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gao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ugao012

博文

《宝山湖》述评

已有 3940 次阅读 2020-8-7 21:36 |个人分类:人文思考|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何湘, 2013. 宝山湖.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379pp.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扉页上内容提要里说,本书是一部纪实小说,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宝钢建设当中的水源问题的解决。本书的最后一页,原本是无页码的空白页,加贴了一封张贻康致宝钢顾问和科协领导的信,简述了长江口河口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并说本书是由他和“何湘同志”合写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纪实小说,里面所说的是真是假,或者说有几分真几分假?这个问题明明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为何要写成一本小说?张贻康既然与何湘合著了这本书,为何没有标注为本书的作者?何湘是谁,为什么没有与张贻康一写文末的那封信?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些可以从书中找到,有些则没有直接的答案,充其量只有一些暗示。作者何湘请严东生院士为本书作序,序中说,本书所写,全是真人真事,其中大多数人名也是真实的,只有少数采用了化名,这可能是标注为小说的一个原因吧,否则这本书应该看成是宝山湖工程的历史记录。书的前几页,附了一些照片,也都是真实的。序中还说何湘“一辈子从事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但网上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信息,可能是一个笔名。

问题的焦点是长江水是否可用于宝钢生产用水,问是咸水入侵咸蓄淡长江水源方案1982年获得国务院批准,施工一直到1985年才开始进行,其原因是对这项工程的可行性有很大的争论。另一种方案是到70多公里以外的淀山湖去取淡水。

1981年宝铁公司上马,立刻出现了淡水供给、生产用水问题当时中日双方专家沿着内河找到了淀山湖,但上海市本地用水就很紧张,于是提出了能否使用长江水的问题。这里马成德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当时担任宝钢工程常务副指挥冶金部副部长。是他提出要请客及人员来论证长江水用于生产用水的可行性。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只要建一个水库,把长江水放在里面就可以了往水库里面存水的时候,只要保证这个是长江淡水,避开咸水入侵,就成了。但当时咸水入侵却是一个大问题人们怀疑,放入水库的水一定是咸水是不可用的。1981年3月,在调研中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沈焕庭进行过咸潮入侵长江口和吴淞口问题的研究,说咸潮主要发生在冬季,此外还有大小潮的变化,后来推荐了其中两篇论文,请宝钢的人研究,第一篇是“黄浦江受海水入侵的初步研究”,发表在上海市环保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上,另一篇是“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初步研究-兼谈南水北调”,发表在人民长江1980年第3期。了解到这些情况,马成德觉得要做一件事,把长江水作为工厂的水源宝钢的几位工程师钻研了两篇论文之后,提出了建设江边水库的设想,写成了一份书面建议书,并且附上了三张河口水体氯离子曲线和一张工程方案的示意图1981年4月起,工程师江又峰全身心投入长江水源新方案新设想中,因为这个方案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差不多的时间,另一位工程师赵祥生提出宝钢应从长江徐六取水的观点。

此前,1981年4月在上海科学会堂,30多位专家讨论了宝钢引水工程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宝钢建在长江边上,应当使用长江水,从淀山湖饮水是从长江直通上海,人民争水源不可取,呼吁改变方案。几位发言者提出了避开咸潮,获取淡水,长江中淡水区建设一个岸边水库的构想他们承认这一构想是受了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论文的启发。当时淀山湖引水工程已经动工。

1981年5月,江又峰等人实地考察了长江大堤,这一天有四个方案的交流,但原理都是一样的,是要避咸取淡,四个方案供选择得方案1981年8月,第一次水源方案论证会在包钢宾馆小礼堂举行,开了三天的会。每人的发言时间是20分钟,但他们的发言时间都无法控制,每个人都超出了规定的发言时间。会后形成了一个方案小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或两个可供推荐的最佳方案,提交总指挥部的专题会议讨论。方案小组把所有提出的方案都集中到一起,整理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黄浦江上游方案,第二类是关于改善水质和减少腐蚀的方案,第三类是长江水源法案

方案小组又组织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长江水源方案为重点,再次阅读了华师大的两篇论文,完成了初步报告。1981年9月,在指挥部会议室,举行水源方案的专题会议,会上争论比较激烈。会议之后,访问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这两个单位可以解决他们的工程技术问题从南京回来后,1981年11月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建议淀山湖引水工程暂停。

1982年3月,举行第二次水源方案论证会这回南京水利科学院和河海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也作了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人员在发言认为前景是光明的。这次会议大家一致认定,宝钢长江水源方案是可行的,几年后出版的宝钢引水工程科技论文集,就与本次会议有关1982年5月,开会讨论宝钢水源方案的最终决策,所依据的文件包括市政工程设计院和六机部第九设计院所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海大学和南京水科院所做的研报告上海自来水公司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学术论文宝钢首席顾问李国豪关于采用长江取水的书面建议以及宝钢15人联名信。1982年7月12日,在宝钢宝山宾馆举行宝钢一期工程办公会议,确定工程上马,推荐罗径滩地为长江水源新方案的取水点。

1982年12月21日,在科协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让水源工程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科研人员和水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一起座谈交流,20多人参加其中女工程师赵秀英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个人的发言都作了记录。

1983年1月中旬,在上海宝山宾馆举行了初步设计审查会会上有宝钢三位高级工程师提出了要回到淀山湖方案的意见,反对长江方案。但总体上支持长江方案。1983年2月,长江方案开始实施。1983年6月中旬,在宝山宾馆举行了水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会议,这次会议的记录也很详尽,每个人的发言都记录在案。书中接着描述了工程实施过程,例如,1983年10月抛石棱体合龙,举行了庆祝仪式;10月中旬,双钢壳大沉井就位。1984年5月,在宝山宾馆举行了一次学术讲座,台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凤珍作了关于上海台风的报告,为抗击8406号强台风做了准备该台风后来7月30-31日正面袭击上海市和长江口工程经受了强台风的考验

1985年5月14日,在工程技术处的会议室举行了水质分析研讨会,报告了水库附近水质的数据。这次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沈焕庭作了发言,他刚从美国结束学术交流回来,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的课题。1985年8月起,长江水被抽住水库,长江水入之前,这片水库的库底竟然基本保持干燥,滔滔的长江水,并没有透过库底渗透进入水库水库蓄水后,挖泥船队在库内作业,进一步加大了水库的水深,增加库容。1985年9月,长江引水工程完工,证实水库里的水质很好,符合生产要求。国务院韩光建议,新建成的水库命名为宝山湖。之后,江又峰完成了题为“朔望周期规律和宝钢长江水源工程”的文章,马成德写了“宝钢水源方案变迁始末”的文章。1986年5月,陈云视察宝钢,为宝山湖工程题字。1986年10月,宝钢引水工程科技论文集出版,获得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编制了一部档案,题目是山湖的故事,记录了山湖工程中的人和事,为历史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声音档案。宝山湖工程为长江口淡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后,1993年建成投产的陈行水库,华东师范大学等24家单位参加了研究1991年3月进行青草沙水库预可行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员设计取水口盐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1996年,华师大又参加了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牵头组织的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可行性研究,本项目于1999年完成。

       这部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文章的段落很长,经常整页不分段,三、四页不分段的也有。经常穿插着一些生活细节,如参观郑和纪念馆、新婚旅行等。与会议记录不同,这些生活细节作者是怎么知道的?除非就是作者本人。会议的描述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开什么会,谁主持会上哪些人发言,说了些什么都是有记录的。会议以外活动的描述,除非是当事人,怎么能保证是真人真事呢因此我猜想,这些活动的细节是由当事人提供的我进一步猜想这些人合起来就是何湘这个笔名的由来。本书还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了研究工作,在书中多处提到了河口盐水入侵得研究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36082-1245451.html

上一篇:切土豆片的力学
下一篇:学术期刊质量与同行评议制度改进
收藏 IP: 180.111.34.*| 热度|

2 刁承泰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