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图式提示与学习效果 精选

已有 11403 次阅读 2021-10-14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们大概都有一种体会:在学习某些材料时,例如,翻译的科学作品,甚至翻译的文学作品,几乎每句话都看着费劲,尤其是,看了很多,却什么也没记着,换句话说,理解和记忆都有问题,学习效果甚差。其实,即使每个句子都通顺的文字,也可能让人理解和记忆起来非常困难。有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技术,来改善这种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巴特利特的记忆研究表明,图式提示能够促进学习效果。

请看一段译文: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简单。首先,你把不同东西分成不同的组。当然,堆成一摞也许就行了,这取决于你有多少东西。其次,要看你有无条件,如果你没有条件,你就得出去解决问题。如果你有条件,你就做好准备了。重要的是,一次处理的量不要太大。也就是说,一次处理的量要小才好,量大就可能有麻烦。一般而言,这也没什么要紧,只是容易出现混乱而已。一个错误也可能付出很大代价。刚开始,整个过程显得挺复杂。不过,这很快就会成为你生活的一个方面。很难预见这项任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更长远的将来呢?谁也说不准。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再把东西分成不同的组。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以后,这些东西可以再次使用,而整个循环也就又开始了。当然,这是你生活的组成部分。

这段文章的每个句子都是通顺和清楚的。但是,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整段文字又在表述什么?读过一遍,人们很难理出头绪,也很难记住什么。虽然这是一段经过专门设计的文字,但是,类似的段落在现实当中并不少见。

现在,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洗衣服》,再来看一遍试试。一般而言,读者不仅觉得容易理解了,而且容易记住了。“洗衣服”就是一个概念图式。有了它作为挂勾,就可以把有关材料挂起来,从而,也就不会觉得费解和混乱了。人们通常会以概念图式为基础,用视觉形象,形成文字描述事件序列的心理图像,据此理解和记忆有关内容。

由此可见,人们把材料编码进入记忆,以及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图式都有重要作用。日常事件(例如,学习材料)的知觉和记忆都不是感官的被动登记。人们接触和感知它们时,心智会对它们进行分类和解读。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知觉和记忆的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 processing)。

因此,人们学习的时候,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就是运用图式,来提示与引导知觉和记忆。对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恰当、有效的图式提示,莫过于题目或标题了。当然,不合适的题目或标题,则可能误导读者。

由于图式就是概念,而概念可以用词语表达,从而,作者对所写文章及段落呈现精当的题目或标题,就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读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材料划出可以成为图式的词语,或者批注相应的词语,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经验。

对于学校教育,可以提出的建议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概念的讲授,让学生形成图式,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图式线索。教师板书的文字,更应当是图式线索,而不是随意写几个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最后,请阅读如下文字,看看可以加个什么题目,以利于理解和记忆:

一个中年男子沿一条大街由西往东走,看见南边有个小店,他就拐了进去。店里有个穿花格子上衣的高个儿男子,手持一把刀,正举在一位老者的头顶上。老者低着头,闭着眼,大气不敢出。见中年男子进来,高个儿男子示意他坐下。中年男子见状要夺门而出,高个儿男子拿着刀就追了上去,大声说出几个字,中年男子只得回来,走进店里,按照高个儿男子的意思,看着那把刀和老者的脑袋,狐疑地坐下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7990.html

上一篇:概念图式与记忆重构
下一篇:艾宾浩斯与纯粹记忆
收藏 IP: 113.13.45.*| 热度|

21 李学宽 李剑超 康建 黄永义 徐长庆 李毅伟 杨正瓴 孙颉 晏成和 刘秀梅 陈志飞 马鸣 许培扬 李东风 尤明庆 朱豫才 宁利中 曹俊兴 张鹰 张晓良 王平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