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李致重:中医复兴梦

已有 3119 次阅读 2019-10-15 18:22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医复兴, 振兴, 现代化 |文章来源:转载

 

李致重曾任《中国医药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期刊出版部主任和软科学研究学组主任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月犁文化讲习所系列讲座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一直坎坷。从1912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到1929年余云岫发起的“废医存药”废止中医案,到建国以后,王斌和贺诚制定的一系列取缔、灭绝中医的政策(包括合法行医要学西医,如果通不过西医的考试,就没有行医资格;取缔师带徒;取消中医学校等)。后来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及时发现,中医药才又迎来了建国以后大发展的局面。1982年崔月犁先生担任卫生部部长,克服一切阻力,做出了对中医药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决议(将发展中医药写入《宪法》;主持衡阳会议探讨中医院校的教育问题;主持为中医界的冤假错案平反)。2006年,方舟子、张功耀掀起了“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倒中医运动,给本来就发展艰难的中医药狠狠一击。现在国人已经开始觉醒,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正面临全民认识、全球认同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崔月犁部长之子张晓彤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号召中医界有志之士,成立了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旨在弘扬真正的文化。而大型系列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对月犁文化讲习所的一系列讲座进行了全程的拍摄,获得了珍贵的独家资料。值此《千年国医》官方微信公众号“纪录中医”一周年之际,特推出月犁文化讲习所系列讲座,以期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的中医药文化内涵,热爱中医药,了解中医药,弘扬和发展中医药。

摘要

以西医的观念与方法促使中医科学化的偏见,即中医西化。20世纪50年代,这一偏见通过组织、人事、计划、经费、管理等措施,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上牢牢地固定了下来。其实质是“科学对科学的误解,文化对文化的摧残”,是当代最典型的一桩“文化错案”。它直接导致了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的严重扭曲和解体,并困扰中医健康发展至今。

讲座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世界范围内唯一达到成熟科学水平的传统医学。而与全球化的西医相比,其科学观念、概念范畴、理论思维也各不相同。倘若把中医比作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是其根,《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基础科学体系是其本,《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是其主要枝干,而内、外、妇、儿各科的治疗及其方剂、药物等,则是其分枝、花叶与果实。

在西学东渐的一百多年里,中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灾区。尤其是近五十多年来,在尚未从哲学、科学的源头明辨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与属性的情况下,却受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中医陷入中医西化的误区,而且至今不能自拔。这是人类文化科学史上罕见的特例,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文化错案。其典型的特点是,文化对文化的误解,科学对科学的摧残。数十年来,这一文化错案在现代化、规范化、发展、创新等口号的包装下,已经突显出不容忽视的严重后果。它直接导致了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以及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全方位的扭曲和解体。

一、告别中医西化是实现中医复兴梦的第一步

没有哲学思想,就不会有中医基础科学;没有中医基础科学,就不会有中医临床技术规范。脱离了临床技术规范的中医,必然要朝着两千多年前经验疗法的方向倒退。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使命和第一选择是,为了实现中医学的全面复兴,就必须遵照中医内在的科学规律,恪守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明智、果断地告别中医西化。

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走向没落的清王朝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双重危机。李鸿章将这种双重危机称之为“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急于应对中,中国人同时患上了民族文化自卑症。随着愈演愈烈的民族文化自卑症的蔓延,在中国人的眼里,物质、利器,以及生产物质、利器的近代科学与技术,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哲学等,在一次又一次的鞭挞、批判中,逐渐地被人们疏远了,淡忘了。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全面反传统”、“砸烂孔家店”的呼声中,所要请进来的西方科学,当然就是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

我们不反对“以夷制夷”,也不反对引进西方的近代科学。但是在处理内外交困的双重危机时,更需要历史与全局的智慧和胸怀。这种智慧和胸怀是,在面对目前的选择时,应该从历史的维度看当下;在面对彼此的兴衰时,需要从整体的维度比长短。

尽管我们今天对于西方近代科学,不仅全盘接受了,广泛普及了,而且彼此的差距,也正在迅速地缩小。但是不论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还是站在历史的今天来看,西方近代科学既不是西方科学知识的全部,也不是中国需要引进的外来科学知识的全部,更不代表人类科学知识的全部。况且,中国不仅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学知识。中国的中医,就是其中的一项。

顽固的中医西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为这一“文化错案”付出了历时五十载,上下三代人的沉痛代价。在导致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全方位的扭曲和解体的同时,也使中医教育、科研、临床事业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其中,中医教育上的问题最多。

1998年,湖北中医药大学李今庸教授撰文疾呼:“四十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200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焦树德在《光明日报》撰文质疑:“中医学院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吗?”200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一项研究表明,几十年来全国95%以上的中医科研项目,是西化中医方面的课题。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各大中医院里中药饮片使用率,仅占医院全部用药的10%。近几年来,偏离中医自身科学与技术体系的临床治疗经验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有资料统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部处方平均用药不足五味,因为其组方严谨,与病机丝丝入扣,故疗效卓著。当今中医一张处方开出的药物,平均为张仲景的四倍以上,动辄二三十味,三四十味的处方也不在少数。但因为思路不清晰,辨证不准确,组方不够严谨,用药过于杂乱,而导致临床疗效普遍下降。一切具有文化科学责任感的人,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年,一些顽固坚持近代科学主义态度的人,有的声称中医是伪科学,有的叫嚷要告别中医。这种是非混淆、阴阳颠倒的局面,难道与我们自己制造的“文化错案”能脱离关系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纠正这一“文化错案”时机正向我们走来。文化自觉,科学自觉的趋势,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正在成为纠正这一“文化错案”的主体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其一,中医的临床诊疗技术,与中医的基础科学理论日渐脱离;中医的临床治疗水平,正在朝着早期的经验疗法的方向不断倒退。其二,西医的基础科学理论,不可能实现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相互对接,不可能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其三,中医与西医的基础科学理论不同源,不同轨;半个世纪的中医西化,原本是一个“不可能被西化的中医西化”的怪圈。这一些认识,都在催生着中医文化与科学的自觉,都在积蓄着告别中医西化的力量。

二、告别中医西化后实现中医复兴梦的战略任务

从复兴中医到人类未来的医学革命,这是历史对中华民族的惠顾与重托,也是当代整个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战略任务,大体有五个方面。概括起来,叫做定向、复兴、重组、创建、革命。

第一,定向就是以中医内在的学术特点为根据,确立中医科学发展观,定向中医的未来。

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中医是唯一具有成熟的基础科学体系和临床技术体系的传统医学。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地区)里,中国是唯一具有中西两种主流医学科学体系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更是我们应当倍加珍惜的。联系到中医的科学原理和上述十条公理性原则,中医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是:按照我国《宪法》精神与卫生工作总方针的规定,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中医的基础科学体系和临床技术体系为核心,全面复兴中医中药,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几十年来,我们以事业代替学术,以行政方式推动中医发展的做法,不符合中医的科学发展观。我们为此付出了历时五十载,上下三代人的沉痛代价,换来的却是中医学的严重西化。所以彻底告别中医西化,彻底推倒阻挠中医发展的这一文化错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项战略任务。

第二,复兴指的是告别中医西化之后,以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为核心,实现中医的全面复兴。

复兴中医,就是要重铸中医之魂。这个魂,就是中医的基础科学体系与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几十年来,我们在西化中医的过程中把中医的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严重地扭曲了,肢解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把中医经验化、污名化了。对于这种伤筋动骨的灾难性破坏,需要有“将中医从根求先起的”决心和毅力。况且,中医的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不仅是中医学的生命线,而且是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在我们今后面临的五项战略任务里,复兴中医是重中之重,根本的根本。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重组就是以改革开路,实现中医教育、科研、医疗以及中药的现行体制的重组。

在中医管理、科研、教学、临床方面,比如,加强中医科学学与软科学研究,提高中医的决策与管理水平;尽快叫停西化中医的科学研究,以科学学研究为龙头,带动中医的学术研究;从建立中医教育特区或者开设教育改革试点起步,逐步改进或重组中医教育体制;深入展开中医临床队伍的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的大补课,以提高辨证论治的临床技能。在中药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比如,建立以地道化生产为基础的,与工农业同等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恢复原国家药材公司的建制,对中药材与中成药的质量、流通、调配实行全面的国营;按照中医与中药的具体特点,完善中药的管理制度、标准等。

第四,创建是在中西医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创建中国特色的,中西医临床优势相互配合的医疗卫生新体制、新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体两种主流医学的国家,中西医临床优势相互配合,注定只能在中国逐步开展。基于上述讨论,中西医配合的含义是:中西医工作者相互合作、中西医学术相互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实践过程。随着中医的全面复兴,这种配合应当在中西医两种专业人员的自愿、主动下展开。只需要予以提倡,不需要行政安排与规定。在中西医临床配合中,应当坚持的学术原则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基础科学层面上,彼此是并存、并重共同繁荣的关系;在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临床技术层面上,彼此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关系;在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临床经验层面上,彼此是相互借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特色的,中西医临床优势相互配合的医疗卫生新体制、新格局,将自然会趋于成熟。

第五,革命所谓人类医学革命是把我国医疗卫生新体制、新格局的经验与榜样推向世界,促使新的人类医学革命的真正到来。

基于以上讨论,人类的医学科学只能是形上与形下两大类。只要我们中国在配合的实践中做到疗效突出,特色服人,就已经是造福于人类,令世界注目的大事了。随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实践过程的延续,中西医配合必将引发人类医学的革命。这一革命,就是由中国兴起的中西医配合,发展为遍及世界医学实践的新形式、新格局。至于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只能由实践做决定,让历史来掌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2043.html

上一篇:[转载]李致重:西化是中医科研的致命误区——从肾的研究说起
下一篇:[转载]李致重: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收藏 IP: 120.229.1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