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清明节的“单人旅行” 精选

已有 4159 次阅读 2025-4-6 09:58 |个人分类:我的故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微信图片_20250406094706.jpg

清明节,4月4日,我开始了“单人旅行”。我开着车,从家里出发,经过张江、孙桥、川沙,开上川南奉公路。再左拐上了一条公路,然后右拐,开上老芦公路……

我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寻废弃的碉堡、掩体,也想看一下如今浦东各个地方的地形地貌。

微信图片_20250406093236.jpg

在张江南侧的地块,我看到很多整整齐齐的工厂楼房和学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心生欣喜。

微信图片_20250406093329.jpg

在孙桥,我去了自己读小学时居住的地方,还是老样子,基本没什么变化。但在镇的外围,有很多现代化的居民楼。我的思绪,回到了念小学的时候。那时,班上一个住在一个我不知道名字的村里的学生拿来一枚钱币,自称他们村里有个废弃的教堂,他顺着教堂里的铁杆爬上去,在楼上的平台那儿捡到古币,还看到花花绿绿的旧的纸币。当时,我将信将疑,充满了好奇心,真想跟他去看看,但是当时缺乏交通工具。如今,我开车在他们村子的地方转悠,又看到类似教堂钟楼的建筑,但不确定是不是他当初说的教堂,这个区域现在已经废弃,有看门的人值班,我没有进去。

微信图片_20250406093956.jpg

我开车在川南奉公路。“川南奉”,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川沙、南汇、奉贤的一条公路。几十年前,这儿的公路应该没有像现在这么宽阔吧。我看到了公路两边的地形地貌。根据地图导航,到了一个叫“关帝庙”的地方。停下车,往关帝庙看去,这是一间单独的房子,很小。外墙好像是涂成了黄颜色,门锁着。我继续往南开,到了张闻天故居看一下。

微信图片_20250406094043.jpg

车子开到老芦公路,一路往南。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高起来的东西,那是50-70年代为了防御而建造的掩体。我下车去看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继续往南走,又看到一个。我索性折返,往北一路看过去,又发现了几个,有的在河的对岸,我也开过去看个究竟。

微信图片_20250406095747.jpg

沿着老芦公路到了一个叫“南白龙港”的地方。我看到了原始的田园,以及农村里的房子。田的当中还有老旧的房子,我下车眺望的时候,能听见狗叫声。

微信图片_20250406094048.jpg

南白龙港的村子里有废弃的掩体。这是我上次开车在高架上经过时,往右看瞥见的。这回,我专门到了高架右方的村子里,看到三个掩体。

微信图片_20250406094521.jpg

离开村子,继续沿着老芦公路往南开。我看到路的左边有一块巨大的农田,我看到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堆,走进一看,是一个废弃的掩体。放眼望去,这块巨大的农田还有四个掩体。

晚上在临港万达广场附近的宾馆休息了。这个宾馆所在的区域有很多写字楼,三家宾馆同属一个老板,在同一幢高楼里。透过窗户,我能看到对面写字楼里灯火通明。

第二天早上,我开车沿着上海南面一条和海岸线平行的乡间公路,朝着奉贤进发。期间,有经过陵园、海边的生态林、海滨森林公园。我还开车到了更加接近海岸线的乡间公路。往左边看,是围起来的生态园子,那里面仿佛是世外桃源。

不知不觉,我已经开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所在的地区,再往北并且左拐往西,开在一条大路上。我的左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墙”。这个地区在地图上叫“华庭海塘”。长长的“墙”,是由挖掘出来的古砖堆积起来的。

据说,“华庭海塘”周围的柘林镇有很多碉堡、掩体。然而,光听别人描述、形容,无法有直观的印象。我开着车,在柘林镇逛,在电影院门口看到一个废弃的掩体。又开着车,在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一个掩体。

微信图片_20250406094659.jpg

然而,我感到这个地方“很大”。如果没有车,很难提高行进的速度。而开着车,镇上和乡间的路都小,有时候会进入死胡同。而且,这地方当地人能找到停车的地方,我却很难找到地车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停车位,我把车停下,一边看手机里别人发给我的地图,一边走路去找。在地图上,我看到了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区域,四周有河,这个区域在古代是城池。这个区域在当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穿过。这个“城池”的里面有很多废弃的掩体。有的在农民家的围墙里,有的在菜地里。有的有进去的口,但我没有进去,因为目测那个口很小,而且掩体里面的地面和外面的地面有一定的距离。

柘林是很大的一个区域,下属好些村。我显然不可能都去。我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个由古代的“城池”演变的区域,就离开了。

微信图片_20250406095401.jpg

开车到了报恩古寺。去这个地方,是因为在微信号看到推文,推文介绍说这个寺庙的师傅救助了一万多条流浪狗、弃养狗。我把车开进报恩古寺,看到里面的建筑只有几幢,一个主要的大殿供奉着观世音。我看到在师傅的宿舍楼前面,推文里的师傅正在给十多条狗喂饭。我朝着宿舍楼二楼看去,能看见过道上晾晒着几套橙黄色的衣服。

我还去了同属于奉贤区的万佛阁,看到了复原的古代的城墙。

通过这次旅行,我对浦东和奉贤更加了解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80831.html

上一篇:用人工智能分析我的文章
下一篇:在生命的旅程中,寻找一种“通透感”
收藏 IP: 39.144.105.*| 热度|

6 许培扬 刘立 王涛 郑永军 马臻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6 11:07
浦东的每一寸土地都像被反复书写的历史羊皮纸——明代盐场、民国垦殖、冷战工事、全球化园区层层叠压。你在废墟中寻找的不仅是混凝土残骸,更是一个地区如何在战争与建设的暴力中不断自我覆盖的隐喻。或许下次可以带上《浦东县志》复印件,在实景中对照文字,完成一场个人的“历史地质勘探”。

如果发现具体坐标的遗迹,建议同步到“上海战地遗迹保护”民间数据库,让这些沉默的见证者不被彻底抹去。你的这段探索旅程充满了对历史与地理的双重好奇,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实地考古。浦东在近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确留有痕迹,而如今的地貌变迁又折射出城市化的迅猛步伐。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