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申请国家基金课题的必要性 精选

已有 13181 次阅读 2011-8-22 07: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申请国家基金课题的必要性


彭  渤

 

近日,2011年度国家自然基金(NSFC)立项的消息陆续传开,有人欣喜、自豪、满足,但更多的人是纳闷、不解和不悦。因为国家基金课题得到立项资助的概率在20%左右,比近年来的高考升学率低得多。对于一些多年坚持申请NSFC的同行,春风再次不度玉门关,其心情之抑忧、情绪之低落,十分令人理解。一些同行甚至怀疑NSFC的公平性、合理性、和透明度,以致放出不再申请NSFC的泄愤言语(见科学网有关博文)。同为一个基金申请人,我认为继续申请NSFC十分有必要。供大家参考。

首先,NSFC是目前国内最公平合理的科研基金项目。我绝不是要替NSFC唱赞歌,我的经历让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和看法。在中科院工作15年之久,我的科研工作没有得到一个来自科学院资助的课题。当然这与自己的能力低和水平差有关。但中科院知识创新等各种名目的科研课题是如何下发到科研人员手中的,我想每一个有在科学院工作学习经历的人,都会知其一二。虽然我向往中国科学院,但因此最后不得不离开中科院。而科技部的973863等之类的课题是如何立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里与NSFC做个对比。教育部门的课题一般都是分指标下到各个单位。各省现在也设有自然科学基金,我的感觉是:得到省自然基金的资助比得到NSFC的资助要难得多,原因是什么,大家也心知肚明。所以,NSFC是目前国内最为公平合理的科研基金项目,作为基础研究的同行,应该树立这个意识,以免迷失方向。

其次,NSFC的评审主要还是看申请人的水平。我虽然没有评审过NSFC的项目,但我得到过三次NSFC的资助。在以往申请NSFC的过程中,也和很多失利的同行一样,有过埋怨和消沉。记得自己连续两次申请失利之后,我便将自己的申请书邮寄给一个大学的教授,盼望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那时没有电子邮件,这个教授收到我的申请书后,用铅笔在我的申请书上帮我认真修改,同时还给我写了一封5页纸厚的信,连同他修改后的申请书一同寄回给我。那封5页纸厚的信,对我那个失利的申请书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等等。次年申请写标书的时候,我反复琢磨他的评价意见和修改建议,重新构思,重新凝练科研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申请立项的课题名称。这次,我第一次获得了NSFC的资助。我内心好感谢这位南京大学地质系的教授。特别是,在请求他帮我修改申请书的时候,我只是读过他的很多论文,还没有与他有过一面之交。而没有他的指导性评价意见和修改建议,我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无法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无法提高我那份NSFC申请书的水平。也就至今我还在“黑暗”中徘徊。因此,NSFC 申请失利的同行,建议多读一些参考文献之后,再认真去读自己的申请书,应该自己可以发现申请书的问题和不足。如果确实自己发现不了申请书中的问题,建议参照我的做法试试。当然,即便是已经立项的申请书,也不是十全十美。关键是,做科研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断地提升自己。请相信,NSFC的评审是看水平的。怨天尤人、消极懈怠都不是做科研的正确态度。

第三,NSFC的竞争不一定就需要牛人掌舵。有人在网上提出,NSFC申请应纳几个牛人掌舵或垫底。我看这完全没有必要。国家自然基金申请和评审并不看重这个,而应该是看申请人及其团队的实力和水平。我本人并非牛人,也从未纳过牛人参与我的基金申请。因此,申请失利时,不宜怀疑这个、那个,而应多从自己的标书去找问题。因为基金竞争十分激烈,评审人的眼光可能很挑剔。所以写标书时,论题的选择、科学问题的逻辑分析等是否到位、周全等十分重要。

就写到这里。祝今年获得资助的幸运者,继续努力,珍惜来自不易的机遇,把课题做好,争取今后得到更多的NSFC资助,在科研的道路上,扬帆远征。祝今年失利的同行,千万不要气馁,静下心来,寻找差距,提升自己,在明年的NSFC竞争中,旗开得胜。所以,无论是幸运儿还是失利者,申请国家自然基金来开展自己的科学研究都很有必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478121.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十二门徒”
下一篇:学术反腐不能“只刮风、不下雨”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31 黄庆 唐常杰 许洪光 金小伟 郭向云 梁建华 肖重发 郭利萍 杨海涛 吉宗祥 尧中华 徐长庆 陈苏华 朱军 伍松林 朱志敏 尚占环 高莉 马臻 金拓 吴明火 赵凤光 罗晓敏 赵新铭 郭雪坤 佟冬 赫英 秦培武 aichengzhang xiexmbs wwsoul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