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已有 3207 次阅读 2019-3-18 07:1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格陵兰冰盖融化, 海平面上升, 地壳均衡, 地震活跃期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岛冰盖加速融化,从而导致格陵兰岛陆地部分海拔高度上升。相应的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目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活动频繁的原因。

全球变暖并不仅仅引发气候问题,由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极冰和海水的转换)会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出现将造成对人类社会的更大伤害。

海平面上升只能威胁沿海地区,特大地震不仅威胁沿海地区,而且深入内陆,其破坏强度远远高于海平面上升。这是全球变暖对世界的最大威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564.html

11年后“告别”北极海冰?科学家警告,全球多达400万人或受影响

原创环球科学猫昨天

我要分享


作者:文/罗兆春

在科学,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事实,而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今我们的地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历史罕见的模式。对于南北极地区来说,冰川融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仅是海平面上升的问题,还有冰川融化之后对大气环流也产生了影响,所以说全球变暖引发的后续问题也是非常的严重,并不是局部的情况。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根据《每日邮报》科学报告指出,科学家警告称,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现在已经“锁定”,并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达到“临界点”,这不得不说影响越来越强了,这是来自联合国科学家们的共同研究结果,科学家们还发现,到2050年气温可能上升3到5摄氏度,科学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一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全球多达400万人。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而我们一直遵守在《巴黎协议》之上,但是联合国科学报告指出,即使是“巴黎协定”中规定的减排,也不足以防止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北极气温上升。联合国科学专家乔伊斯·姆苏亚称,这些情况并非停留在北极地区。 这一场剧烈的温度变化进一步危害对北极冰层的“锁定”,更加的是推动在了全球气候的变化。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巴黎协议》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只有降低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才有可能缓解这些变化,自1979年以来,世界的海冰已减少了40%,如果排放率继续下去,研究人员表示,到2030年代,北极可能完全没有冰,也就是11年之后,我们也只能说“告别”北极的海冰。 据科学家称,随着海冰融化,被困在永久冻土层中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也进一步加速了变暖过程。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科学家表示,目前北极冰冻的土壤和冰中有大约16.7亿公吨的碳被困。 如果被释放出来,那么就可能会危及巴黎协议之中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的基准,加上如今例如:美国在内的国家,都在逐步的退出巴黎协议,真正实施地球保护的国家非常的少,所以说在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8年气候报告的时候,还显示出全球气温还在上升,污染物排放也是创下新高。


除了北极大部分地区之外,《自然》杂志也公布了一个冰川融化研究报告,那就是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超速”的进行融化之中,如果全部融化足以让全球海平面上升23英尺(约7米),这不得不说对于沿海区域和岛屿国家来说,是一个较强的影响,海平面的上升不仅是导致陆地面积减少,岛屿和沿海城市淹没,还会同时导致许多沿海居民面临迁移,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方面来说,全球变暖引发的危机都是不断的。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VnrPxa

 

特大地震的气候周期:冰川地壳均衡与地震的关系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 (2015-08-28 15:51:47)

地壳均衡导致强震频发:格陵兰岛冰盖“超速”融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转载

标签:  

特大地震

   

地壳均衡

   

冰川融化

   

气候周期

   

地幔对流

分类: 科技评论

特大地震的气候周期:冰川地壳均衡与地震的关系

                            杨学祥,杨冬红

一、美国地震、地幔对流和冰川地壳均衡的关系

据中国科学报张章20150827报道,美国西部地震频繁,很可能是因为地幔对流的缘故。

冰川地壳均衡、地幔对流和美国地震分布图对比

为什么某些地震会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方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本周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板块内的地震与地壳下的对流有关,这种对流叫作地幔对流。

在美国西部,板块内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从北到南的叫作山间带的区域当中。南加州大学Thorsten Becker和研究团队使用最近从地震波计算出的地幔流动模型预测该区域中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幔中的物质的运动与对流,尤其是地幔的主动上涌都可能有助于引起地震。

这项研究提出的分析地震活动的方法有应用于其他出现大陆变形的地区的潜力。这些研究结果突出了地幔流在塑造地貌从而导致大陆变形和构造板块地震活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于研究板块内地震和相关危害有重要意义。

http://tech.qq.com/a/20150827/019368.htm

我们的研究表明,近期美国西部地幔上涌是由冰川融化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引发的(见图1)。冰川增加导致的地幔对流见图2

冰川增加导致地壳均衡运动引发的地幔对流

二、冰川地壳均衡的气候周期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并将继续上升200。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洋壳均衡下降了43(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3  两极冰盖压裂地球地壳

由图3中可以看到,两极生成的巨厚冰盖可以压裂地壳,形成两极地壳下沉和赤道地区的最大张裂;冰盖消失后,形成两极地壳的上升和赤道地区的挤压。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A‘’B‘’弧下降到AB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A'B'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A'B'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AB弧扩张到AE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AB弧上升到A'B'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BE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见图4)。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4 重力均衡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1988;杨冬红,杨学祥,20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92.html

20世纪30年代,由塞尔维亚数学家米兰科维奇创立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解释——天文冰期理论。米兰科维奇认为冰期的形成与地球运动轨道三要素(地球轨道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岁差)的周期性变化相关联。换句话说,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公转轨道形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黄道面间交角和公转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会有变化,这几个方面的自然波动使得地球接受太阳的辐射有变化,影响了气候和冰期的形成。周期分别为1042万年。

近期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还有1800年潮汐强弱周期、20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周期、55年拉马德雷周期、18.6年月亮赤纬角极值变化周期。

三、特大地震的拉马德雷气候周期

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地壳均衡运动使地震具有明显的气候周期。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特大地震具有55年拉马德雷周期。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气候变冷周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不仅如此,一个理论可查事实可见的转化机制是:陆地冰川融化和大洋海平面升高会导致地壳均衡的破坏,引发强震和火山活动频发,深海强震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低气温,吸收温室气体,导致冷周期的到来。这就是地震学家郭增建2002年提出的“海震降温说”。控制气候变化的地质活动不仅仅是火山活。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Ms 8.5级和大于Ms 8.5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海洋及其周边巨震,特别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温效果是明显的,这可以从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气温的剧烈波动变化中得到验证。2004年、2005年、2007年、苏门答腊三次Ms 8.5级以上强震和2009930南大洋萨摩亚群岛Ms 8级地震海啸,是2005年中国18年暖冬终结、2006年初低温寒流、2008年初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2010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前兆和成因,2010227智利Ms 8.8级地震和海啸与201012月欧美暴雪低温和英国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的对应性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20世纪4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1952年堪察加半岛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1960年智利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50-70年代低温期以及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21世纪最强的特大地震发生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和2011年日本,与全球变暖停滞期和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四、全球变暖的最大威胁

笔者认为,冰岛火山喷发导致大量冰川融化,它不仅导致洪水泛滥,而且会进一步破坏冰岛地区的地壳均衡,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认真调查全球变暖和地震火山频繁发生的相关关系可以预防更大的灾害发生。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岛冰盖加速融化,从而导致格陵兰岛陆地部分海拔高度上升。相应的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引发更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目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活动频繁的原因。

全球变暖并不仅仅引发气候问题,由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极冰和海水的转换)会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出现将造成对人类社会的更大伤害。

海平面上升只能威胁沿海地区,特大地震不仅威胁沿海地区,而且深入内陆,其破坏强度远远高于海平面上升。这是全球变暖对世界的最大威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564.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4.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上: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67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8161.html

上一篇:3月16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3月17日午报
下一篇:日本发现目前最大活火山:日本灾难进行时
收藏 IP: 119.51.62.*| 热度|

2 范振英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