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于我的关于陈騊声先生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28899.html)
,被上海科技大学的老校友看到,写了很长的“短信”给我,充满对母校的感情。下文以学者代之(有删减),与我本人的经历有些相似。感慨良多,特写于此,激励自己,向老上大人学习!
学者:当年高考可以上清华北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偶然的原因没有进第一志愿浙江大学,阴错阳差。我以全校最高分数来到上海科大。当时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因此我在大学的前两年整天就是看小说、打球踢球、打桥牌。
博主:(1989)那次事件后,虽成绩可以,被江苏农学院录取,对专业毫无兴趣。疯玩两年多。
大二结束时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生物很有意思,我就想转行学生物。当时对我来说最可能转行的方向是生化(受家学的影响),所以我就一心想转去学生化,可是当时上海科大文革前的生物系已经并到华东化工学院去了,所以上海科大当时是没有任何生物学科的。我就自学了很多生物系的课程准备考生化的研究生,报考了上海生化所的硕士研究生,没有考上。
大三准备考研。姜涌明教授复旦毕业,原吉林大学回到江苏农学院工作。因此我想学生物化学专业,经过我认为的大半年的刻苦学习,考试成功。
只好等分配去工作,当时听说陈教授(陈騊声)新成立了生物工程研究室(或者叫其它什么生物方面的名称),我还很想有机会留校到他们的研究室去工作。可是当年我年纪小,不知道如果想去就得毛遂自荐去找他们。
硕士毕业,报考北大茹炳根老师蛋白质方向,未果。然后供职于中国药科大学。三年后,再考。被微生物所田波院士录取。
我也只好回老家工作。过了三年又考到北京中科院读分子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然后过了三年我又拿到美国的奖学金来美国读博士了。想想我当年如果自己毛遂自荐去找陈老先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轨迹就是完全不同了。
博士毕业,联系好陈教授(现美国科学院院士)的postdoc,因2003年SARS,无法成行 (如果当时坚持留在北京等check的结果,我人生轨迹可能会不一样了)
2003-2006.7中国药科大学博士后,三年后,准备留校,未果。
2010底,进入microRNA领域,金由辛教授任组长。
2013-2014年去美国交流学习。概因为学者的上大情缘,指导我去美国相关实验室。
每个人心中都一个母校,永远在心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