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yongj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yongjin

博文

科学普及要有科学依据 精选

已有 3823 次阅读 2023-8-2 07:31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普及对推广科学技术很重要。但科学普及的知识应该是有大量实验证实的、没有争议的知识,是有确凿科学依据的知识。

 

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和选育农业品种,是加快育种进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抗非生物特性的改良,对工业用和饲料用作物的改良,通过生物技术对特定遗传物质的添加或改变,有着无可争议的适用效果,因为这些作物品种生产的产品,对消费者没有心理负担,至少不担心这些改变会影响食用安全。

 

但消费者对这些生物育种技术的欢迎,并不代表对所有改变都欢迎。例如,通过生物技术,引进外缘抗生物物质,这些外缘遗传物质生产的产物对人体有无影响,人们很担心,因为人也是生物,争议较大。而国内外又未见有严格的食用实验证明这些物质对人体无害。美国和欧洲,都没有用生物技术创制的抗生物包括抗除草剂的小麦做主粮;日本没有用生物技术创制的抗生物水稻为主粮,为什么我们要急着去普及推广呢?有较长时期的食用实验吗?食用实验的结论安全吗?依据何在?

 

以前,人们在宣传用生物技术创制的抗草甘膦大豆时,多用“实质等同”的推论为依据。国内黄小霞等(2022)研究表明,抗草甘膦大豆与普通大豆在营养学上不具有实质等同性。目前,国内许多人对遗传工程改良抗生物水稻小麦品种进行科普的依据,又多是“几十年的实践表明没有出现问题”。这些实践是作为副食的实践,是缺粮国家短期做主粮的实践。不能用副食的、或临时的、零散的、间断的、短期的主粮食用结果来推断长期连续作为主粮的结果。例如,赵艳杰等(2018)研究表明,腌肉短期食用没有问题,长期食用是会增加癌症风险的(见作者博文-心理安全很重要)。

 

不能因为生物技术有很大好处,就可以放大好处。通过生物技术进行遗传物质改变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用在提高对非生物的抗性上,用在工业用、饲料用、环境用植物上,没有食用上的心理安全问题。通过生物技术对主粮作物抗生物以及抗除草剂的遗传物质改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其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较长时期的食用实验,用数据来证明是安全的,那时才可以进行普及推广。

 

我国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大致20多年前就有抗虫水稻品种出来,我在2015年就给农业部建议进行食用实验,应该有食用实验结果吧,但至今未见报道。不管怎样,在水稻小麦抗生物以及抗除草剂的生物技术改良品种上,不能用科学推论、模糊推断、国外研究、国际资料、权威评价等来进行科普宣传;在没有食用实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宜进行科普活动。科技工作者要用科学良心和国内食用实验安全的数据来进行科普推广,不要人云亦云、信口开河,因为你是搞科学的。

 

科学普及要有针对性,根据人们的怀疑,提供有针对性的国内食用实验数据、结果和结论安全的依据(国内公开的、实验科学的、可查询和可证实的),消除人们的怀疑和担心。不要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支支吾吾,反而增加了人们的怀疑。拿不出科普依据去做科普,结果适得其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53428-1397553.html

上一篇:心理安全很重要
收藏 IP: 112.18.6.*| 热度|

5 许培扬 汪凯 崔锦华 彭真明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