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数学和物理及力学:以圆柱面上摩擦滑动为例 精选

已有 20790 次阅读 2017-7-3 09:43 |个人分类:力学科普|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非线性, 摩擦, 圆柱面, 滑动

 《辞海》2000版缩印本 570页的条目:“力学  物理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而2010年版彩图本1352页 则删除红色文字,在“学科”前添加“一门”二字。这样的解释似不够准确。笔者给出如下定义和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47329.html

力学以物理为基础、以数学为工具,研究物体的受力与运动、变形和破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光和热等因素对该关系的影响。力学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特征,是独立于数学和物理的一级学科,已成为天文、地质、机械、建筑、水利等众多学科的基础。

0  因写作文[1],时隔10年再次阅读加州理工学院教材《力学世界》[2],觉得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真是至理:学习新知识遇到困难时需温习已学知识,并可获得新的领悟。

书中习题“儿童坐在半圆形冰墩顶部,受到轻推而滑下;假设没有摩擦,求其脱离冰墩的位置”固然容易。不过,摩擦总是存在的,而圆柱面上物体所受摩擦力与下滑速度和位置相关,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或许可作为例题在课堂讲解。

1  不考虑尺度的物体质量m,在半径R 的圆柱面上滑动,顶点处水平速度U摩擦因数μ=tanφ2  ≥ U0gR,则物体从顶点平抛而出;否则受切向摩擦力 f = μN 下滑,法向支承力切向速度满足

公式(1)和(2) 是物理原理公式(3)~(5) 是数学求解;而实际问题还需要在数学公式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力学分析

2  给定摩擦因数时可计算不同初速U 的物体下滑的速度,部分初速注在曲线旁,其余可从纵轴读出。右侧红色粗线,即V2/gR cosθ 表示= 0 物体滑脱时速度。相关数值均以速度平方值给出,且以从顶点平抛而出的速度U02=gR无量纲化。

2  不同初速的物体在圆柱面下滑速度

下滑初期滑面倾角较小而重力势能下降缓慢,且重力的法向分力引起较大摩擦力,物体动能减小;后期重力势能减少超过摩擦力做功则速度增加。若初速偏低,物体可停止在圆柱面上;若物体能到达倾角θ = φ处,则微小扰动后下滑力可大于摩擦力,则会下滑而最终脱离圆柱面。图2用黑色粗线给出临界状态。显然,摩擦因数越小,速度下降范围越小。

初速U 较大时,因离心作用使正压力减小进而摩擦力减小,θ 小于摩擦角φ 时速度V就开始增大,滑脱点θH可以小于φ。显然,速度和离心作用存在正相关,后者引起摩擦力减小而更快加速,因而式(4)的速度与位置θ 存在指数关系。

角度θ 从0增加到摩擦角φ,因式(5) 积分项为正,F将 从0单调增加而达到最大值

G(φ系统的控制参数即摩擦角和初速分割为两个区域:上方滑脱,下方停止

3  停止及滑脱位置与初速和摩擦角的关系

只要初速满足UUc2=gRG(φ)θ0增加到摩擦角φ过程中,式(4)定出现零值,即物体在圆柱面上停止,等号成立时停止位置达到最低θT= φ;反之,若UUc2,则式(4) 速度永远不会达到零,而随着θ增加重力的法向分力减小终会达到 =0,即物体从圆柱面滑脱

φ =0º只能在θT=0º不稳定停止,而θT较大时参数范围缩小。要使物体停留在θT大于30º的位置而不滑下,需仔细选择摩擦角和初始速度。φ=0º而初速为零时,滑脱角θH最大可以达到arccos(2/3)=48.2º,即受微小扰动之后下滑高度 R/3后脱离圆柱面;更大的滑脱角则需要摩擦作用。

G(φ)φ单调增加至1,即不管摩擦因数多高,物体以低于平抛速度U0初速Uc可克服摩擦而达到停止位置θT=φ;若有微小扰动则下滑脱离圆柱面。更大初速将引起滑脱角θH减小。

在摩擦较大如摩擦角60º 时,初速在临界速度Uc附近的微小变化将引起运动状态的极大改变,或者说运动具有不稳定性。图4是给定摩擦角下停止和滑脱位置随初速的变化特征,存在突变点。摩擦角为零时不存在稳定的停止状态

4  不同摩擦角下物体停止和滑脱位置随初速的变化

摩擦角φ=75º 时初速在临界值附近的停止和滑脱位置在右侧单独放大给出。为使计算值θ= 75.0ºθ= 83.2º 精确到 0.1º,参数Uc2/gR =0.9471097,即需要有7位有效数字;当然,角度换化为弧度时所用圆周率也需要有相应的精度。如文[1]所讨论,处理试验结果时需依照数据的有效位数来考虑圆周率、重力加速度以及水密度等常数取值的精度

U2/gR从临界值减小到0.945(精确值即减小0.00211,停止角从75.0º减小到41.2º;而U2/gR达到0.950(精确值从临界值增大0.00289,滑脱角从83.2º 剧减到34.8º。控制变量的变化总计只有0.5%,而系统状态完全不同。

4摩擦角的影响趋势表明,φ接近90 º时系统状态出现奇性:U2/gR接近1时物体可停留在不同位置,也可从不同位置滑脱,即图3右上角;而其达到则物体从顶部平抛而出。

力学以物理为基础,以数学为工具,研究物体的受力与运动、变形和破坏之间的关系。就物体在圆柱面上运动而言,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摩擦定律是物理基础微分方程是数学工具,而基于速度公式(4)所演绎的图2~4及相关分析构成了力学内容。

物体在圆柱面上摩擦滑动属于非线性系统:停止或滑脱位置是状态参数;摩擦因数和初速是控制参数,其连续变化可引起状态突变。简单确定的速度公式(4)蕴涵有参数的复杂关系,而参数实际取值误差可能使系统状态不再可以准确预测。此外,图4的曲线似乎表明,在特别困难的局面而坚持到临界状态,些微努力就能取得巨大效用

1   尤明庆间接测量质量试验的可靠性及数据精度力学与实践,2017, 39(2): 205-207, 195

http://lxsj.csta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46387.shtml

2   Olenick RP,  Apostol TM, Goodstein DL. 力学世界李椿,陶如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以上内容摘自拙稿  圆柱面上滑动和滚动的分析力学与实践, 2017, 39(3): 290-296

http://lxsj.cstam.org.cn/CN/abstract/abstract146510.shtml错误欠妥之处,敬请批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064286.html

上一篇:借旅游说些没有公式的力学
下一篇:对《论语•乡党》中三句话的解读
收藏 IP: 1.195.108.*| 热度|

25 李毅伟 魏焱明 李健 史晓雷 杨正瓴 张云 朱晓刚 郑俊 文克玲 尹阳阳 刘炜 张忆文 徐令予 谢力 应行仁 宁利中 刘全慧 黄建斌 卢萌盟 safe110 zjzhaokeqin shenlu qzw xlsd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