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病毒学学术研讨会
深秋的武汉早已退去了暑热,凉风习习。在这个宜人的季节里,第十一届全国病毒学学术研讨会于10月24-25日在武昌洪山礼堂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参会人数远远超出组织者的预期,达到了1400人。会议主办方病毒学会仅是微生物学会的一个分会。可见,致力于我国病毒研究的科学家队伍史无前例的壮大。大会的主旨报告集中了各位“明星级”科学家的重要成果。这里既包括了EV71完整病毒衣壳晶体结构构象变化及病毒脱壳机制的揭示,又包括了新发传染病病原体跨种传播机制的揭示。科学家们还总结了我国卫生工作者援助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壮举。
这次会议的另一亮点是中德之间数十年合作研究成果的总结。闻玉梅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对中德病毒学合作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Prof. Dr. Michael Roggendorf。高福院士亲自向Michael Roggendorf颁发了“中国病毒学会国际合作奖”。Dr. Michael Roggendorf在获奖感言中表达了对我国科研水平迅速提升的切身感受。他认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受体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这个问题在中国最终获得解决充分体现了我国病毒学研究的水平。
大会特邀报告集中了我国病毒学领域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主任方荣祥院士首先阐明了植物病毒研究的重要性,并展示了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的发展。他形象的指出:动物病毒研究解决的是“治病”的问题;植物病毒研究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因此更应该受到重视。国家CDC副主任杨维中教授展示了我国各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疾病防控工作成果。杨主任的报告突出了我国乙型肝炎控制工作的显著成效。自疫苗大规模使用以来,低龄人群HBV感染率显著降低,功不可没。肺结核疫情仍然常年持续高位徘徊,形式严峻。结核病的疫苗研发刻不容缓。另外,老传染病的卷土重来也令人担忧。例如,在牧民中通过羊等牲畜传播的布鲁氏菌病早在数十年前在我国几乎绝迹。近几年来,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突然迅速上升,目前已到达历史最高点,值得引起警惕。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教授和国家CDC病毒病研究所所的李德新研究员分别作了传染病检测,检测和预警方面的精彩报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