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苦求索,壮志不已
——纪念导师陈国达院士逝世20周年
彭渤
2004年4月8日,导师陈国达院士与世长辞。今天,2024年4月8日,转眼导师离开我们整整20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写下这些文字,缅怀导师。
导师那一辈的地质工作者,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苦和危难程度,我们今天已无法想象。导师创立地洼学说,形成大地构造学学派,其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由此所取得的学术功绩,于今已由各种文献资料载入史册,历历在目,值得后辈由衷敬佩、膜拜。导师创立的大地构造研究所,伴随历史的洪流留在了历史的彼岸。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地构造研究所可能是昙花一现,但她开的艳丽、光彩,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曾经来自四面八方的学人聚集到大地所,追求学业,接受导师的教育,后又走向祖国不同的地方,传承导师的学风,在那里发光发热。大地所带给我们缘分,留给了我们友谊和我们对大地所、对导师、对同事的深厚感情。20年来,每一个大地所人都没有淡忘这份友谊和感情,唯有对导师深深的怀念。
新世纪以来,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成为统领国际地学界的流行大地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之所以能够流行,得到全世界学者的认可和支持,除了它活跃的学术思想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地球科学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板块构造理论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比如成矿学研究中,一方面板块构造理论为认识矿床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图1);另一方面,矿床学的研究成果又为板块构造的动力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图2)。从而使得板块构造理论深入人心,而彰显强大的学术活力和发展潜力。
图1 硼同位素揭示的金刚石矿床成矿机制
图2 金刚石矿床流体包裹体成分揭示的板块构造演化机制
但凭实而论,板块构造理论并非十全十美,只不过在没有更先进的理论取代板块构造理论之前,板块构造理论就有她的牛力。比如雪峰山构造带,按板构造理论就是一个碰撞造山带,但该造山带上覆盖于元古界板溪群之上的、广泛分布的巨厚层白垩系/第三系红色碎屑建造(即地洼学说的第三构造层/单元),是碰撞机制所不能解释的。可在没有新的、超越碰撞构造模式的认识提出来之前,雪峰山构造带的碰撞造山模式还是会牵强地被被人们所接受。
相较板块构造理论,地洼构造理论也提出了诸如第三构造单元、地洼区(Geodepression)、多因复成矿床、构造成矿(成矿构造研究法, 陈国达,1978)等很多大地构造和成矿学的理论和学术思想。只不过在地质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在强大的板块构造理论流行的事实面前,加上大地构造所的命运结局,这些通过艰苦努力所形成的学术思想和构造理论,没能伴随地质学的发展而得到应用和发展。这确实是先生和我们都始料未及的。今天写下这些文字,谨此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大地所哪些建筑还在,场地还在,一些退休的老师和同事都还在。只不过,每每经过大地所那个地方,那个培育我们思想、锻炼我们人格、提升我们学术的地方,心里难言的感受别人无法体会。前几年,一位山东的同学来长沙,一个大男人走到大地所门口就泪眼汪汪。2021年火热的夏天,我经过大地所,眼望那曾经工作、学习的地方,心情十分复杂难舍,于是,写下了下面这首小诗,在此晒出,谨此怀念。
偶回大地所
彭渤
2021.7.23,长沙
依依薇蔷拂旧墙,
楼阁人空晒日光。
燕子归来凭栏望,
忆恩师,
月破残阳人断肠。
谨此,纪念导师陈国达院士逝世20周年。
2024年4月8日凌晨,长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