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87)

已有 1554 次阅读 2019-6-29 09:4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现代医学, 古代医学, 繁露下的岐黄春秋

八十七、《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

毫无疑问,天人相应(或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是《黄帝内经》即构建整个中医学理论的基本观念。从这一点看,对天人感应的描述最详、最权威、影响最大的《春秋繁露》,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显而易见。比如,《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的描述如下:

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是故人之身首(上林下分)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岁终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

《内经》对天人感应的描述如下:

《灵枢·阴阳系日月》: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

《灵枢·邪客》: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七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相应也。

《素问·气穴论》:黄帝曰:余闻气穴365,以应一岁,……

由上面引文可见:《内经》对天人感应的描述,和《春秋繁露》一脉相承,有些字句都完全相同。而且,12经脉应12月、12条河水,这样的描述,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的是。

感谢廖育群所长,他出版了专著《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02月第一版)

(一)编辑推荐

《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作者廖育群)就中国医学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结合丰富的史料作了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介绍。书中包括了扁鹊、秦越人,官医与游医;南北朝三教并驾齐驱;历代医学分科等内容。

(二)内容简介

《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作者廖育群)就中国医学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结合丰富的史料作了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绪说、中原帝国初建、以“太医”为核心的卫生行政机构、医学分科、医学教育、文献整理、宫廷医学故事、汉代王侯墓葬中的宫廷医学。本书立意新颖,内容充实,涵盖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医学史发展轨迹,史料及文献翔实可信,分析鞭辟入里,文字叙述生动有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医学史著作。 《繁露下的岐黄春秋(宫廷医学与生生之政)》适于中医史研究者以及对中医史、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三)作者简介

廖育群,祖籍湖北省兴山县,1953年生于北京。“文革”期问作工务农,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2000年始兼任副所长。主要著作有《岐黄医道》、《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合著)等,论文多发表于《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华医史杂志》、《中国科技史料》等刊物。

(四)该书目录

第一章  绪说

 智慧与权力、仁术与仁政

 最初的知识创造与占有者

 巫、医关系

 巫术在医学中的地位

小结

第二章  中原帝国初建

 人体器官、疾病的最早记载

 治疗方法

 汤液、汤剂、醪醴

 官医出使——和、缓之事

 扁鹊、秦越人,官医与游医

 傩:迎送阴阳之气与驱疫

 医事制度初建

小结

第三章  “太医”为核心的卫生行政机构

 “太医”之名的出典

 西汉“太医”分属内外

 东汉始见“药丞”

 两晋“太医”与宗正、门下

 南北朝三教并驾齐驱

 隋唐:尚药局、药藏局、太医署

 宋代:“文治盛世”下的国家医学

 辽、金:对汉官的模仿与认同

 元代:多元文化的融合

 明代紫禁城中的太医、御药

十一  清代:中西兼具、实物尚存

小结

第四章  医学分科

 历代医学分科

 各科要义概说

小结

第五章  医学教育

 家学、师徒、官学

 学校式教育

小结

第六章  文献整理

 官医整理医籍的滥觞

 理论性著作的深远影响

 基础建设性工作的典型代表

 征天下之药、官修本草

 官办的医书校刊机构

 宫廷医家集体编修的全书类著作

小结

第七章宫廷医学故事

 “太医”之难

 儒志医业

 德行楷模

 求宠之徒

 被嘲笑的对象

小结

第八章  汉代王侯墓葬中的宫廷医学

 徐州“楚王墓”群

 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

 马王堆汉墓

 南越王墓

 环保、卫生的“钮灯”

小结

结语

引用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87322.html

上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86)
下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88)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