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多人在抱怨投稿花了太多的时间,受到审稿人的不合理刁难。多到已经不需要我在这里举例子了。怎么解决呢?
以前提过办一个不审稿的杂志。这样就可以保护创新。杂志办好了,叫Authors Journal。但是投稿的人并不多,因为改变科学领域大众的做法需要很多配套的政策,比如依靠杂志的评价方式不改变,对影响因子的追求就不会改变,除非每个机构都像NB委员会那样一个一个给研究人员做创新性比较评价。
怎么才能做小一点的改变,更快地让大家逐渐改变想法和做法呢?其实PNAS的做法值得推广,让院士们有一个推荐发表回避评审的机会。如果有很多的杂志能做到对应领域的实验室每年一次的免审发表机会,创新就不会被抑制,创新造福人类的效率就会提高,创新的所有权就会得到更好的保护。特别建议国内的杂志应该给国内的科学家一年一个免审机会。这样才能吸引国内的大批优质论文在国内的杂志发表。
前面这些都在以前的博文里说过了。
这次想建议的是一个新的制度。
每个作者在投稿的时候都要发誓这篇手稿没有任何一部分投到其他的杂志。这实际上是为了保护杂志的政策,对作者,对创新,对科学传播的速度是有害的。特别是在追求影响因子最大化的时代,作者要从高到低把文章所投杂志的影响因子最大化。科学家总是为杂志默默地牺牲,我们能不能让杂志也竞争一下。比如科学家同时投几个杂志,让这些杂志判断是否录用,如果多于一个杂志录用,作者选择一个最希望发表他文章的杂志最终正式发表。如果科学家希望尽快发表也可以选第一个录取的杂志发表,从其他杂志撤稿。这样科研的效率会提高很多,会节约全世界大量的科研经费。有什么副作用吗?杂志可能白白地帮忙审了稿。这个损失对于整体科学的获得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杂志早就该从指导引导科研的地位转变到服务科研上了。当然另一个更大一点的突破就是干脆允许一稿多个杂志出版。这对科学其实没什么伤害。还提高了优质文章的宣传效果。唯一干扰的是数文章数目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早就该废除了。在年度汇报时,一个科研人员上报同一篇文章,后续标上被多个杂志录用不就可以了吗?
中国科学在一个赶超的阶段,没有新的制度创新,只靠增加投入,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