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我们到底算几流? 精选

已有 17175 次阅读 2010-4-19 09:4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校长, 高校, 品牌, 世界一流大学

      这两天网上又在热议一位中国知名大学卸任校长的话 -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他认为中国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很远,很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评论者们认为这些话“扯去了中国大学身上的最耀眼的遮羞布”,还说这位前校长充当了捅破“窗户纸”的角色。与此同时网上又有人不客气地质问,这位校长大人其实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提倡者之一,在任时曾明确计划要在2015年前后,将他所领导的x大建设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人在公众前的言论怎么能这样出尔反尔?
       我觉得两种截然相反的言论还是可以想象的。人的认识有阶段性,领导在任时受手头上数据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卸任后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了,看问题和说话自然也就更接近于事物的本真了。一方面我们应该为中国高等教育多了个明白人而高兴,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中国的大学担忧呢?因为那些在任校长(和书记)们中的很多人和这位卸任校长从前一样,对现代大学发展的坐标体系缺乏根本性的认识。一个浅显的道理是 - 你连自己学校处于什么方位和状态都搞不清还能搞出什么像样的规划来呢?很不幸的事实是,中国的不少高校只怕就是被一批视角和视野都很成问题的船长们把着舵。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原上二医校长、时任交大常务副校长的沈晓明曾在全校做过一次交大新医学院的发展规划报告。记得在这个报告会上,交大规划发展处的一位负责人向沈校长提问,质疑其规划尤其是SCI论文数目的增长是否过于保守了。他意气风发地引用了交大的“成功经验”:从90年代末到04年左右5年时间本校SCI论文总数增长了十多倍,从每年几十篇到超过千篇,一下子跃居国内高校前列。沈晓明当时很平淡地解释了医学这个学科特点的不同和科研所需要的严谨性,认为眼下这个规划还是合理的。我坐在下面一面听一面在笑,科学领域不论是医学还是工程,哪一个不需要严谨呢?沈校长是个明白人,他不会赞成当然也不便否定交大这种工程化思维及其“宝贵经验”,话也只能这么说了。
    我们的NCRC附近(开车仅15分钟)有一所大学叫Davidson College,规模很小且只有本科。我以前从没听说过,以为它也就是职业学校之类的小单位。去年他们学校来了十几个老师和我们交流,当我听了他们介绍目前从事的科研和本科生所参与的实验项目时,内心受到了震撼。再听他们的教学方式介绍,我坐不住了,忙跟身旁的同事讨教对方的“来头”,原来在Liberal Art的高校中,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级单位”居然是全国一流的,据说相当于National高校中的耶鲁的地位。回到家跟女儿要过一本大学介绍一查,原来Davidson College入学的SAT和ACT成绩要求,跟常春藤大学差不多,学费也一样。女儿说她中学有不少最优秀的学生的第一志愿不是Ivy League、不是Duke,而是这个叫Davidson College的“小单位”。其实在美国有很多同样优秀的、好品牌的Liberal Art大学,但想一想其办学还真不容易,一所这样的学校要化多大功夫才能吸引到(或者说跟像哈佛、斯坦福那样的高校竞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让那些优秀学生的家长愿意支付同样高昂的学费,把子女往这个校门里送呢?我带着女儿实地去看过这个学校,很普通的校园,很平常的老师,很有活力的学生。那一次在校园走累了,去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结果没找到座位,整个店子被一群拿着书本在热烈讨论的大学生们占领了。
       把中国的国立大学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恐怕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出现像Davidson College这样质量的私立学校。大学是属于社会的,它的质量和品牌建在人的心里,不是建在统计报告里的。数十年来,过于发达的权术,过于急迫的心情,过于虚假的数据,使得平淡、严谨和独立这些原生态的元素在我们今天的校园变得极其稀有。与其把中国大学说成是一群装扮入时却毫无气质的模特儿,还不如批评台后的那些设计师和决策者们,是他们的短视和愚昧使得中国的教育在今天还要重复数千年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总有一天我们的管理者们和给他们提供数据的参谋部门会明白过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供我们复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指标!就像功夫熊猫的老爸说的那样,There is no secret recipe!要建“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思想境界”,在文化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赶超的,失落了原生形态的校园文化恐怕是产生不出“一流”思想的。当我们的教授不再去倾力钻营什么人才什么院士时,我们的校园才可能会出现社会公认的学术大师;当我们不再去纠集资源包装什么称号什么奖项时,我们也许真会出现诺贝尔奖;当我们的“舵手们”都会用自己的“眼”和“心”去看方向、识人才而不再急功近利瞎改航路时,当我们寂静的校园里少了众多的彩旗和大幅标语时,我们的高校也许就悄悄地“入流”了……
       高校的发展和科研人生一样,是个以平淡、务实、前后互济为主旋律的过程,闪光和卓越不会经常发生,因此我们不要天天折腾,祈求奇迹,梦想腾飞。要知道世上一流的境界都是在平实的山水之间,枫叶红了,芦花白了,落霞孤鹜起飞,秋水长天一色。当你有了朴实无华的心境,才能看到超凡脱俗的美景。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313618.html

上一篇:代谢组学的闲谈
下一篇:来自中国的 King George III
收藏 IP: .*| 热度|

86 肖振亚 曾荣昌 武夷山 赵星 张志东 刘全慧 段明 徐明旭 刘建彬 沈智元 郭崇慧 张乾兵 艾云灿 李传亮 印大中 郭向云 马昌凤 梁进 葛肖虹 陈儒军 舒安庆 朱志敏 石磊 何士刚 曹聪 吴飞鹏 曾纪晴 崔振东 张亮生 周春雷 刘明 陈国文 李宁 马臻 任国鹏 朱教君 吕喆 盖鑫磊 严晓文 金小伟 苏红 李黎 李志俊 贺天伟 陈胜华 魏玉保 李学宽 年福忠 张水 侯成亚 张旭 陈静 兰轲 鲍海飞 林树海 李永丹 唐常杰 程木 徐耀 李毅伟 行敏锋 丛远新 卢利强 李海峰 王永林 张珍 周家作 刘广明 王群 焦宏远 夏飞 chtang haiming xuqingzheng bernal tuanhuichen bridgeneer zhangcz07 xchen leiyunting colorfulll liangqiang hangzhou zengfeng yuxhenry sanxingxu

发表评论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