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4月4日,我开始了“单人旅行”。我开着车,从家里出发,经过张江、孙桥、川沙,开上川南奉公路。再左拐上了一条公路,然后右拐,开上老芦公路……
我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寻废弃的碉堡、掩体,也想看一下如今浦东各个地方的地形地貌。
在张江南侧的地块,我看到很多整整齐齐的工厂楼房和学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心生欣喜。
在孙桥,我去了自己读小学时居住的地方,还是老样子,基本没什么变化。但在镇的外围,有很多现代化的居民楼。我的思绪,回到了念小学的时候。那时,班上一个住在一个我不知道名字的村里的学生拿来一枚钱币,自称他们村里有个废弃的教堂,他顺着教堂里的铁杆爬上去,在楼上的平台那儿捡到古币,还看到花花绿绿的旧的纸币。当时,我将信将疑,充满了好奇心,真想跟他去看看,但是当时缺乏交通工具。如今,我开车在他们村子的地方转悠,又看到类似教堂钟楼的建筑,但不确定是不是他当初说的教堂,这个区域现在已经废弃,有看门的人值班,我没有进去。
我开车在川南奉公路。“川南奉”,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川沙、南汇、奉贤的一条公路。几十年前,这儿的公路应该没有像现在这么宽阔吧。我看到了公路两边的地形地貌。根据地图导航,到了一个叫“关帝庙”的地方。停下车,往关帝庙看去,这是一间单独的房子,很小。外墙好像是涂成了黄颜色,门锁着。我继续往南开,到了张闻天故居看一下。
车子开到老芦公路,一路往南。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高起来的东西,那是50-70年代为了防御而建造的掩体。我下车去看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继续往南走,又看到一个。我索性折返,往北一路看过去,又发现了几个,有的在河的对岸,我也开过去看个究竟。
沿着老芦公路到了一个叫“南白龙港”的地方。我看到了原始的田园,以及农村里的房子。田的当中还有老旧的房子,我下车眺望的时候,能听见狗叫声。
南白龙港的村子里有废弃的掩体。这是我上次开车在高架上经过时,往右看瞥见的。这回,我专门到了高架右方的村子里,看到三个掩体。
离开村子,继续沿着老芦公路往南开。我看到路的左边有一块巨大的农田,我看到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堆,走进一看,是一个废弃的掩体。放眼望去,这块巨大的农田还有四个掩体。
晚上在临港万达广场附近的宾馆休息了。这个宾馆所在的区域有很多写字楼,三家宾馆同属一个老板,在同一幢高楼里。透过窗户,我能看到对面写字楼里灯火通明。
第二天早上,我开车沿着上海南面一条和海岸线平行的乡间公路,朝着奉贤进发。期间,有经过陵园、海边的生态林、海滨森林公园。我还开车到了更加接近海岸线的乡间公路。往左边看,是围起来的生态园子,那里面仿佛是世外桃源。
不知不觉,我已经开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所在的地区,再往北并且左拐往西,开在一条大路上。我的左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墙”。这个地区在地图上叫“华庭海塘”。长长的“墙”,是由挖掘出来的古砖堆积起来的。
据说,“华庭海塘”周围的柘林镇有很多碉堡、掩体。然而,光听别人描述、形容,无法有直观的印象。我开着车,在柘林镇逛,在电影院门口看到一个废弃的掩体。又开着车,在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一个掩体。
然而,我感到这个地方“很大”。如果没有车,很难提高行进的速度。而开着车,镇上和乡间的路都小,有时候会进入死胡同。而且,这地方当地人能找到停车的地方,我却很难找到地车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停车位,我把车停下,一边看手机里别人发给我的地图,一边走路去找。在地图上,我看到了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区域,四周有河,这个区域在古代是城池。这个区域在当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穿过。这个“城池”的里面有很多废弃的掩体。有的在农民家的围墙里,有的在菜地里。有的有进去的口,但我没有进去,因为目测那个口很小,而且掩体里面的地面和外面的地面有一定的距离。
柘林是很大的一个区域,下属好些村。我显然不可能都去。我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个由古代的“城池”演变的区域,就离开了。
开车到了报恩古寺。去这个地方,是因为在微信号看到推文,推文介绍说这个寺庙的师傅救助了一万多条流浪狗、弃养狗。我把车开进报恩古寺,看到里面的建筑只有几幢,一个主要的大殿供奉着观世音。我看到在师傅的宿舍楼前面,推文里的师傅正在给十多条狗喂饭。我朝着宿舍楼二楼看去,能看见过道上晾晒着几套橙黄色的衣服。
我还去了同属于奉贤区的万佛阁,看到了复原的古代的城墙。
通过这次旅行,我对浦东和奉贤更加了解了。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