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止于至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le

博文

怀念丛飞---感动依旧是感动

已有 3089 次阅读 2010-4-21 22:07 |个人分类:闲事太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闲事太平

     从98年到现在,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社会救助体制,最近一个香港义工黄福荣倒下了,不知道有没有多少国内义工站起来那。

     这时候让我想起了丛飞,那个和癌症斗争中,还不忘记去救助失学儿童,那个将心都给了他救助的人。最后也走了,留下一段演艺界的佳话,也许这些佳话只能留在百姓心中吧,很难让每年演艺界盛大的场合中提起他,或者每年在演艺义演中提起他。曾经看过数次他的新闻,数次悲伤流泪,也在想我能否和他一样,答案是不能,还不能放弃自己的生活状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现在香港义工又出现在我们面前,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我们的义工组织那,也可以让我们社会中类似丛飞的英雄多活几年。让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正常化,也让受灾的同胞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救援。

    现在的黄福荣及丛飞的义举都是基于人性的角度去帮助他人,甚至没有想过成为一个英雄,完完全全是出于自愿,这样的确实要考验我们社会的良知和对这个社会的认同感。

    每次救灾,都看见官兵们深受领导的鼓舞,领导们赶赴灾区打气。媒体们在那里煽情,最后都将人们的善行归咎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似乎救人的时候要经过周密的思考的样子。而后社会给这些媒体塑造的“英雄们”巨大的荣誉,完全失去了对一个发自内心做善事的人一个应用的尊重。而这样数次的塑造英雄,不知道对我们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的提高有多大的帮助那?

   

   

 

丛飞的故事

  丛飞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因患胃癌去世,年仅37岁,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成为他最后的爱心之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请大家不要把黄福荣变成一个烈士或一个完美的人”――“头七”访黄福荣胞姐黄月秀 

  玉树地震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天,正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的“头七”。今天,坐在记者面前的黄福荣胞姐黄月秀一袭黑衣,语调里难掩悲痛,“自弟弟离世后,家人每天都活在伤痛之中,只希望这是一个恶梦,惊醒后发现原来他只不过出外走了一圈”。

  黄福荣,一位香港普通的货车司机,曾用数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为救治白血病患者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此次玉树地震中,原本已躲过劫难的他,却又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死亡的边缘,从废墟中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而自己却在余震中遇难。

  黄福荣走的那一刻,大地在痉挛,山河在变色,他的生命在废墟上戛然而止。七天过去,他的事迹已在大江南北被广为传颂,香港市民称之为“香港之子”,特首撰文赞其为“香港的光辉榜样”。

  “请大家不要把福荣变成一个烈士或一个完美的人,我们家人当然为福荣今次舍身救人的精神引以为荣,但大多数人,在当时当刻,知道仍有人被困在瓦砾中,也会奋不顾身,尽一己之力,尝试帮忙救人,而不会只顾自身逃命。”黄福荣家人给记者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比较抗拒‘英雄’这个字眼。我觉得福荣不是想做英雄或舍身救人,他当时只是在现场,救人是出于人的基本反应,一个普通的人也会这样做。”黄月秀真诚说道。

  “弟弟很珍惜生命,看重生命,大家对他太过美化,是对他的不了解。有媒体说福荣‘死在公益的路上,是上天对他的恩赐’,但福荣不会这样想,福荣是一个很想做事的人,他仍希望继续帮助人。我很尊敬弟弟的救人行为,就算那个人不是弟弟也一样,这是人性的光辉。我作为香港人也感到骄傲,但作为家人,我宁愿他没去过青海。希望福荣的故事可带动多一些人参与志愿工作或捐钱,或关心家人,这对福荣来说也是一种尊敬。”黄月秀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9-314670.html

上一篇:国内问题的实质
下一篇:安慰自己!
收藏 IP: .*| 热度|

5 陈国文 杨芳 侯成亚 丛远新 蒋迅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