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知识分子不能都怕得罪人

已有 4683 次阅读 2013-3-26 22: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分子, 原则, 圆通, 得罪人

      知识分子或叫读书人不能都怕得罪人。

      试想,如果高校中没有教授或普通教师提意见说真话,这个高校将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院或系,领导说什么大家有意见也都不敢提,那这个院就是一言堂。      

       当自己掌握着评审权的时候,为了不得罪人照顾某人,那么肯定就会有其他人的利益被损。

       在评审发表稿件的时候如果不得罪人,将不好的稿件放行,那肯定会降低期刊质量,如果是错误的内容,可能会导致参考的人受到损失。

       仔细看看自己的单位,总会有‘敢说’的人,这个社会也应该有‘敢说’的人。他们经常会因此而失去应该得到的利益,有时候受到伤害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他们往往在本单位或社会得到许多人的尊敬。有些人得到大众的尊敬是不自觉中‘以得罪人特别是领导,自己失去相关利益有时候遭受危险甚至用生命换来的’。

       我尊敬鲁迅,因为他的爱与恨是如此地分明。‘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让他赢得到普通民众的尊敬,尽管有不少非议,但这种个性让他记载于历史。 

      二十年前,看到一本书‘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第一次听说陈寅恪的名字,因为他是我的母校中山大学教授,书里的校园照片首先让我感兴趣,进而仔细地看了一遍这本书,因为我是学习化学的,所以不太了解陈寅恪。但看完这本书,我为书中陈寅恪先生有棱角不低头不委权势的人格所折服。去年出差路过中大,发现近期在中大陈寅恪故居前的陈先生的铜像,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铜像旁让我的二个学生帮我照了张相片。我没有读过他的书,我对他的崇敬不是源于他的学术,而是他的人格,他甚至在那年代得罪中国的最高层领导人,康生、陆定一等许多高层领导来广州想见他,他说:‘不见!’。书中说高层想邀请他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历史二室主任,当时的院长是郭沫若,他托来人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只研究历史’的条件,那时代是‘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年代,而陈先生提出来的要求经常是‘被打倒’与‘被批判’导火线。而他在那个年代居然这样不怕得罪‘最高层领导’,折射出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品格。陈寅恪-----逐渐更为大家所尊重。

      许多伟大的历史学家、作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留下宝贵的‘作品’,一方面是书的内容,另一方面,书中所折射出来对正义与对真理的追求与向往,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对他们的尊重还包含着读者对他们人格的肯定。读书人很多,写的书也很多,但流芳百世的书与作者只有他们。

       中国的文字狱、焚书坑儒,让许多知识分子丢了性命,但正直的知识分子象韭菜一样,前倒后起。

       远的不说,中国的‘五四’运动,1976年的天安门广场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中,都看到知识分子在其中的身影及所扮演的角色。

       而近期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揭露出来的社会丑恶与黑暗,严格来说是读过书但从事这些行业的广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所作为。

       知识分子在大学、在社会应该崇尚‘真’,‘圆通让人得到利益,但也会让大家内心失去对他的欣赏或尊重’。

       就拿科学网上博主们来说,尽管绝大多数博主之间没有见过面,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每个人的个性与特质。我想‘大家对每个博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即使在科学网上,也不一定得罪人就不好,圆通的人就会得到一致好评。

      对所有人都‘客气’的博主,未必就在科学网上最受大家欣赏与好评。反之一样。

      社会也是如此。因为知识分子经常承载着社会与文化的良心。

       如果这个社会上知识分子都怕得罪人,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674264.html

上一篇:我的课我做主,学生上不上课无所谓
下一篇:‘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意思的科学网
收藏 IP: 121.248.130.*| 热度|

48 陈楷翰 李学宽 赵美娣 刘敏 李璐 陈儒军 刘洋 蒋永华 徐晓 吴国胜 李伟钢 陈冬生 吴飞鹏 王枫 逄焕东 戎可 王振亭 李东风 陈国文 魏武 应行仁 曹广福 张海霞 陈筝 苏德辰 李毅伟 徐绍辉 韦玉程 陆雅莉 吴浩宇 吴宝俊 姜宏斌 李志军 罗春元 杨顺楷 王伟 刘全慧 杨正瓴 李本先 wgq3867 zzjtcm yunmu lbjman ycjyf bridgeneer uneyecat zhangcz07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