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角色转换效应 精选

已有 5309 次阅读 2021-8-12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类个体在社会上生活,必然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面临不同的具体场景,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处理不同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体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地转换角色,及时地适应社会,从而,保持身心健康,实现人生意义。

角色依存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人际关系的适应,就是角色的适应,更进一步地,就是角色转换的适应。角色转换的具体情形,直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与态度、动机、偏好等心理特征,以及身心状态和行为表现。个体的身心状态、基本功能和行为表现受到不同角色影响的情况,可以称为角色转换效应。

角色,几乎等同于身份。以前,人们常说:“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意思是,大家的言行举止要适切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角色。个体的身份是社会赋予的,个体的角色自然也是社会赋予的。社会场景不同,个体的角色也往往不同。随着社会场景的转换,个体的角色也得相应地转换。

社会场景的转换,往往体现于人生阶段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发展与变化,例如,升学、入职、结婚、晋升等。众所周知,幼儿存在入园适应、各级各类学生存在入学适应。入园适应,其实就是幼儿需要从家庭中宝贝的角色转换成幼儿园孩子的角色。小学的入学适应,就是从非学生的角色转换成学生的角色,中学的入学适应,就是从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中学生的角色。同样地,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是从中学生的角色转换成大学生的角色,研究生的入学适应,是从本科生的角色转换成研究生的角色。

其他方面的角色适应也是类似或者更高水平的角色转换,例如,入职适应、婚姻适应、职务适应,等。

一般来说,人们大都可以自然地转换角色,正常地生活、学习、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多样,比如,有一部分人经常遇到角色转换的问题,而更多的人有些时候存在角色转换的问题。只要角色转换不顺畅,相应的个体就会由此而困惑,进而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影响身心健康。

一名一年级的大学生哭着对室友们说:“我在家里还是很娇气的!”她对大家的不满溢于言表,她的意思是,大家应该宠着我。她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住在自己家里,家人也一直宠着她。到了大学,跟她住在一起的不是家人,而是同学,自然不太可能像家人那样宠她。她需要从家中孩子的角色,转换成高校里大学生的角色。

显然,角色对应着规则,对应着责任、义务、要求、期望,角色转换则是需要对这些规则进行认识、体验和践行。也就是说,角色转换对应着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亦即对应着角色认同与角色适应。

一名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召集各系的主任开会,布置本科教学方案修订工作。他从会议程序到会议内容,都显得没有头绪,很不专业。在参加过多次此类会议的各位主任眼里,他还没有进入领导的角色——他没有足够的角色认知。

一名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从就职感言开始,一直强调“我就不想当这个副院长”,两年之后,他主动辞职了。他是真的“就不想当这个副院长”——他没有合适的角色情感。

一名二级学院主管行政的副院长,当了领导之后依然和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嘻嘻哈哈,没有任何领导的样子。更多的同事议论道:他怎么就不像个领导呢?——他没有匹配的角色行为。

总之,个体的社会适应,其实是角色适应,其实是角色转换的适应。如果个体存在角色转换的问题,那么,他/她在生活、学习、工作上往往就会出现困难或障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99498.html

上一篇:智子疑邻效应
下一篇:角色退行效应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13 孙宝玺 王安良 周忠浩 郑永军 张晓良 杨正瓴 武夷山 孙颉 汪运山 尤明庆 张鹰 范振英 陆仲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