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来看了些出土器物的照片,觉得古代历史演变真是“族属相争,文化落后者胜”,如周灭商、秦灭楚,至于后世的金灭宋、清灭明,那是众所周知的史实。
新干商代青铜器适用夏尺15.8 cm而非商尺19.7 cm,前文已解读高97 cm、重49 kg的虎耳大方鼎(XDM:8)及高105 cm、重78.5 kg 的立鹿四足甗( XDM:38) 等器物。虎耳大方鼎采用全分铸、共四次铸接成形,属于较早工艺[1]。地处江西赣江流域的虎方有着较高的青铜文明,其灭亡想来与武丁(?-公元前1192年)南征相关。
[1]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干县博物馆. 新干商代大墓. 文物出版社, 1997.
秦陵百戏俑坑的重212 kg 的圆鼎,适用周尺21.5 cm而非秦尺23.1 cm,乃虏获他国之物;而《史记·周本纪》有“(武王) 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殷商南征,想来虏获吴城或牛城(新干遗存的依托地)器物——新干青铜的种类不全,或许与此相关。
1982年郑州出土13件窖藏青铜器[2],报告给出的特征数据多精确到 cm,但仍能判断部分器物适用夏尺15.8 cm而非商尺19.7 cm。郑州洛达庙遗址曾经发生尺长15.8 cm 与19.7 cm的变化,即夏商的政权更迭,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如此器物或许其时尚非夏族所能范铸,即并非夏族窖藏于郑州,而是后来商族虏获而来。至于这些铜器范铸于何时何地,尚不能判断。或许,大量的夏朝青铜器物仍埋于地下——类似新干遗存总还会有出土吧。
[2] 杨育彬, 于晓兴. 郑州新发现商代窖藏青铜器.文物, 1983,(3):49-59+97+101
考古工作者似可全面测算商代器物的适用尺度,判别青铜器物的夏商属性,重新确定形制、纹饰的时代演变。笔者觉得,在武丁南征之前,使用夏尺15.8 cm的吴城和牛城以及盘龙城的文化,或许领先于使用商尺19.7 cm的郑州和安阳;新干以及盘龙城的青铜不是源于中原辐射,而是商朝文明的先导。
器物的尺寸解读。为叙述便利,假设报告中数据是精确的;图上数据单位夏寸为1.58 cm
饕餮纹大圆鼎 (H1:1, 下左) 通高77.3四尺九寸欠1.2 mm、口径52 三尺三寸欠1.4 mm、壁厚0.3 cm,重33 kg。线条图可见腹深二尺六寸、内径三尺、足外侧高一尺八寸,等等。
羊首罍(H1:5, 上右) 通高33 二尺一寸欠1.8 mm、口径13.5 八寸半过0.7 mm、壁厚0.5 cm,重5.1 kg cm。线条图可见颈径七寸半、肩径一尺四寸、底径九寸,肩高六寸、腹高一尺二寸、圈足高三寸,等等。
云雷纹扁足圆鼎两件(H1:9,10) 通高31.7、口径19、足高15、壁厚0.3 cm ,重1.85 kg。通高精确到 mm,二尺过1.0 mm;足高15 cm 就是九寸半欠0.1 mm。线条图上腹深七寸,耳高三寸半,腹内径一尺四寸。请注意,图上器壁线条的宽度并非3 mm而仅是示意。此外,参照线条图和照片,发现口径19 cm明显偏小,或印刷有误;依线条图约一尺六寸。
饕餮纹卣(H1:11) 通高50、口径12、壁厚0.3~0.5 cm ,重10.4 kg cm。以通高为基准调整线条图比例——A4 页面1 cm 为二夏寸,添加部分长度精确的尺寸线。卣体高二尺五寸,子母口径七寸半(11.85 cm)。
倘若这些青铜器真是范铸于南方,史前史将会因之而改写。
附注:报告[2] 最后给出该窖藏方鼎H1:2的成份:铜87.73%、锡8%、铅0.1%和锑1.25%,以及郑州杜岭二号方鼎的成份:铜75.09%、锡3.48%、铅17 %。两者成份有显著差异,后者适用商尺,而前者H1:2 似适用夏尺(因数据精确到 cm,线条图纵横略欠协调,而夏尺与商尺有8:10 的关系,暂不能做出判断),或许产地不同。
报告[2] 介绍,方鼎H1:2与 同出的H1:8 范铸方式不同,而H1:8 与杜岭方鼎相同。这也支持H1:2 可能非本地范铸。当然,最好能够实际测量而准确判断这些器物的适用尺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