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观念不宜偏,一句或改变 精选

已有 6268 次阅读 2022-6-4 23: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类个体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适应与否、幸福与否,往往是自己观念的结果。每个人都会有很多观念,这些观念的层次不同,对个体的影响情形也各不一样。有的观念是较高层次的,对个体的影响具有整体性和弥散性;有的观念是较低层次的,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局部性和特定性。观念的对象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外物。

个体的观念是在生活中不断形成的,会随着生活而发生改变。通常,一种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较难改变。从心理适应的角度讲,如果个体的一种观念对其生存和发展不利,他/她就应当主动改变。但是,情况往往相反,个体一般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甚至,在外界的干预下,依然不愿改变观念。

显然,个体不肯改变观念的原因很复杂,有时,个体之所以不能改变观念,只是因为他/她没有从自己观念的另一面去思考,或者没有想到还可以有其他观念。因此,个体多阅读、多思考、多与人交流,获得更多的观念,是达到更好地适应、体验更多幸福的途径。

很多阅读材料都能为人们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其中,那些带有哲理性的材料,对个体获得观念极为便利,平时可以多学习、多体会。例如,我有天翻阅《增广贤文》,看到“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一句,恍然大悟!人在社会上生活、学习和工作,难免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恩恩怨怨,即使自己不招惹别人,也无法避免别人对自己评头论足,毕竟,任何人的存在,对于他人都会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还好,如果听到负面评价,很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快。生活中的多少麻烦、苦闷,其实就是这样的风言风语造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去打听那些别人的闲言碎语呢?

不打听、不听信流言蜚语,当然不是说不与他人交流,相反地,积极与人交往,对于改变自己的有偏观念,是极为有用的。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的文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中有段内容是——

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我以前听水浒故事,对梁山好汉的观念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都像鲁达、宋江、史进那样的,然而,由这里的课文来看,此后同为梁山好汉的李忠,却是不爽利。这一情节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难以记忆。照直说,让我感觉很不爽。

当我跟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谈论这一内容时,他说:李忠本来就没钱。”我听了有些吃惊,再回想有关情节,李忠确实是个在街头打把势卖药的,赚钱十分不易,能拿出二两银子,已是难得了。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对李忠的看法和观念。

若干年前,我所在的城市不断挖路、修路,给人们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我也深受其苦,从而,对这种现象很厌恶、很反感。有一年的05月份,我负责陪同外请的学位论文答辩主席。途径修路的施工地段,非常难走,我对外请专家怀有歉意,不禁脱口而出:“我们这里天天在修路,真糟糕!”“修路好。修路怎么不好呢?修路好。”外请专家平静地说。那一刻,我对城市挖路、修路有了新的看法、新的观念。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抱怨过这样的修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再次领悟到,一句话就足以改变一种观念,一种长久让人困扰的观念。

总之,个体的观念对自己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和交流,获得更多观念,是使自己观念开放、不致偏倚的有效途径,而促使个体观念改变的,或许就是一句话,一句平常的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41571.html

上一篇:我的最精妙,其他无必要
下一篇:时代在发展,适应是优选
收藏 IP: 113.13.47.*| 热度|

18 杨韩 宋玉 李世斌 侯丹 王平平 程少堂 尤明庆 王安良 郑永军 谌群芳 李学宽 孙颉 杨正瓴 张晓良 段含明 朱晓刚 谢钢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