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我在2008年9月16日指出,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据环球时报28日援引朝中社的报道称,从2021年7月12日起,朝鲜大部分地区持续蔓延高温酷热天气,导致农作物遭受旱灾。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26日报道,朝鲜本月12日起持续15天出现高温酷暑天气,导致多地严重干旱。朝鲜“粮仓”黄海南道下午最高气温从7月20日起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上,部分地区高达36.5摄氏度以上,导致大面积稻田和玉米地遭遇干旱。黄海北道瑞兴郡、慈江道中江郡及慈江郡、江原道高城及安边郡等地的旱情也在持续加重。
据报道,截至7月中旬,朝鲜全境平均降雨量仅为往年的25.8%,为21.2毫米,创1981年开始观测以来的第二低。朝鲜内阁农业省和各地机构正在迅速制定对策,居民也在动员部署人工降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76703026795406&wfr=spider&for=pc
美国西部正在经历严重的干旱天气,干旱程度或为过去1200年以来最大
2021年6月15日,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几乎3/4的美国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是美国干旱监测20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受干旱影响的人口超过5838万。
加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等州受干旱影响尤其严重。位于内华达州与亚利桑那州交界的全美第一大水库米德湖,水位已跌至1930年代蓄水以来新低。
但目前的状况还不算最糟,美国垦务局(Bureau of Reclamation)预计,米德湖的水位将会持续下降,直到2021年11月。这将影响洛杉矶、圣地亚哥以及拉斯维加斯在内的2500万人的用水问题。为缓解干旱影响,内华达州直接下令禁止给拉斯维加斯地区1/3的草坪浇水,而犹他州州长则要求人们祈祷下雨。
此次席卷美国西部的干旱并不是孤立事件。美国西南部地区干旱已经持续了20多年,俄勒冈州、怀俄明州、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等9个州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出现干旱。
哥伦比亚大学此前研究认为,目前集中在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120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旱。
相关报道
发布时间: 07-3010:50
「本文来源:长江号外」
据环球时报28日援引朝中社的报道称,从7月12日起,朝鲜大部分地区持续蔓延高温酷热天气,导致农作物遭受旱灾。朝鲜各地干部和群众、支农人员一致奋起投入抗旱斗争,努力减少农作物受灾。
报道称,各种运水手段和抽水动力设备全部集中于旱情严重的一些地区,抗旱斗争进入了激烈阶段。
报道还称,农业省和各级农业指导机关主动采取抗旱措施,找出一切水源,动员拖拉机、人工降雨器、小型抽水机等运水手段和抽水设备且集中展开灌水战斗,同时喷洒生长促进剂、生物活性剂和杀菌剂等保持农作物营养状况,并切实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因高温导致的虫害。
报道提到,各地农场在短期内完成地下水设施维修和筑坝作业,整理水渠,而且提高抽水动力设备的开动率,每天对大面积农田进行浇水。而且还认真做好叶面施肥,并喷洒各种杀菌剂和成长促进剂、生活活性剂等负责任搞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施肥管理。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26日报道,朝鲜本月12日起持续15天出现高温酷暑天气,导致多地严重干旱。朝鲜“粮仓”黄海南道下午最高气温从7月20日起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上,部分地区高达36.5摄氏度以上,导致大面积稻田和玉米地遭遇干旱。黄海北道瑞兴郡、慈江道中江郡及慈江郡、江原道高城及安边郡等地的旱情也在持续加重。
据报道,截至7月中旬,朝鲜全境平均降雨量仅为往年的25.8%,为21.2毫米,创1981年开始观测以来的第二低。朝鲜内阁农业省和各地机构正在迅速制定对策,居民也在动员部署人工降雨。
朝鲜农业去年受梅雨和台风影响收成欠佳,导致粮食短缺问题严重。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也在6月举行的劳动党全体会议上公开承认粮食短缺。据韩国统一部推算,朝鲜粮食缺口可能超过100万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76703026795406&wfr=spider&for=pc
||
干旱、高温、山火、火山、地震:美国灾害链是如何形成的?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干旱、山火、高温、火山活动、地震,美国灾难源于加州地下能量释放,由此引发的点源能量喷发模式即将进入能量释放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67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7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40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014.html
由同一原因造成的多种灾害,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先后依次发生,形成灾害链。
高温
近期北美多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据美国媒体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镇利顿近日记录到49.6摄氏度的高温,已经打破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气温纪录,高温天气也引发了多地森林大火。
加拿大西部地区近日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镇利顿,经历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的气温49.6摄氏度,前所未有的热浪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引发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40多起森林大火,其中大部分仍在燃烧。截至目前,这个坐落在山区的小镇已经有数百人紧急撤离。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日报道,今年到目前为止,加州已经发生3500多起山火,这比过去5年的正常水平高出1000多倍。火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早。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7月1日,美国西部93%的地区处于干旱之中。加州最大的水库——沙斯塔湖,即将打破其最低水位纪录。
此外,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美国从2004年到2018年,平均每年有702人死于高温。然而上周,美国就有数百人死于高温。另外,急剧增加的用电需求,也导致美国多地供电紧张。纽约市居民被告知限制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此外,一些低收入家庭由于负担不起空调的费用以及高昂的电费,在高温天气下备受煎熬。许多老年人也面临着与高温有关疾病的风险。
https://new.qq.com/rain/a/20210705A0165W00
干旱
美国西部正在经历严重的干旱天气,干旱程度或为过去1200年以来最大。
美国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几乎3/4的美国西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是美国干旱监测20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受干旱影响的人口超过5838万。
加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等州受干旱影响尤其严重。位于内华达州与亚利桑那州交界的全美第一大水库米德湖,水位已跌至1930年代蓄水以来新低。
但目前的状况还不算最糟,美国垦务局(Bureau of Reclamation)预计,米德湖的水位将会持续下降,直到2021年11月。这将影响洛杉矶、圣地亚哥以及拉斯维加斯在内的2500万人的用水问题。为缓解干旱影响,内华达州直接下令禁止给拉斯维加斯地区1/3的草坪浇水,而犹他州州长则要求人们祈祷下雨。
此次席卷美国西部的干旱并不是孤立事件。美国西南部地区干旱已经持续了20多年,俄勒冈州、怀俄明州、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等9个州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出现干旱。
哥伦比亚大学此前研究认为,目前集中在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120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旱。
超级火山异常活动?在黄石公园附近,仅24小时内就记录近12次地震
黄石破火山口是北美最大的火山系统。它被称为“超级火山”是因为这个破火山口是由特大爆炸性的喷发而形成的。如今的破火山口就是64万年前发生的灾难性喷发形成的。喷发释放出了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岩石和火成碎屑物质。形成了一个将近1公里深和84×45公里宽区域的火山口,并沉积了熔岩溪流凝灰岩。该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有超过10,000温泉和300多个间歇泉。拥有290多个瀑布。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17公顷,主要位于美国怀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附近的一个地区周五发生了近12起地震。蒙大拿州西黄石公园周五报告了大约11次地震,其中最强的一次震级为3.1级。据爱达荷州政治家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该地区又发生了34次地震。其他几次地震震级在1.6至3.1级之间,震源深度约为3英里(4.8公里)。
该地区经常发生地震。黄石公园是美国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园网站介绍,黄石公园每年约发生700到3000次地震。地震往往成群发生。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85年,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公园的西北侧记录了超过3000次地震。
该公园也因其超级火山而闻名。美国只有两座超级火山:一座在黄石公园,另一座在加利福尼亚的朗谷。黄石公园一号的面积约为34×45英里,而其地下深度仅为3英里(4.8公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E4RJU9M0525MCVU.html
山火
最近这些年,每当到了夏天,有一个题材的新闻从来不会缺席,那就是美国的加州山火。今年也不例外,此刻正在加州熊熊燃烧的大火,过火面积已经达到了155平方公里。同时肆虐的山火共有三处,其中最大的一处过火面积就达到了96平方公里。三处山火让加州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许多房屋被烧毁,数千名居民被迫撤离。还有一些电线在山火中遭到了损坏,导致许多居民家中停电,生活十分不便利。
加州沙斯塔三一国家森林的发言人Suzi Johnson描述说,Salt山火在本周三的时候爆发,而且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蔓延了差不多10平方公里的面积,以至于附近的5号州际公路被迫关闭。
在北部,沙斯塔山另一侧的大火更加巨大,过火面积达到了80平方公里。虽然已经有一部分得到了控制,但为了安全起见,当地部门还是撤离了附近的群众。
此外,加州东北部的克拉玛斯国家森林在周一时爆发了山火,过火面积达到了38平方公里,并且还在扩张,甚至可能蔓延到与加州接壤的俄勒冈州。
https://www.sohu.com/a/475459444_570536
2020-09-12 21:01央视网消息:继续关注美国的山火。连日来,在干旱、大风、高温天气的影响下,美国西部地区多个州山火肆虐。目前,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仍是火情最为严重的州。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是受山火影响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旧金山在当地时间9日中午时,标志性建筑金门大桥旁本可以远眺旧金山天际线,此刻却已几乎消失在烟尘中。虽然是中午,但天色已经非常昏暗,整个城市已经完全是夜晚的样子。橙色的天空下可以看到路上的车辆都开着照明灯,路两旁的店铺也是灯火通明。山火持续多日,当地居民也关注着火势进展,很多人站在街边拍照。
根据美国国家跨部门消防中心11日发布的数据,目前,美国西部12个州有上百处大规模山火正在燃烧,过火面积达1.8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新泽西州的面积。28000余名消防员和支持人员正在进行灭火作业。据《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目前,山火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其中加州至少20人死亡、俄勒冈州5人死亡、华盛顿州1人死亡。
在加州,目前仍有24处大规模山火正在燃烧,68000名民众接到了疏散令,超过3900栋建筑物被毁。11日,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表示,罕见的火情是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明证。
俄勒冈州50万民众接到疏散令:除了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等州多处山火火势也极为严重。大火威胁民众生命安全,大批民众被迫撤离。
俄勒冈州州长布朗11日表示,该州过火面积已超过4000平方公里。除了死亡的人之外,还有数十人下落不明。预计后续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目前,俄勒冈州已有50万民众接到了疏散令,超过该州总人口的10%,其中4万人已经撤离。俄勒冈州紧急管理部门官员11日表示,正在为可能的“大规模死亡事件”做准备。
华盛顿州州长英斯利11日说,在过去5天中,该州过火面积超过了2500平方公里。英斯利再次表示,如此严重的火情是不正常的,是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结果。
在火情最为严重的西海岸三个州,烟尘遮天蔽日。11日在旧金山、西雅图、波特兰等城市,山火导致的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公共卫生专家建议居民待在家中,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一些专家建议为无家可归者设立“空气污染避难所”,不过也有专家担心聚集性场所将引发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https://www.sohu.com/a/417954359_162758
结论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超级火山活动加剧值得关注。美国干旱并非只是气象灾害,构造干旱也在其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940.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2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美国灾难将进入峰值 加州干旱带来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21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156.htm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CV6L4S90534A4S8.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deep/430161.htm
https://www.tianqi.com/news/247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2959.html
已有 3703 次阅读 2012-8-17 16:20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2010-2016年连续发生
杨学祥
随着罗马尼亚成为最近一个因为干旱而粮食大规模歉收的国家,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担忧加重。罗马尼亚或许不是粮食的主要供应地,但干旱已经成为一个蔓延全球的问题。俄罗斯部分地区的谷物收成下降了50%,墨西哥也正遭受着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几乎70%的国土面积受灾。而美国正处在56年来最干旱的一年,上月的玉米价格由此上涨了23%。
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2-08-17/100425186.html
我在2010年4月12日指出,尽管气象界对旱涝发生的原因和特征争论不休,下一场灾害是干旱已经成为事实。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干旱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对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干旱,我们不能轻描淡写,掉以轻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1267
我在2008年9月16日指出,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们早在2012年3月28日就确定2012年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将给世界带来强震和流感,给中国带来干旱和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2439.html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2010年和2011年干旱连续。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南方干旱说明了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0014.html
2012年、2015年、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2013-2014年、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拉尼娜次年和厄尔尼诺当年中国易发生干旱,由于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连续发生,中国连续干旱至少持续到2016年,2012年的干旱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3212.html
综合研究结论
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增强趋势,预示着中国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沙尘暴频发周期。
研究表明,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国的持续干旱是造成沙尘暴天气增强的主要原因。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年)和"坏天时代"(SCL>11年),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坏)天世纪"与气候暖(冷)期有好的对应;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他们在1470-1975年划出100个“旱年”,其中74个出现在坏天时代,只有26个出现在好天时代,坏天时代的旱年频数比好天时代几乎要多2倍。10大中国严重干旱有8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
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呈增加之势,主要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等因素有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长、我国严重干旱频发和沙尘暴百年高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已经开始,中国下一场灾害就是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高峰。
参考文献
张德二.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科技导报. 2004 No.8 47-4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汤懋苍,柳艳香,郭维栋.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Ⅰ):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高原气象. 2001 Vol.20 No.4 368-373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35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39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26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2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58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03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