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不要抱怨数据不好了 精选

已有 10046 次阅读 2017-5-26 12: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 数据

经常听到身边的研究生,甚至是教授或研究员抱怨数据不好,试验不理想,仪器不听话、研究生不认真做实验都是主要原因,好像全世界都在与科学/科学家作对。

话说回来,如果科学研究都是顺风顺水的,讲真,这没有什么挑战性的工作,干着也没意思了。

不过,有一种分明是主观的原因造成的抱怨,原因竟然是:研究者本人压根就不了解自己的数据!

前几天看到我潜在的合作者,非常具有分享精神的Hendrik Poorter教授(http://www.science.poorter.eu/index.html,这是国际上最优秀的植物生理生态学家之一)New Phytologist又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啥呢?仔细一看,原来是讲实验室生长的植物与野外环境中的植物一些功能性状上的差异,他们通过整合全球发表(和未发表)的数据,发现实验室环境中的植物生长速率更快、氮含量高,形态也更多样。

这个研究有什么用呢?原来,全球的植物生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植物功能性状的数据,但没有人能确切的告诉你,在实验室里生长的植物与野外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到底有多大的差别?这个研究提醒人们在吹嘘自己研究价值的时候要看看你实验室植物材料真实的生长环境,以及有多大可信度?

我为啥关注这个事儿呢?原来,大好人Hendrik前段时间刚把他收集的全球5000余种LMA的数据(我们寻思着一起做个big-paper)发给我,但我注意到这个数据集有标注实验室和野外的差异。当时我就想,实验室的这些LMA数据能有什么价值呀?肯定不是很有价值的数据。

Hendrik显然在脑子里早就勾画好了这种比较研究,剩下的就是数据分析了。他们的研究论文Pampered inside, pestered outsid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plants growing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and in the field已经发表在知名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

当然,这也说明了,科学这玩意,还真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去琢磨和去发酵的,没有积累,没有对一个问题和knowledge gap的深刻认识,即使有再好的数据也枉然。

有时,不管手头有什么样的数据,不去抱怨数据不好,而是静下心来长时间的思考,也只有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变废为宝,发挥数据的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1057239.html

上一篇:从投稿到接受长达5年的Nature论文
下一篇:校长请客吃饭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18 侯沉 杨顺华 黄仁勇 黄旭 徐荣 赵斌 强涛 周健 梅卫平 付永硕 王从彦 朱晓刚 杨正瓴 柏延文 chenMM99 zjzhaokeqin xlsd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