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但一些非叶器官在物质同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知道这些非叶器官对光合的贡献大小呢?石河子大学的研究人员Hu等以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手段揭示了棉花的苞叶、蒴果、茎以及棉铃和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光合能力、产物同化的贡献,论文“Important photosynthetic contribution from the non-foliar green organs in cotton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已经发表在Planta上,这项研究使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了非叶光合器官的生理生态意义。
他们首先测定了叶、苞叶和蒴果的含氮量,发现它们之间是有显著性差异的,这是造成非叶光合器官光合能力不同的生化基础;接着他们发现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从盛花期到盛铃期,茎和棉铃在整株的面积比例越来越大,部分是由盛铃期棉花落叶造成的;而这些非叶光合器官的O2同化率和光合酶的活性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呈现越来越活跃的趋势,特别是蒴果的增幅最大;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最后,作者统计了棉铃数量、种子重量等参数的差异,发现那些棉铃遮光处理的植株与对照组相比是普遍偏小的,棉铃遮光处理减少了棉铃重量的24.1%和种子重量的35.9%,即棉铃的受光情况将严重影响棉花产量,而这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那么,棉花在盛铃期落叶的行为看上去就比较伟大了,如果那时的棉花还有大量的叶片遮挡棉铃,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繁殖,这好像也是一种植物生长的平衡策略。如果下一步能深入研究一下盛铃期落叶对繁殖成功的影响将会使我们对植物的主动调控能力有更多的认识。棉花落叶也可能是植株分配更多的水分用于保障繁殖成功引起的,此时的棉铃“风好水好”,自然也能独立地进行关键的生命活动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