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班里的留级生经常向新生介绍学校、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每当此时,留级生讲得神采飞扬,新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天,早饭过后,大家又围着一名留级生听取经验,他在讲数学方面的问题。讲着讲着,他右手食指向上一举,神秘地说:“因式分解很难学!我们班原来数学很好的同学,学到因式分解就不行了!”
当时,我们还没学到因子分解,我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子分解,但是,“因式分解很难学”的观念却留在了我的头脑中。
一个多月后,我们开始学习因式分解,我果然感到“因式分解很难学”!
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数学老师知道我小学时数学很好,特意指定我当数学科代表。然而,我学习因式分解遇到了困难,心里很着急,就是学不好。
后来,我回想起学习“因式分解”的经历,不禁颇为感慨:
倘若当时没有听到“因式分解很难学”的所谓提示,我会像学习其他数学知识那样,学习因式分解——我会像学习其他数学知识那样,有正常的学习过程、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满意的学习效果!
真是悔不该错听了留级生的话!
我继续思考:
或许中小学的各科及其具体内容,客观上的确存在难学和易学的情况,但是,有人大概过分突出了这种难易差异,从而,人为制造了并且流传了一些“因式分解很难学”之类的观念和问题!
我在高中的课堂上,真的听到了类似的难点提示,例如:
物理老师说:“关于静止物体摩擦力的方向很难判断!”
化学老师说:“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就是很难配平!”
语文老师说:“阅读理解很难,比作文都难!”
英语老师说:“动名词的使用很难掌握!”
更常见的情形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时提醒:“这是一个难点!”
老师们可能完全出于好心地提醒我们要注意某些容易出错或不易掌握的知识,可是,从现实情况看,他们这样的提醒,却是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定的内容很难学。
糟糕的是,学生将会据此形成相应内容难学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产生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应的内容的确难学!特别地,学生对相应内容没有学好,也可以自我原谅而心安理得,失去或降低掌握目标,不能继续努力学好相应的内容。这种情形,进一步巩固了老师的观念:特定内容就是难点,就是难学,每届学生都是如此,教的时候专门提醒过、专门提示过,还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下次教学,还要这样提示(也不敢不这样提示),也还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结果。
大学里,这种难点提示亦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老生向新生传授经验:“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很难过!”于是,较多的大学生相信并经历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很难过。“XX、YY容易挂科!”于是,较多的大学生相信并证明了XX、YY容易挂科!
救救孩子,停止这种贻害无穷的难点提示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