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qing201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qing2015

博文

快餐文化,科研及其他

已有 2478 次阅读 2015-3-25 22: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现在社会,我经常感慨快餐文化害人。

我曾玩过暴雪的《魔兽世界》,从六十级的年代,玩到九十级年代,那是一个经典的游戏,现在已经不玩了,因为我在变,而游戏也没落了。

想当初《魔兽世界》刚出来那会,大家级别都很低,都很需求装备,虽然如此,但是大家都经常合作,因为不合作没法下副本。合作多了就成了朋友,有的装备我需要的,他不需要就让给我了,有的时候他得到一个好装备,估计我需要,还会邮寄给我,其实或许我已经不需要了,但是那份感动与真诚,让人怀念。那时候大家互相帮忙做任务,一起分享自己看到的有意思的事,有时候上线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跟朋友一起玩玩,所以经常会看到有那么两三个人,在池塘边钓鱼,从早上钓到晚上,有那么两三个人满世界的乱转,但是真的很开心,有着那份默契和真诚,这份默契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团队考验中积累下来的。但是自从到了TBC(70级年代)后期,老玩家没什么追求了,有的不玩了,有的则是纯粹为了陪伴朋友,还有部分老玩家则是利用自己装备的优势打装备卖给新玩家来获利,或者帮新玩家刷怪助他升级。于是随之而来的,盗号盗金风起云涌(这个以前也有,但是不盛行),从此魔兽世界没落了。这样的后果是新玩家不费力就可以拿到好装备并且可以不用动就能快速升级,但是真正关键的团战时新玩家和老玩家的区别就出来了,新玩家没有经过小副本的历练,对技能的领悟,副本的跑位,操作等都不行,虽然网上的攻略一堆一堆,但是知道怎么用和会怎么用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群依靠金币来买装备和升级的玩家,大家称之为快餐号。这群快餐号,根本不曾体会有一个至诚默契的队友是一个什么感觉,不曾体会一起团灭的,互相鼓励的感动。他们不曾知道沙塔斯城凯莉·达克有着怎样的典故,他们也不用关心,因为他们不必在意这些温情与感动,他们需要的只是金币和装备。就这样,魔兽世界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游戏变成了金币游戏。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科研,当我们大家都去追求这个SCI的时候,都按照一个模式去造SCI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真的能体会到那种科研的思想么?当我问师弟“人家这么干你就这么干?你这种炒菜有意义?”他说“科研不就是炒么?”科研是如此的简单,话语中感觉他对科研的轻视,最后他论文也发了,但真的做出了什么么?当他回过头想想硕士的生活,反而说搞科研就是个笑话,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读研三年最大的收获在于修设备。这样的快餐式的科研,这样的科研被学生看不起,让学生无成就感,难道能为社会所重视么?学历的贬值,硕士博士的痛苦呐喊真的能引起社会的同情么?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我们的快餐式科研文化已经决定了这一切,个人是无力改变的。

科研的快餐文化注定我们不可能有什么重大的创新,因为我们培养的都是快餐号,一到关键地方就掉链子,一如《魔兽世界》中快餐号,一到大型副本就各种不到位,虽然方法,攻略等他们都懂,但关键时刻还是不行,缺乏积累和历练。

再扩展到我们的社会,快餐式的发展一切的硬件似乎都可以了,但是在许多的关键问题上却掉链子了,这个是否要思考。进一步的,当我们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是否要思考,这个东西真的那么重要?我们追求这个东西的价值伦理何在?如果单纯是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这个值么?

我玩《魔兽世界》的时候,看到那些一上线就刷金,下线前还在刷金的朋友,你的游戏快乐就止于刷金么?你追求的就是这金币的价值么?是你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你?人生也何尝不是,时常看到农民的卑微,工人的勤苦,白领的疲倦,所有人都那么辛苦憔悴,这真的就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么?人生的价值止于此么?人生太多的无奈,人生太不痛快潇洒。

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我也经常思考,我追求的真的值么?我现在读硕读博,到底是追求什么?追求钱?可是自己穷光蛋,也看不到美好的明天,毕业即失业。读的是学识与情操?感觉自己不到那个境界。心中也是很彷徨无助,我回想自己为什么会走上科研这条路呢?一方面当年对于科研还是有几分热爱和憧憬的,虽然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但是就是凭着一种朦胧的好感,就选择了读研。另一方面当年工作找得不尽人意,当然自己也是打定了要读研,找工作也没怎么上心,就是扔了两份简历,没想中了,就去面试,没成想,又中了,就去实习了两个月,感觉不爽(当然也学习了许多,认识了一些很好的前辈),而此时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就果断离开了。但是读到现在自己心中却是越来越没底,一直问自己硕士到底是来学什么的?我追求的是什么?如果说是追求一种思考能力,一种学识和专长,却经常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一定要读研,这样的学识和专长往往是屠龙之术,除了造文章,没啥用,我所关心的,企业根本不关心,所做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有种深深的失落感。

快餐的科研,误人子弟。

算了就这样吧,不抱怨了,造论文去,论文是王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2421-877268.html

上一篇:近一时期的一点感想
下一篇:一段QQ聊天记录
收藏 IP: 202.204.57.*| 热度|

5 陈楷翰 李伟钢 王振亭 陈冬生 郭景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