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何没有原始创新?
鲍海飞 2012-8-7
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美国人的‘好奇号火星登陆车’登陆火星了。心中有一丝兴奋,又有一丝感慨。
我们为何一直在重复别人的实验、吃别人嚼过的馍?为什么一直在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唱过的歌?这个问题就如同钱学森先生之问一样,我们为何没有大师级的人物啊?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还是:我们到底为何没有原始创新?究竟是为什么?
一,科研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自从C-60被发现之后,人们又发现了碳纳米管,于是各研究部门百舸齐发,一拥而上;在发现了碳纳米管之后,人们忽然又发现还有层状的石墨烯,于是,人们又万箭齐发,又一哄而上,矛头指向石墨烯,不仅搞材料的上,搞器件的也上。因为,人家说石墨烯好,有应用前景,我们就跟着说好。因此,紧接着就收集信息、立项,之后便开展研究到文章形成,到此实验结束了、项目也就结束了。由此看来,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科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科研。从而造就的是捕风捉影、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科研。因为这些研究不是从客观实际中开展和进行的,故而,这样的研究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与国计民生相脱离,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实际的工作有很多值得去做。比如,现在的克隆技术已经开展很多年,但是我们为何不去研究如何制造出更多类型的血液,从此,人们便不再撸胳膊挽袖子去献血了!如果能够克隆出熊的胆汁,我们还需要那样的血腥到动物园去‘与熊谋胆’了吗?!
二,科研与远大梦想的脱节。前人,尤其是国外的一些科学家,构建了那么多宏大的理论模型和实验规划。比如,宇宙大爆炸模型,宇宙的弦理论模型、什么场理论、以及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等用于微观粒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如现在的中微子、希格斯子的追寻和探讨),以至于到近些年的火星登陆计划的实施等。唯独,我们缺少独立、独自地面对星空,面对大海、面对绿色大自然的能力和精神,来把这些自然的物理现象看得仔仔细细,弄个水落石出来!唯独不能静静地思考一下、发出疑问。而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只能做井底之蛙,只能看天上飘过的云。曾经,我们也有过梦想和理想,但是那些梦想或许早被现实折磨得烟消云散,早成了泡影。我们的银河之梦,只有那天山的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其实遥不可及;我们的月宫,只有嫦娥、吴刚和玉兔,以至于我们不敢有梦。
三,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一直在作怪。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实际工作的环境下,为了出成果,为了名利和生计,只能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当眼里心里装的只是个人的利益和得失的时候,内心就被一种莫名奇妙的、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所掩盖。
四,本质上,我们更缺少一种思考的氛围。我们的灵光其实也不曾不闪现过,但是那些灵光一闪即逝,也许如果那些灵光能再停留一会儿,也许就能创造出无限多个美妙的模型和理论。而眼下,看这人家的成果一个连着一个,心下里只有羡慕嫉妒恨。
如果还要说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还缺少一种信念!能行吗?靠谱吗?只有别人做了,自己才好做,盲而从之。
如果还要说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更缺少执着、热情和持久。
如果还要说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不敢面对失败,不敢承认失败。
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胸怀,缺少一种征服的欲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