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苏州河畔 精选

已有 7011 次阅读 2023-9-6 12:1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苏州河畔

鲍海飞 2023-9-6

终于有了一点闲暇的时光,傍晚,我和家人一起到苏州河边散步。

苏州河距离我们家,不到几百米远。站在楼上就能远远地看见。来到申城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去走走看看苏州河。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苏州河的水并不是那样的清澈透亮,发浑的河水在夏天还经常会散发异味,而且河岸两边少有像样的路适合散步。这样的苏州河,怎能够吸引人?

这次散步,我发现苏州河变化很大。河岸两侧经修好了步行道和堤坝。那曾经是一条偏僻的小路,偶尔会有车辆驶过,少有行人。如今,在这夜色朦胧华灯初上的傍晚,有不少人在散步或慢跑。岸边一些宽阔之处,还修建了供行人小坐的椅子。两岸河道堤坝上长长的灯带变换着色彩,映衬得河水波光粼粼。两岸林立的高楼,灯光点点,倒映在摇曳的水中。走着走着,我们发现靠近岸边的水面上,偶尔有一闪一闪的光,如萤火虫般。走近了发现,原来是有人坐在河岸下,手扶鱼杆悠闲地垂钓,那一闪一闪的光,是用来观察鱼儿的浮漂信号。稍远些的一座桥上,变换着梦幻般七彩的颜色。桥下两岸堤坝上的灯光投射到桥上,又倒映在水中。美妙的夜色,吸引许多人驻足流连拍照。

有人说,苏州河最美的一处,位于华东政法大学校区那里。河水来了个急转弯,从地图上看去,仿佛一个大大的‘人’字形。这里水面宽阔,在‘人’字的顶部,河水拐弯处,有新建的码头,码头上停泊着几只小船,岸边上修建的长廊为行人遮风避雨。花树、倒影、波光、星空,苏州河已经成为一条生态河、观光河了。

      苏州河古时也称松江,当时因处吴地,亦称吴淞江。苏州河同黄浦江一道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发源于青浦区的淀山湖,全长约113千米,河宽300至770米,水深10米以上。黄浦江在上海市区的外围,将浦东和浦西一分为二。苏州河是上海的内河,发源于太湖,从东太湖瓜泾口到近外白渡桥,自西向东,苏州河全长125千米,河宽40到50米,仅次于黄浦江,是上海的第二大河流。苏州河名字的来由,是因早在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移民乘船从‘眼前这条大河(吴淞江)’可以直达丝业中心苏州,于是称其为‘苏州河’,沿用至今。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苏州河曾经为申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苏州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水面一度漂浮着许多垃圾和死鱼,散发着臭味,附近很多住户不得不搬离。

严重的河水污染,极大限制和影响城市的发展,治理工作势在必行。从1988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开启了苏州河治理工作,400多家工厂陆续搬离苏州河两岸。开展‘截流污水,疏浚河底淤泥,建设沿河廊道等措施’,关停了严重的排污源,清理河道底层有害垃圾。苏州河沿岸建有5座雨水调蓄池,收集污水雨水,再进入污水处理厂,水质从5类提升到4类,净化后的河水又再次流入苏州河。

2017年,为了加强对河道的管理,还建立了‘河长’制,每个河长和志愿者负责某一段河域或湖泊的生态。2018年以来,申城又启动了‘一江一河’改造项目。经过5年的建设,苏州河打造了临水公共空间,滨水之地变成了居民休闲之处和游客观光的景点。黄浦江和两岸也得到同样的治理、改造和建设。2021年,申城80%的河道河水达到了饮用和渔业标准。2022年还开通了可以观光苏州河的游船。苏州河的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变。那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地方,如今已成为美丽的河畔公园或休闲场所。

 

我们走过一个水文观察站,看见岸边立有铭记事件的‘苏河水岸’石碑,上面记录着:“苏州河在普陀境内流经15.26公里,占上海中心城苏州河岸沿线的一半。本次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聚焦历史人文、产业提升、空间品质、公共服务、文化艺术、绿色生态等方面,促进普陀苏州河沿岸未来发展提升,水岸联动,以点带面,着力打造苏州河高品质景观示范区、地标性滨水活力去,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

一路走过,空气中不时飘过阵阵幽香。那是高大的香樟树散发出来独特的气味。那一刻,我仿佛回到遥远的北方家乡,走在春天的小路上,那古老的槐树散发着它的芬芳,还有着如茉莉般的花香,既感到亲切又萌发了些许的思乡之情。

近几年,每每从苏州河桥上走过,不时会看到鸟儿在水面上飞翔,然后又悠然安详地落在岸边。一座城市,她在悄悄地变化着,变得更加生动、细腻又有活力,而且充满了人情味。许多路边街角处进行了规划,栽种了树木,修建了台阶,重新铺设了路面,加装了金属围栏,还安装了供人休憩的座椅。城市,就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和保护。

秋日已至,申城将用她美丽的金黄,装点八月桂花香。

 

本文发表在《金融博览》2023年第9期上半月刊,感谢编辑张蕾细致的修改和润色。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1401677.html

上一篇:科学探索的源泉
下一篇: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地方
收藏 IP: 180.169.212.*| 热度|

9 郑永军 汪育才 晏成和 何青 段含明 朱晓刚 张永刚 白龙亮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2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