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不时传来我们熟识的老师和同事辞世的悲痛消息,2023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又发布了赵其国老师逝世的讣告。此时此刻,我不禁回想起他对南京大学城市资源学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建设的贡献,以及他对我本人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赵其国老师1930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北武汉,他是著名的土壤地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的事迹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多年担任南京大学地理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与任美锷先生等南大前辈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不仅属于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而且也属于南京大学城市资源学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000年我回到母校工作,认识了赵其国老师。在鼓楼校区的东大楼,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是前任系主任彭补拙和现任系主任顾朝林的常客。例如,2001年3月12日,他作为教育部派出的专家组成员来系里评估和指导学科建设,4月21日他参加了本系召集的关于重新编写地理教材的高层专家会议;2002年3月27日,赵其国老师和本校其他教授一起向学校评估小组汇报985工程实施情况,可见他介入我们院系工作的程度。2003年我出任城市资源学系主任,从那时起与赵其国老师有了更多的交往,一起参加学校的项目评审和咨询会议、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博士研究答辩会议、本系的学科建设研讨会等。
赵其国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对他的学生既爱护又严格要求。这一点周生路博士大概是最有体会的了。在周博士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赵老师多次来到系里,与我们讨论如何帮助他走出挫折的困扰。我曾表达个人意见,认为遭受挫折是人生的必要一课,挫折的出现只是表明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赵老师支持了我的看法,要求他积极应对工作,力争做出实绩。
土壤地理学在南京大学是个传统学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在那几年里,赵其国老师带领年轻教师和研究生,重新凝练科学问题,使得这项研究重获地理科学中的地位。2005年5月校庆学术报告期间,赵老师所作题为“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的报告很有代表性。东大楼408会议室坐满了听众,我记下了他的讲演的主题词:食品数量、质量与可持续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经济收入,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食品有害物质残留量高,食物中毒事件,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耕地锐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灾害加剧,我国东南沿海土壤污染;生态农业,全程监控,三农问题,环境保护保,绿色有机食品。抓住这些前沿和紧迫问题,土壤地理研究不仅不会没落,而且会蓬勃发展。
2005年学校发起“地质地理大气三系升格为院”的大讨论,赵其国老师多次在系里的研讨会上发言,支持地理学院的建设。2006年1月10日,在南京大学院系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会议上,他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意见:建院已经酝酿了多年,现在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南京大学地理学科有特色,但最近的状况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成立学院势在必行,把地理学科的牌子打出去,在学院名称中突出资源、海洋关键词,加强学院工作的组织力度,使之成为学校地学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证会之后,学校批准了三系升格为院的方案,我本人也改任了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
赵其国老师与任美锷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赵其国主编的专著《中国东部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和《红壤物质循环及其调控》出版后,任美锷专门写了书评,刊登于《土壤学报》。任美锷先生晚年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但也时常会遭遇健康问题,这时任美锷夫人许丽云老师会向赵老师写信求助,许老师曾给我看过这样的信件。这种信任可起到神奇的作用。有一次,2004年10月15日上午,许老师打来电话,焦急地说道,任美锷先生由于幻觉而造成经神失常。张兆干书记和我紧急赶往任先生家,情况果然不妙,任先生坚持说德国的W. Tiantze博士来南京了,就住在希尔顿大酒店,要马上去见他。为了安抚任先生,我们向学校车队要了一部车,并与希尔顿大酒店联系。许老师提醒说要与赵其国院士通电话才好。赵老师得知情况后,立即说我们大家都要前往希尔顿大酒店,并且在那里安排晚饭。我们到达希尔顿大厅的时候,赵老师问任先生是否还认得这个大厅,任先生说认得,心情平静了不少。晚饭安排在38层的长白山厅,经过赵其国老师的解释,任先生慢慢相信德国客人是子虚乌有的。再往后,任先生恢复了正常,说晚饭的菜很新鲜,特别是虾和桂鱼,味道很好,接着与我们讨论起今后的海岸湿地研究、流域海岸相互作用等问题。我们悬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2004-2005年,学校决定由我担任首席科学家,申报973计划项目申请书《我国重要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许多老师给予了支持,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钦佩老师和复旦大学陈家宽老师的业务指导使我受益匪浅,而赵其国老师就项目的科学问题凝练、学科交叉方案、项目组织管理提出的意见对我们完善申请书内容帮助很大。2004年11月,我就沿海湿地973项目研究课题问题给他写了信,两天后收到回复,他对湿地项目材料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2005年2月,赵其国老师专门来访,与王颖老师协商“海岸湿地”973项目的队伍组织等事宜。在与项目申报有关的多次会议上,如2004年10月13日江苏省科技厅海岸湿地973项目申请座谈会、2004年11月16-18日第241次香山会议(湿地退化、恢复与保护主题)、2005年1月22-23日教育部推荐2005年度973计划项目答辩会,我们提交的发言和申请书初稿都蕴含了赵其国老师的智慧。2005年3月14日我们正式向科技部提交了973计划项目申请书。由于国家这一年度没有批准海岸湿地生态系统领域的立项,本次申请没有成功。尽管如此,我们在申请书准备中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后来获得的资助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2010-2014)、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扬子大三角洲演化与陆海交互作用过程及效应研究”(2013-2017)里,都含有海岸湿地的内容。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成立之后的8年里,赵其国老师在我们这里的工作是常态化的,我也有机会前往他在土壤所的办公室讨论工作。他说话时的沉稳有力鼓舞了我们的信心,而他的平等待人让我们可以无保留地信赖于他。
他在晚年仍然不断提出新的想法。2008年1月,赵其国和王颖老师发起“数字江苏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的讨论。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有“数字江苏资源环境”,即江苏资源环境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与分析系统的建立,以及“江苏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战略规划”,即对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依赖资源环境分两个阶段进行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提出江苏省率先实现高水平小康甚至中等程度现代化、使经济总量(GDP)达到国内各省之首的途径。这个项目如果实施,对学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他始终如一地敬重任美锷先生。我们都同意,要尽力保证任先生的平静生活,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使他能够延续他热爱的研究工作;任先生的最后几年里还发表了多篇论文,在5.20.校庆活动中和开学典礼上还以90多岁的高龄做了高质量的报告。2013年11月,学院举行了任美锷学术思想研讨会,赵其国老师来信作了书面发言,我的报告题目是“任美锷晚年学术思想发展”,试图从他的读书笔记中分析晚年转到古海洋和海洋沉积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并做出原创性贡献的过程。
2022年8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决定推进《任美锷全集》的编辑工作,拟申请相关的资助。该项目经费申请需要专家推荐信,项目运行还需要顾问委员会的指导。巩奚若编辑发来微信说,赵其国院士是南大出版社的作者,而且过去表示过对任先生全集编辑的支持,我们是否可以请他帮助。不出所料,赵其国老师收到南大出版社的邀请函之后,立即表示愿意推荐并参加顾问委员会。可惜的是,赵老师不能看到全集的出版了。
南京大学是赵其国院士晚年的活动舞台。他作为一位兼职教授,为何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帮助我们、他为的是什么?不是私利,他为的是学术传承,为的是金秋时节的硕果累累,为的是百年大厦的辉煌。他的精神财富得以融入我们学院的文化,是我们莫大的幸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