。【附记】另有一种土木鳖,为疮痈肿毒外治药,醋磨调敷,有止痛消肿之效,不作内服用。
277. 苏合香:【禁忌】高热及神经兴奋者忌用。
麻醉剂
278. 罂粟(鸦片):【禁忌】风寒初起,及便秘者忌用。【附记】中医习惯上只用罂粟壳。
279. 乌头:外用最初刺激知觉神经,感觉疼痛、发痒,随后即知觉麻痹,运动麻痹。抑制呼吸心跳中枢。【禁忌】心烦口渴、脉数有力者忌用。【附记】(1)古方用乌头多为治风而设,与补药配合甚少,盖利用麻醉之特长,麻痹心脏、降低血压、弛缓肌肉,服之过量必致死亡。(2)草乌头功效略同,而性更峻,用之慎之。
280. 白芷:【禁忌】血虚有火者忌用。
281. 细辛:【禁忌】阴虚内热、口干烦渴者忌用;肺有热者,绝对忌用。【附记】本品能麻醉呼吸中枢,服之过量必致呼吸停止而死,不可不慎。
282. 藁本:【禁忌】阴虚内热头痛者忌用。【附记】(1)本草云:本品煎洗疥癣有效。(2)其子名藁本子,主治四肢风邪。
283. 曼陀罗(洋金花、风茄花):含莨菪碱等。【禁忌】津液不足、咽喉干燥,及心脏衰弱者忌用。【附记】服后咽喉极端干燥,过量能使人发笑、狂走。
284. 闹羊花(羊踯躅):【禁忌】同曼陀罗。【附记】据云羊如误食本品,则踯躅而死,故又名羊踯躅。
285. 莨菪(天仙子):【禁忌】中气虚弱者忌用。【附记】过量服用,能发生目眩、头晕,昏沉如醉状,至于死亡。
镇静剂
286. 朱砂(辰砂):成分为硫化汞。【禁忌】心脏衰弱者忌用。【附记】本品多与琥珀合用。
287. 琥珀:松脂入地年久化石者。【禁忌】血虚有热、津液不足者忌用。
288. 酸枣仁:【禁忌】嗜睡者忌用。
289. 云磁石(磁石,吸铁石):【禁忌】中气下陷者忌用。
290. 石决明:【禁忌】心脏衰弱、体温低降者忌用。
291. 白附子:【禁忌】急性热病高热者忌用。【附记】本品与附子并非同一植物。
292. 辛夷:【禁忌】内热甚,及汗多者忌用。
293. 紫贝齿(紫贝):含有钙盐。【禁忌】外感无汗者忌用。
294. 天麻(明天麻):【禁忌】寒湿头疼者勿用。【附记】镇静之效可疑。
295. 白僵蚕:【禁忌】贫血衰弱者忌用。
296. 钩藤:【禁忌】虚寒症者忌用。
镇痉剂
297. 蜈蚣(百足):【禁忌】服后咽喉干燥异常,故阴虚内热者忌用。
298. 白花蛇(蕲蛇,白蛇,百步蛇):【禁忌】外感风邪者忌用。【附记】其所蜕之皮成龙衣,有祛风、杀虫之效,治疮毒、疥癣、目翳等症。
299. 全蝎:【禁忌】阴虚内热、神经瘛疭者忌用。
300. 壁虎(守宫,蜥蜴,天龙):【禁忌】无痉挛性症状勿用。
301. 蝉蜕(蝉衣,蝉退,蝉壳):【禁忌】心脏衰弱、体温低落者忌用。
强壮剂
302. 人参:【禁忌】胸闷痰多、恶寒身热无汗者忌用。【附记】(1)孩儿参,即人参之小者,功效略同,但力弱。(2)太子参即产于南京者。(3)西洋参即产于欧美者。(4)参叶能生津液。(5)参须即人参之尾,力小。(6)参芦能催吐。(7)珠儿参,亦为人参同科植物,但作用不同。
303. 党参(潞党参):原产于故潞州,即上党(今山西长治县等地),故又名潞党参。【禁忌】外感无汗者忌用。
304. 黄芪(黄耆):【禁忌】外感初起,气急、胸闷、饱胀者;又消化不良、脉洪有力、阳症实症者,均忌用。【附记】黄耆皮功效较弱。
305. 黄精:【禁忌】消化不良、痰多便泻者忌用。【附记】能作食品充饥,有滋养之效。本草称久服本品轻身能飞,未免幻想。
306. 萎蕤(玉竹,葳蕤):【禁忌】热性病初起者忌用。【附记】本品功效与黄精大致略同;惟本品含有胶质,兼有止血、止泻之效。
307. 白芍:【禁忌】恶寒无汗,及胃寒便泻者忌用。【附记】(1)伤寒论太阴篇云:“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此为胃寒者忌用白芍之根据。(2)白芍赤芍功效同中有异。惟赤芍性瘀力较著,故能行血、通经,破坚积、疝瘕;白芍和缓神经之力较著。
308. 胡桃:【禁忌】咳嗽初起,及泄泻者忌用。
309. 大枣:【禁忌】牙痛、便秘、腹满者忌用。据云不可与葱、鱼同食。【附记】(1)大枣经化学家证明:内含钙质甚丰,在体内能使细胞膜保有适度的渗透压,使各部组织尽其应有的功能,尤以神经、心脏、肌肉为甚。
310. 鸡子黄:【禁忌】急性充血性热病,及炎症初起忌用。【附记】(1)本品内含有卵黄素等,故亦用为戒烟药。(2)鸡子白有清热、消炎、保护粘膜之作用。食物中毒时,急用鸡子白30枚生灌之,多服温水探吐,既能防护粘膜免受毒物之刺激,复能减少毒质之吸收,为救护误吞毒物之要药。配黄柏、大黄等,治急慢性尿道炎,皆有特效(3)鸡卵壳皮,生用,敷创伤溃疡,有生肌、收口、防腐之效,外用作止血、生肌剂更佳。
311. 白木耳:【禁忌】外感病初起忌用。【附记】本品有麦冬之润而不寒,有玉竹之甘而不腻,故视为补益上品。
312. 蛤士蟆:【禁忌】外感病初起忌用。【附记】可为鱼肝油之代用品。
313. 燕窝:分官燕及毛燕两种:官燕色白,少毛品佳;毛燕色灰黑,多毛。【禁忌】急性热病初起忌用。
314. 荔枝:【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附记】荔枝核功能散寒湿积气,专用以治疗疝痛,多与橘核等配合用之。
315. 饴糖(麦芽糖):以米麦等富含淀粉之物,加麦芽使之糖化而成饴糖,供药用。【禁忌】中满牙痛者忌用。【附记】误食稻芒,简便方法用饴糖食之;鱼骨梗喉,肘后方用饴糖吞之;误食钱物,外台方用饴糖一斤常食之;服药过剂闷乱,千金方用饴糖食之;中草乌及天雄、乌头毒,圣济方用饴糖解之。
316. 野百合:外感恶寒,及便秘者忌用。
317. 海蜇:消炎,滋养,和中。
318. 蛤蚧:【附记】各家本草皆盛赞本品之功,余迭经试用,殊无功效,惟引起目赤而已,用者审之。
319. 胡芦巴:【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320. 冬虫夏草:【附记】昔时医家认为本品夏日成草,冬日为虫,为有阴阳双补之益。按之实际,乃草本寄生虫之故,对于人体殊少裨益。余旅川时,曾尝试多次,概无效果,特为说明。
321. 柏子仁:【禁忌】便溏者忌用。【附记】与酸枣仁功效略同,能敛汗、生津。
322. 女贞子:退虚热,生津液,止遗精,乌发鬓,补中等等。【禁忌】感冒初起,及胃寒谢谢者忌用。
323. 十大功劳(功劳叶):生津止渴,固精凉血。【禁忌】感冒初起,及胃寒者忌用。【附记】本品与枸骨虽均有猫儿刺之别名,但枸骨系另一种,不可混用。
324. 骨碎补(猴姜,毛姜):治劳伤,续筋骨,坚腰脊。【禁忌】风寒外感之痹痛,及阴虚内热者忌用。【附记】根似猴,状如姜,故亦名猴姜;又因根似姜,生茸茸之毛,故又名毛姜。
325. 虎骨(虎胫骨):辛温燥。【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附记】虎睛能镇心神、定惊痫。
326. 五加皮:【禁忌】内热、小便不利者忌用。【附记】本品以南五加皮为有效,北五加皮则有毒性。据赵炽黄氏云:常服北五加皮酒,往往因中毒而殒命。
327. 狗脊(金毛狗脊):肾虚有热、小便不利、口苦咽干者,均忌用。
328. 杜仲:【禁忌】内热血燥者忌用。
329. 桑寄生:【禁忌】目翳者忌用。【附记】桑枝有祛风、通经之效,亦可治关节痛,用量三钱至一钱。
330. 钟乳石(鹅管石,石笋):适用于肺结核、咯血、吐血、衰弱性咳嗽。【禁忌】肺热失音者忌用。
331. 云母石:【禁忌】外感症,及急性热病忌用。
清凉生津剂
332. 芦根:【禁忌】大便溏泻者,及喉痛者忌用,下寒者,及疮痒外症者亦忌用。【附记】本品可为鱼、蟹、河豚中毒之解毒剂。
333. 花粉(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禁忌】口不渴,或虽渴而喜热饮者忌用。【附记】别录谓能通月经,事实上殊不尽然。
334. 石斛:【禁忌】热性病初起,或热甚,舌苔厚腻、腹胀者忌用。【附记】著名方剂有“石斛夜光丸”。
335. 生地:【禁忌】舌苔厚腻、消化不良、脘闷,及大便溏泻忌用。并忌铁器。【附记】能妨碍消化作用,多用尤甚,吸收不易,姑且少量。
336. 玄参(黑参,元参):清凉,生津,凉血。【禁忌】痰多便溏忌用。【附记】滑肠力颇大,吴鞠通氏用生地、玄参、麦冬,名《增液汤》,功专滑肠通便。
337. 沙参:【禁忌】外感初起、无汗者忌用。【附记】本草称沙参清肺热,余迭经试用,殊属不确。沙参有补肺之力,其作用较人参为弱,凡肺弱无力之症,用之多效。惟外感初起无汗者,本属忌用,但脉弱无力,与防风、苏叶配合用之,亦多捷效,古方《参苏饮》方意,足资取法。切勿泥于清肺之说,致良药无应用之机会。惟南沙参功效不确,用亦无功。
338. 天门冬:【禁忌】便溏者忌用。
339. 麦门冬:【禁忌】舌苔厚腻,及痰多者忌用。【附记】本品之滋养滋养较天门冬为胜。
340. 龟板:【禁忌】有高热者、消化不良者、脉沉细而迟者、胃寒者,均忌用。【附记】(1)龟板熬胶则成龟板胶,有滋养、止血之效。(2)与鹿角胶合用,名《龟鹿二胶》,为阴阳平补之品。
341. 鳖甲:【禁忌】恶寒脉弱者忌用。【附记】(1)本品专治往来寒热,久疟成母(脾脏肿大),优有捷效,可熬膏用。(2)熬膏为鳖甲胶,有滋阴、解热、止血之效。
342. 胖大海(海南子,安南子):【禁忌】风寒症忌用。【附记】本品吸水过多,只可泡汤,不可入煎剂。
343. 柿霜:【禁忌】胃寒者忌用。【附记】(1)幼儿口疮用之最宜。(2)柿有开胃、止便血、清胸中烦热、治肺热咳嗽等功,并能降低血压。(3)柿蒂能治呃逆,多配合丁香用之。
344. 甘蔗:【禁忌】脾胃虚寒、无热者忌用。
345. 荸荠:【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346. 橄榄(青果):生津液,治烦渴,治咽喉痛。
变质剂
347. 雄黄:含有三硫化二砷。【禁忌】脾虚泄泻者忌用。
348. 土茯苓:祛风湿,疗恶疮,健脾胃,治梅毒,痈肿,拘挛骨痛。【禁忌】无梅毒者忌用。【附记】(1)俗传忌茶,实际不必拘执;或谓本品能解轻粉及银朱毒。(2)菝葜与萆薢及本品,皆系同种属之物,功用亦多近似。
349. 大枫子: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多外用。内服易发恶心呕吐。『禁忌』阴虚者忌用。
350. 苍耳子:【禁忌】体虚者忌用。
351. 海藻:【禁忌】胃寒者忌用。【附记】(1)昆布与海带之主要成分、功效等,与本品大致相同。(2)俗传本品与甘草相反,不可同用。
352. 紫菜:治瘿瘤,脚气。【禁忌】胃寒者忌用。
353. 水银:杀虫,治疥癣,驱梅毒。【禁忌】有大毒,不可内服。【附记】(1)红升丹、白升丹皆以本品为主要药品。(3)内服如见口肉齿龈腐烂,触之出血,肿痛异常时,则宜停服,用大剂甘草、银花汤内服,并漱口解之。
脏器治疗剂
354. 紫河车(人胞,胞衣,胎盘):【禁忌】内有实邪者忌用。【附记】脐带处方名“坎炁”,古人用为解毒剂药,治脐风、惊痫、虚劳盗汗、喘咳等症。
皮肤刺激剂
355. 斑蝥(斑猫,斑蚝):【禁忌】本品剧毒,务须慎用。肾脏及泌尿系统有炎症者忌用。【附记】(1)服斑蝥多量,能使尿道发炎,下血块,用黄柏煎汤,冲鸡子白可解之。(2)半品刺激作用,不如白芥子迅速,然毒性猛烈,则远过之,刺激皮肤破溃,不易收口。(3)本品之尘粉,误入眼中,能使角膜溃疡,不可不慎。
356. 毛茛:【附记】古称本品多生水旁,人误食之,狂乱如中风状,或吐血,可用甘草汁解之。
收敛剂
357.龙骨:【禁忌】感冒症初起、寒热无汗者忌用,痢疾初起亦忌用。【附记】(1)龙骨生用安神力较大,煅用收敛力较大。(2)龙齿镇静之力尤胜,专治怔忡、心悸、不眠、头晕、惊烦等症。
358.牡蛎(牡蛤):【禁忌】胃酸缺乏,及热性病无汗者忌用。【附记】本品生用,清火平肝之力较著;煅用,解酸收敛之力较著。
359.密陀僧:为氧化铝。止血,杀虫,消积,治诸疮。
360.猬皮:无痔阴蚀下血,血汗不止。
消毒剂
361.硼砂:【附记】(1)本品含漱之力,不如柑橘汤;洗眼之力不如黄连水。(2)硼砂邪天然矿物,内含杂质颇多,不宜内服。
362. 马齿苋:【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363. 桉树叶:适用于各种不收口之化脓病症。外洗或湿布包裹之,有卓效。【附记】本品一般药市无出售,须向产地设法采购之。
缓和剂
364. 甘草:【禁忌】呕吐、胸满、痞闷、腹胀等症,皆忌用。【附记】(1)本品独用多用,有轻吐轻泻之作用,故古代医家认为有解毒之效。(2)生者清火利咽,炙者中和调味。节能消肿疡,梢可治茎痛。(3)人中黄为甘草粉装入竹筒内,一端有竹节,一端用新布塞紧,浸入人粪中,数月后取出,破竹漂晒后供药用,有清热、解毒之效,可治小儿疹后、痘后之余毒未清,积湿热、疮疡、疥癣等症。另有:白芍、大枣、饴糖、蜂蜜、柿霜。
驱虫剂
365. 使君子:【禁忌】无虫积者忌用。【附记】本品驱虫有奇效,多服久服决无中毒之虞,以清晨空腹感觉饥饿时,适宜食之,效验著。如服之过量,能引起呃逆,甚则呕吐,不可不知。
366. 苦楝皮(川楝子):有驱蛔虫、蛲虫之效。【禁忌】贫血虚寒、大便稀溏者忌用。【附记】(1)苦楝皮功效玉苦楝子相同,有驱蛔积蛲虫之作用。(2)苦楝根泻湿热、杀虫,治恶疮、疥癣有效,酒浸涂擦;胃寒忌用。根白者佳,根赤者有毒,不入药。
367. 鹤虱:虫积腹痛,疳积胀满。为蛔虫蛲虫除剂。【禁忌】无虫积者忌用。
368. 槟榔:【禁忌】气虚便秘者忌用。【附记】(1)越南人视本品为日常食物,因地方风土习惯之各不相同也。(2)大腹皮虽玉槟榔为近缘植物取其果实外包织纤毛冠行之皮,供药用,但主治性能各别。其性辛温。能下气,行水,宽中,疗腹胀,散气滞,治脚气浮肿、恶阻胀闷。
369. 雷丸:杀三虫,逐毒气。【禁忌】无虫积者忌用。【附记】本品入煎剂则效减。多用常服,有中毒之虞。
370. 南瓜子:驱绦虫。
371. 藤黄:树脂。【附记】本品有毒,过量必致死,不可不慎。外用点即落,为俗传秘方。
372. 阿魏:胶性树脂。【禁忌】中虚便溏者忌用。【附记】本品臭气逼人,伪品充斥,用之宜慎。
373. 榧子:润肺,止咳,消痔杀寸白虫。
374. 芜荑仁:【禁忌】无虫积者忌用。【附记】多服能令人落发。
375. 胡粉:以铅制成之白粉。
376. 硫磺:【禁忌】内热者忌用。
377. 川槿皮:以树皮入药。本品研末酒浸,涂擦癣疮,有止痒之效。【附记】土槿皮乃他省所产者,功效较差。
378. 海桐皮:【禁忌】无风寒湿邪者勿服。
379. 白鲜皮:祛风湿热毒,疗疥癣恶疮。
截 疟
380.常山(鸡骨常山):【禁忌】寒热不分,似疟非疟者忌用。【附记】蜀漆为常山之苗叶,味辛臭,亦能截疟,功效较峻。
381.鸦胆子(鸦蛋子,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气味浓烈,入胃易致呕吐,对胃肠有刺激性,故宜装入胶囊内吞之,或用龙眼肉胞吞。化湿热,通积滞,治赤痢,诸痔。【禁忌】胃寒者忌用。
其他及补遗
382. 败酱草:【禁忌】贫血衰弱、体温低降者忌用。
383. 山慈姑:清热解毒。
384. 秦皮: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385. 升麻:【禁忌】呕吐及便秘者忌用。
386. 绿豆:【禁忌】胃寒便泻者忌用。【附记】绿豆衣亦有清热解毒功效。
387. 蜂房:惊痫瘛疭,寒热邪气,癫疾蛊毒。【禁忌】痈疽已溃者忌用。
388. 威灵仙:祛风湿,痰滞,利关节。【禁忌】贫血衰弱性关节痛忌用。
389. 千年健:【禁忌】阴虚内热者慎用。
390. 秦艽:【禁忌】虚寒泄泻,及结核性骨蒸老热忌用。
391. 密蒙花:【禁忌】非目疾者罕用。
392. 谷精草:适用于头风痛,目盲翳膜。【禁忌】无风热者忌用。
393. 决明子:【附记】草决明即青葙子,与本品不同,有去皮肤热,及清肝、明目之用。
394. 夜明砂:蝙蝠之粪。
395. 甘松:理气郁,醒脾胃。【禁忌】内热者忌用。
396. 萱花(金针菜):利湿热,消湿。
397. 豨莶草: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禁忌】无风湿者忌用。
398. 玳瑁:翳背甲入药。解毒安神,潜阳熄风,清热。【禁忌】凡虚寒症忌用。【附记】本品于著名方剂《局方至宝丹》曾用之,为镇静安神之用。
399. 松香(松膏,松脂,松胶):【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