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从审稿看科研问题 精选

已有 21185 次阅读 2022-9-4 22:3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审稿看科研问题

 

今年以来,给Elsevier旗下的期刊(均为所谓1区或2Top期刊,计5个专业期刊)审稿10多篇,加上拒审的几篇文章,平均每月接到2篇论文审稿邀请。审稿的文章中大多为国内作者的投稿论文。以前谈过论文的作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1223566.html ),今天觉得:论文还是科研现状或者一些科研问题的反映。在此作初浅分析。

为写此文,特意查阅评审过的、每篇论文的审稿结论,发现大多得到“拒稿”的审稿结论。其中有些文章,我得出拒稿的结论,其他审稿人也得出拒稿的结论而最终拒稿;有些文章我的审稿结论是Major revision,但因其他审稿人得出拒稿的结论而最终拒稿。就是说,本人在审稿时,对待论文的态度并不比其他审稿人更苛刻、要求更高,而是适当还留有分寸。这些论文反映出来的问题,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虽然论文不是科研的全部,论文也不是评价科研的唯一指标,但论文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折射出来的问题,可能带有一定的性质。特别是多位作者、不同单位不同作者的论文所共同体现出来的问题,那就是问题的问题了。

从评阅的10多篇论文看,本人觉得如下两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注意,以下谈到的现象与作者得到的审稿结论不一定一一对应,切勿对号入座!】。

第一个问题就是得到课题资助,基本不做工作也想发论文。有12篇文章,作为研究论文(非综述论文),但从头到尾没有一个自己或自己课题组得到的数据资料,也把稿件投出来并被送审了。本人在审阅这两篇论文时,发现都是来头较大的牛作者或者其课题组的论文。因为作者论文在后头的Acknowledgments部分都署上了多个闪耀的N级课题资助。得到这么多课题经费的资助,提交的投稿论文却没有一个自己的、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所有的数据资料都引自前人已发表的文献,或者论文中只有图来表达结果,但没有一个原始数据。我认为,在科研经费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有幸得到资助却根本不做事,或者还没有做事就想先把文章发出来,以备交差结题之用,这是很不可取的科研态度。说得重一点,就是投机取巧的科研。如果课题从开题到结题,都没有一个自己的数据资料,或者根本没有按课题设计进行具体相关科研工作,那说是骗取科研经费,一点也不为过。联想到几次有研究生通过邮件向我索要有关数据资料、样品等事情,本人觉得这种不作为的科研现象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确实客观存在。故此,课题结题除了看发表论文之外,还应该有更严格的考查方式。不然,纳税人不会答应。

第二个问题就是得到课题资助,偷工减料做科研也想发论文。这种偷工减料、应付交差式的科研就是并不较扎实、认真地开展科研工作,而是蜻蜓点水、抓痒式的进行科研。比如3篇研究河流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讨论的是覆盖E0万平方公里范围的HM污染问题,可是提供的素材就是S0几个样品的分析数据,然后左评价右评价、这统计那统计地分析一通,得出一些不痛不痒的结论和认识。论文最后也是署上多个N级课题资助;一篇文章研究的则是W千多公里长的河流HM污染问题,可提供的素材就有L0几个样品的分析数据,而且还不提供原始分析结果(原始分析结果才能体现工作和数据的可靠性),得出一些宏观决策式的结论和认识,也是署上多个N级课题的资助;更有一篇文章讨论S条跨省区河流HM污染的问题,也是L0多件样品的分析数据,然后反复统计分析和评价,得出一些与所得数据基本无关的结论和认识,硬是在文后署上多个N级课题的资助。在研究大规模、大范围河流HM污染问题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得到有代表的性的样品、取得可靠的分析结果。不然统计分析及其模型再先进再高端,文章也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未达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署上多个N级课题的资助,自娱自乐也无所谓。但你投稿论文署上了多个N级课题的资助,这就不能按自娱自乐来对待,这就反映了一种应对科研的态度。特别是反映了作者获得大量经费、多个课题资助的科研工作部分真实情况。因此,笔者个人认为,科研课题结题到了严格把关的时候了。

也许,但愿,上述审稿过程中觉察的到科研问题,在现实中其实不存在,或者只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个别情况。作为一名庶民科研工作者,谨此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勉。

 

 

202294日长沙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1354006.html

上一篇:第13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有关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欢迎研究生新同学
收藏 IP: 111.22.182.*| 热度|

30 檀成龙 王涛 刘闻铎 姚伟 黄河宁 章雨旭 孙学军 许培扬 卜令泽 王安良 汪凯 陈兴峰 郑强 李陶 叶建军 杜学领 辜英求 曹俊兴 郑永军 邝宏达 晏成和 徐义贤 任国鹏 余忠信 廖少明 张劲松 帅凌鹰 王正庆 金祖雪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