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思想的延伸

已有 3074 次阅读 2013-12-5 12:4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想的延伸

鲍海飞 2013-12-5

 

我一直认为,希格斯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原子物理或者理论物理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一个顶峰或者极限,所授予的诺奖也算是对物理界这几十年苦心经营和追求的一个肯定,物理专研者、爱好者们可以暂时歇歇脚、喘喘气气了。因为,物质的质量和宇宙的本源,甚至我们的精神寄托,似乎通过那一轰一炸之间的原子碎片上找到了答案和归属。得了奖,似乎标志着物理或者原子物理、微观粒子或物质客体质量的起源研究和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局。物理在往前面走,似乎没有什么新玩意了,再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问题了,剩下的只是解决问题时间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了。但实际情况可能远非如此,我一直在寻求这个答案。

 

前两天,看了田云川先生的博文《得了诺贝尔奖,电子质量仍是末解之谜》之后,深有同感,感觉到这可能是我所在寻求的一个答案。而此前一段时间,在沸沸扬扬的诺奖授予期间,有很多博文激烈和热情地描述希格斯等人的研究及其机制等,但唯独田云川先生这篇博文,应该说是冷静后的思考和提问,而不是简单的所以云之类的描述。

该文大意是,“希格斯因希格斯机制虽然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从希格斯机制仍然算不出电子质量,甚至得不到一个符合相对论的质量公式,希格斯机制只是抽象理论中获得质量的一个原则,将来还会有其它抽象、唯象(比喻)、实象(实物的形象)的理论来讨论质量的起源,最难的是实象的理论。”

 

  这一段论述,揭示了该机制或原理依然是具有非常的肤浅性和局限性,而授予的诺奖只不过是人们在这个领域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而已。该理论只是论述质量获得的一个原则(当然有公式),实际上这还只是一个雏形的表达式而已,因此,依然处于认识和探索的初级阶段;因为理论上还没有和实体粒子有机的结合和统一,依然处于远非完美的境地。由此看来,科学的研究和认识就需要这样的进一步探索动机、追好奇问,而非人云亦云。这个思考就是对该机制、该研究领域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对于物理界来说具有警醒的作用,或许某些有识之士可以在此领域继续有所作为的地方。

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个模型、机制和概念的建立,它完美吗,有什么缺憾和不足之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能够再前进一步,就是人类认识的又一大步。理论和实际究竟有多大差别或差距?比如:既然该理论已经解释了物质质量的起源,但该理论竟然连电子的质量都算不出来,这不能不让人吃惊和遗憾,但这也是该理论有待继续发展的原因。另外一个层面上,我们是否想过,希格斯先生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他思考过而没有解法?如果我们继续做,我们应该怎样去做,选择一个什么角度和出发点来做?这样才是具有启发性质的科学思考和思想的延伸。

 

科学的思考和探讨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发现哪些是缺憾和遗漏,由此,带来人们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更多的时候,当光环笼罩时,人们只看到了它的光辉,却没有看见它的阴影;只听见了赞美的歌唱,却听不到它孤苦的呻吟。科学的眼光,来源于科学的思考和冷静后的思考。

与其天天盯着谁得了诺奖而愤世嫉俗,还不如踏踏实实看看某个研究背后是否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此可以点燃新的探索动力和探索结果。

诺奖,不只是个结局,其实,这只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又一个窗口和新的开始。

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思想的延伸,这也是思想的较量,意志的较量和智慧的较量。这样,我们会站在高山上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见最美丽的风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747252.html

上一篇:我是那奔腾的泉水
下一篇:雾霾进行时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5 张忆文 彭思龙 陈湘明 杨金波 王春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