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1 22:07:42 来源: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东南亚雨季已过,为何还是持续不断的暴雨?”
CNN于2021年10月21日报道,印度和尼泊尔遭遇暴雨,创纪录的降水和洪水导致印度和尼泊尔至少150人死亡,在越南和泰国,大量低洼地区泡在水中,大雨还引发了泥石流与塌方。
10月19日,印度北阿坎德邦瑞诗凯诗被洪水淹没的一尊印度教神湿婆的雕像
CNN的记者苏德称,“我们知道印度的雨季是五到九月间,但现在十月都快过完了,雨季迟迟未退,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气象专家警告:纽约州将迎来罕见暴风雪
2021年10月14日,一般都在每月9~10日更新的“EL NIÑO/南方涛动 (ENSO)诊断讨论”罕见的延迟了,不过还是来了,没有超出大家的预计,“预计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有87%的几率发生拉尼娜现象。”,从7-8月份30%,到9月份的70%~80%,再到10月份的87%,拉尼娜年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Accuweather气象专家警告:纽约市的降雪恐达32英寸
Accuweather的高级气象学家Bob Larson警告称,‘Snowfall forecast New York City On average it’s 29.8 inches, but our prediction is up to 32 inches, “(纽约市往年的平均降雪量为29.8 英寸(0.75米),但今年的预测将高达32英寸(0.81米)),当然这个数值的上升,将表示纽约将迎来更大的暴风雪,今年冬天纽约州居民的出行将会遭遇更大的困难。
另一个极端的天气是南加州的干旱,今年的加州差不多已经干旱了一年,但今年冬天还得持续,预计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以及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的部分地区仍将处于旱季。
拉尼娜年对于美国来说可以简单地归纳为西边干燥东边降雪的天气系统,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洪水与极端的干旱,延伸出来的天气则是暴风雪和大火,拉尔森称,拉尼娜现象的最早迹象预计将在下周出现。
中国专家警告:今冬恐出现极寒天气!
几乎在Accuweather气象专家警告的同时,中国已经在召开会议,应对今年冬天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2021年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一项来自气象学家的预测
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会议决定,一要确保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供暖。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生产和运输,统筹协调用气资源,适时组织“南气北上”,用好已形成的储气量!
这表示我国气象专家已经预测到了今年冬天可能出现的极寒天气,并且已经就可能出现的低温做好了取暖用的煤电以及燃气的应急准备,而且今年还出现了全球性的能源供应紧张,山西省遭遇秋雨季洪灾,煤矿的复工复产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冬天究竟有多冷?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因为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整体温度还是在上升的,比如北京12月的温度,2020年和2019年相差其实不大,但为什么2020年的12月会给人极寒冬天的感觉,很简单,寒潮天气!
2020年速冻全国的“霸王级”寒潮天气让大家见识到了寒流规模之大,全国大部分地区相隔一天,温差相差十几度,所以称为速冻并不为过,但问题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拉尼娜年份还会出现如此极寒天气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那么必须来简单了解下拉尼娜年份的形成,简单的理解是西太平洋水温明显高于东太平洋的年份,在太平洋上沃克环流强劲时会将东太表层比较温暖的海水吹到西太,造成西太水温偏高的现象。
这个水温增加尽管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高,甚至不会超过1℃,但架不住海水体量实在太大,因此携带了天文数字的能量,会在西太兴风作浪,有几个表现,其一则是为秋台风输送了大量水汽,当然秋台风已过,但本文刚开头的东南亚雨季结束延迟也与拉尼娜年份有关,大量水汽无处可去,化为降水造成洪灾。
其二则是秋季副热带高压偏北,造成日本与中国中东部高温,还有今年秋季山西大暴雨的成因之一,来自西南的水汽被副热带高压逼迫到了中原,与内陆冷锋形成了持续降雨。
其三则是冬季到来,尽管已经进入冬季,副热带高压已经南移,但过度活跃的副热带会对稳定的西风带形成大槽大脊,使得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得以大举南下,造成极端寒冷的天气。
带给你寒冷感觉的就是这些极寒天气,让你记住了2020年那几次罕见的大范围降温,但2021年会不会再次来临?根据历史上拉尼娜年份的数据,只有1998~1999的拉尼娜年是暖冬,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冬天会是一个冷冬,各位的御寒装备可以准备起来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S77OUL05322ICO.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