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模型预测:饶毅还会或“会被”参选院士
得诺贝尔奖的人,
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得了诺贝尔奖。
落选(入选)科学院院士的人,
一般都知道自己如何落选(入选)的。
在院士选举过程中,
本来应该国情的,饶毅教授却没有国情。
在对待落选结果时,
本来应该是接轨的,饶毅教授却选择了国情(地表现)。
饶毅好像也知道自己如何落选的,
(主持人:在您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落选呢?
饶毅:我觉得首当其冲,别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有一个人说是老院士反对我们,我觉得绝大多数老院士非常支持我们,反对我们的主要是比我年资低的人。我是78级大学生,我的实验室是1994年成立的。在生物(科学)里,1994年以后在中国(设立)实验室的这些人做院士比较多。)
饶毅应该采取更高明的策略,
对自己落选原因装聋作哑,
等待下一次入选后,
再高调宣布退出院士,
这比宣布永远不再参选要震撼得多!
也许若干年之后,
饶毅压根就不知道,
结果自己被当选院士了。
中国科学院,说到底还是个行政机构,
除了正副院长之外,还有党组。
科学院之上还有国务院。
候选院士搞神马研究,是个学术问题,
让谁当院士却是个经典的人事问题。
(院士们投票就是经典的人事操作)
科学院第1批院士(学部委员)是由非院士们选举的,
其水平是响当当的,
这是有目共睹的。
后来落入“院士选院士”的俗套,
结果院士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
选院士完全可以数学模型化:
1篇Nature文章多少分;
1篇Science文章多少分;
1篇Cell多少分;
文章被引用1次多少分;
只要雇用几个小学生,
凭借童心公正地统计出候选人的分数,
然后根据排名进行录取,
还可以把排名和分数公布出来,
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也许有人会说,
雇用小学生能评选出候选人成果的科学价值吗?
俺的回答是:
咱们的(科学)院士们,
从来就没有为中国弄个诺贝尔奖回来,
他们的研究根本就不在乎科学价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