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联想起30年前、一座 营房的附属建筑。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是厕所。这个厕所可能建造于1970年代。
我重返故地时,原先的三层营房和旁边的几十棵白杨树都消失了。
营房西侧篮球场的水泥地面,依稀可见。厕所在篮球场北边。厕所只供男同志使用。
来队家属解决如厕问题的方法,或者是钻进一个废弃的坑道,或者是步行到附近的村子里。村子里的厕所,是男女通用的。为了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女同胞会结伴而行,或者让家属在外面站岗。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不到半年。两个连队的指导员,终于开了 窍。从部队砖厂拉来 了几十块空心砖,把厕所隔成了两个。用白灰在墙上刷了男、女二字。这样,来队的女同胞就无需下乡或者钻山洞了。
空心砖是用煤渣压制成的,比较轻便。那时候,散、远、小单位冬季取暖,用的是煤砖。这为砖厂提供了原料。
住在红色卧砖楼房里的两个指导员都是河北人,都是七十年代入伍的。他俩年龄相近,一个是保定人、另一个是石家庄人。我们仨、还有那位东北的九连连长,在一起聊过天。两位老大哥都曾经开导过我。入驻营房较早的是九连。连长和他的搭档,都是高配到副营的。
楼房里 ,有水房,没有厕所。解决“出口“”问题,就得下楼。春夏秋,还好办。朔风呼啸的冬夜,下楼步行数十米上厕所,的确是一种考验。
我是调离25年以后重返故地的。故地,已经成为水利工地。我抵达的时候,国庆节假期还没有结束。迎接我的值班员,是一条活动范围受限的狗。
(那座幸存的建筑,水利工人们进行了美化——添加了蓝色的顶棚。从远处的山坡上看,蓝顶建筑倒是与湛蓝苍穹里的白云和有几分绿意的山坡十分和谐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7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