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精选

已有 13164 次阅读 2021-12-2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在给学生讲解一篇英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时,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或者说,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心理学研究论文,英文的与中文的存在巨大差异。具体地说,英文的心理学实证论文,一般不在引言部分阐述研究意义。英文论文当然也会提及研究意义,但是,这样的内容出现在论文的讨论部分,并且描述得具体而简要。

我由此恍然大悟,终于明白我国的心理学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为什么在阐述研究意义时往往显得那么别扭,尤其是,还要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来阐述,而又很难让人看了觉得有作者提及的那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原来,研究意义呈现的位置不妥。

很显然,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已经习得了在引言部分阐述研究意义的模式,从而,如果一篇研究论文没有在引言部分明明白白地描述研究意义,大家就会觉得这样的论文缺少一个必要部分,或者说,看了引言,还不清楚该文的研究意义。

实际上,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或/和答辩时,“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这类问题是经常被提到的。换句话说,虽然研究生已经专门阐述研究意义了,但是,别人还很可能难以看到相应的研究意义。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可以推测,一些甚至较多研究生在开题报告或/和学位论文中,的确没有真正阐明研究意义——那些用来描述研究意义的文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只要浏览一下学位论文,就会发现作者表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句式是大同小异的,并且,还存在夸大研究意义的倾向——比如,“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每篇心理学研究论文都达到了作者自陈的研究意义,那么,我国的心理学研究水平将是世界上最好的。

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论文,为什么往往表达不出来或体现不出来研究意义呢?这又回到了一个基本窘境:我国的一些甚至较多心理学研究者,特别是研究生,在开展研究时是没有研究问题的。这集中体现在开题报告或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研究者在有关因素影响下,选定一个研究题目,确定若干问题,打算要做或者已经做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然而,这个研究题目其实往往只是一个选题范围,并不是真正的研究问题,而确定的若干问题,则由于没有真正的研究问题而变得流于表面或细枝末节,难以成为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只要用这个标准评判一下,就可知道研究是否具有意义:相应的研究,对有关领域有何可以描述得出来的贡献?

其实,很多人也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表述方式是:一些研究者没有问题意识,发现不了研究问题,论文中没有真正的科学问题。

如何培养或提高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呢?研究者怎样发现研究问题呢?方法和途径肯定是多种多样的。我想,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是,以研究目的为抓手,以漏斗型结构为框架,组织开题报告和/或研究论文的引言。研究者应当高度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不仅知道自己具体的研究目标是什么,而且知道自己的研究能够为相应领域乃至人类知识贡献什么。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研究者就得全面而系统地把握有关领域的文献,从而,在引言部分就能有针对性地使用文献,论证自己的研究问题,真正地把自己的研究置于相应领域的文献之中,从而,自己研究对相应领域的贡献也就溢于言表了。只要采用漏斗型结构来构思和写作引言,研究问题将会水到渠成地产生或者说显现。相应地,在引言部分可以不用怎么论证研究意义,因为研究意义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撰写论文时,用倒置漏斗的形式来组织讨论,由自己的研究结果,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回应引言,对照引言涉及的研究领域,乃至更广的范围,阐述自己的研究意义,体现自己的研究在相应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尤其是研究生,特别需要加强对研究目的的认识,并且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如果研究目的是明确的,那么,研究意义也是明确的、具体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14900.html

上一篇:身体症状与心理问题
下一篇:研究问题与系列研究
收藏 IP: 202.193.15.*| 热度|

19 宁利中 张晓良 胡泽春 冯大诚 晏成和 尤明庆 鲍海飞 孙颉 王平平 李东风 徐长庆 张利华 郁志勇 谢力 杨正瓴 张鹰 陆仲绩 李毅伟 杜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