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读《教育家》8月份的三期杂志 精选

已有 5613 次阅读 2024-8-31 11:11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有一次在外地参加教育方面的论坛,在一个摊点拿到一本《人民教育》,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个杂志。我在此前后,又了解到还有《教育家》杂志,是光明日报主管的。我陆续从网上买过几批(现在网上购买很方便)。基本上,是看完后,把有保留价值的这一期留下来,没有保留价值的那一期丢掉。所谓有保留价值,指的是那一期哪怕有一篇文章对我有启发(主要是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我就把那一期杂志保留下来。以下,我以读书笔记形式,写下阅读《教育家》8月份三期杂志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824081319.jpg

《教育家》8月第4期文章《高校辅导员的困惑与迷茫》仅一页,但非常棒。它包含两篇辅导员的工作自述,每篇自述都不长,但都概括到位,读罢让人忍俊不禁。这并非对工作的吐槽,也不是推卸责任,更不是索要报酬,而是如实地呈现一线情况,引起大家对辅导员群体的理解支持。有的人也许会说这是“负能量”,但我觉得这样的文章“接地气”。

在紧接着的文章《破解辅导员成长难题,写好新时代育人答卷》中,陕西科技大学李萌提出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解决思路。李萌曾担任辅导员,并出了《辅导员梦工厂》《萌哥说案例:一名思政工作骨干的实践与思考》《“知道”到“做到”:高校思政骨干讲案例》等书籍。他的这篇文章有高度,有深度,勾勒出面对的主要的四个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四个要点,对各个高校推动相关工作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这一期《当谈论就业迷茫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也非常精彩。它如同非虚构报道,见人见事,画面感强。以五位学生的故事,揭示了大学生的求职困境。写作时采用场景+概述+引语+背景介绍,这样文章更加生动。紧接着的文章《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促进的新思考》,则较为抽象。它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提纲挈领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校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就业都很重要。很高兴这一期《教育家》刊发系列文章,既提供了形象的例子,也提供了更加“宏观”的分析和对策。从点到面,从形象到抽象,不同的视角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相关现象。系列文章也让我感到,大学教育并非仅仅是授课;为了学生的发展,别的条线很多工作也需要做好,以期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40828110628.jpg

《教育家》8月第2期多有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写作的作品,起到总结经验、分享交流的作用,也有访谈类文章以及以第三人称写的人物报道。

由于身为大学教师的缘故,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和高等教育相关的文章,比如这一期当中的“卷首语”《推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增“量”提“质”》。该文涉及教育硕士的培养,包括延长学制、优化课程设置、延长实习时间、提升国际化水平、选拔优秀生源等,对全国教育硕士乃至其他专硕的培养有参考借鉴价值。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看见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综合征”》以亲历者自述的形式,依次呈现了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家长、综合实践教师对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吐槽”,读罢让人忍俊不禁。整篇文章避免情绪化的表达,显得有礼有节;语言风格也基本统一,通俗易懂。

紧接着的一篇文章《“研读”社会实践,书写育人新篇》,则从专家的视角,解读社会实践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社会实践的四大盲区,并提出拓宽社会实践的若干路径。这样,视角更加“宏观”,也启发读者如何解决问题。当然,这不是从个体层面解决问题,而是在教育界层面多管齐下、解决问题。

总体看来,这一期杂志注重各个栏目的文章配置,把类似主题的文章放在一个栏目下面。前半部分的文章更具可读性;后半部分文章有点教学论文的性质,但也有一定的通俗性和启发性。

希望在今后多看到有关高等教育的文章,并多一些具有思想性的教育述评、教育时评类文章。

微信图片_20240828105840.jpg

由于经常写教育述评,我对揭示问题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教育家》8月第1期的专题报道“乡村校长的困局与突围”引起了我的注意。前面四篇文章,即《“孤勇”的乡村校长,在坚守中艰行》《组织生态视角下乡村校长的角色困境及成因》《赋权乡村校长的“为”与“不为”》《求真务实完善乡村校长队伍制度建设》都很棒。

文章1指出乡村校长缺钱、少人、无权等现实困境,有具体的例子,也有不同专家的评述。文章的第三个小标题后面,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展现出克服困难的精神。整篇文章读起来有点像《半月谈》的报道,可读性较强。

文章2从调查研究者的角度,剖析了乡村校长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了原因,并简短提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整篇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现象和原因把握得准、介绍清晰。

文章3则更多讲解如何解决问题,包括学校工作干预“有所不为”、给予人文关怀“有所为”、健全制度保障“有所为”。每一个小标题下方的段落开头都有主题句,这样就一目了然。

文章4同样也讲解如何解决问题,侧重点是完善乡村校长的队伍制度建设。这篇文章更像是研究论文,即更加抽象。

上述四篇文章,逐渐从形象到抽象,从给出总的情况到提出具体的对策。

在这四篇文章之后,还有《本土化乡村领军校长培养的江苏实践》《以公益之力,助推乡村校长前行》,给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案例。

这个专题报道,是专题策划成功的范例,能增进读者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重视。

纵观杂志整期文章,很多文章的小标题和主题句用不同的字体表示,比较清晰。而且,语言既不强调文学性,也不太抽象,体现出了“儒雅”的文风。我也很高兴看到,《教育家》的撰稿人们在认真、热心地讨论教育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48992.html

上一篇:暑假结束-开学之随想
下一篇:成长的路上,每一个付出都值得
收藏 IP: 101.228.66.*| 热度|

9 马臻 刘跃 郑永军 汪运山 武夷山 杨正瓴 朱爱军 xtn guest3802293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